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视节目制作正高速进入多元化的分享途径,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跳出单一的电视播出渠道,开始向众多的分享渠道扩张。这样对于影视节目的母版格式就需要转换到所对应播出平台的格式,按照目前中国电视制式,大多数的电视节目制作采用了隔行拍摄模式,在直接面对电视频道播出时没有任何问题,但分发到网络媒体、电影节参赛、国外电视机构的时候,就需要面对各种制式转换、格式转换甚至是高标清的上下变换,如何在制作端快速高效的高质量完成视频转换一直是制作团队关心的问题,近日[DVCLUB]测评室在一次视频现场演示环节需要隔行到逐行的转换,我们采用了这款Teranex2D格式转换器圆满完成了现场直播转换,也给大家介绍下使用心得,希望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发展3D电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决定于2012年1月1日开播3D电视试验频道。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地作为第一单位率先跟进3D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3D电视频道是一个全新的系统,对中央电视台来说,这既带来新的机遇,又面临新的挑战。而索尼公司在3D影视节目制作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成熟的技术和全系列的产品。为此,中央电视台携手索尼公司,就3D电视节目制作进行  相似文献   

3.
2001年6月6日至9日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第八届学会年会在成都召开,这是新世纪第一年以我国影视技术为主题的一次学术研讨盛会。本届年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影视行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进程,提高影视节目制作水平,扩大影视节目传播范围,跟踪影视技术新发展.促进影视科技成果转化.开创新世纪我国影视技术发展的新局面。本届年会共录选论81篇包括电影技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声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声音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电视制作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声音的组成与电视节目中各部分声音的艺术处理,以及声音在影视节目中的使用实例。  相似文献   

5.
广电总局在《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中为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提出了两点重要指示:”继续加快数字广播影视节目平台建设”以及“建立地面数字电视试验平台,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标准,在大城市开展数字(高清析度)广播。推进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做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储备和人才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上期回顾     
正数字时代影视节目的调色制作调色是随着数字化而逐渐发展的影视后期工艺流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达到更高要求一直是影视行业的趋势,从静止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从低画质到高画质莫不如是。如今随着观众和平台对内容要求的一步步提高,尤其是高清的普及和网络媒体的推进,不仅仅是广告、MV,电影,现在几乎所有的电视非直播类节目都开始把后期调色当做一个必要的流程。内容详见《影视制作》2014.02期。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根据广电总局《2001年至2010年广播影视事业发展计划纲要》、《广播影视科技“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精神,我国广播电视,到2010年要基本实现数字化。广播影视节目制作、播出以及卫星、有线传输实现数字化、地面电视基本实现数字化,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数字电视广播技术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正以超出人们预料的速度向前发展,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使节目制作、传输直到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设备更新计划的选定,电视发展战略的确定、电视技术政策的制定及我国民族工业的振…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观众从模拟电视时代走向数字电视时代,收看到的电视节目越来越逼真、清晰细腻、亮丽鲜艳,高清电视开始成为数字电视的制高点和亮点。电视朝着高清方向发展已经毋庸质疑,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尤其是日本与美国,越耒越多的家庭将拥有高清电视机,仅美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组织的第四届"高清晰度影视节目优秀制作奖"的节目评比中,广东电视台选送的《易贡之脉》获得了专题类的一等奖,本文介绍了从构思到前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的情况,分享了制作心得。  相似文献   

10.
在广播电视行业不断发展条件下,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也受到受众高度重视。这就应提高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质量,在满足广大受众日常观看要求同时,使得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针对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进行研究,首先阐述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特点,之后阐述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质量问题和相关提升对策。在解决电视专题节目制作问题同时,提升电视专题节目制作质量,继而彰显电视专题节目制作优势。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不仅可以降低制作和传输中的信号损耗,还能提高影视节目的质量、品质。本所探讨的HD(高清晰度)标准,就是数字化技术在电视领域应用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2.
3D技术的成功缘于科技的无穷魅力,它为消费者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家庭娱乐生活方式。而3D创造的奇迹也为能否抓住时代机遇带来挑战。对于中国的技术发展前景来看,3D技术是产品设计、人才储备、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新课题。3D技术的成熟不仅可以带动产品价值提升,同时也为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3D革命才刚刚起步,更多全新的视听颠覆体验等待我们电视工作者共同去探索、开发。本文将结合3D专题片《我想飞》的制作过程,探索3D电视从前期拍摄到后期的制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30年前,一台黑白电视给我们娱乐生活上带来的变化是震撼性的,人们第一次从最直观的视觉上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那时候我国经济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拥有彩色电视机的家庭屈指可数。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家里拥有一台以上的彩电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时至今日,居住面积的不断扩大让所有国人感受到生活质量仍在不断提高,一个大的起居室已经成为小康家庭的必备指标之一。而与之适应的电视机的尺寸也是水涨船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二十寸左右屏幕的显示效果了,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29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  相似文献   

14.
当前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带动着许多产品的进步,电视现在已经进入到家家户户的日常生活当中,现在计算机的普及,使得电视节目的制作摆脱了原有的束缚,有了新的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视节目制作中既提高了电视的质量,也节省了制作的时间。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前计算机技术在电视制作过程中的意义和应用来进行展开讲述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观众从模拟电视时代走向数字电视时代,收看到的电视节目越来越逼真、清晰细腻、亮丽鲜艳,高清电视开始成为数字电视的制高点和亮点。 电视朝着高清方向发展已经毋庸置疑,世界各国均在大力发展高清电视,尤其是日本与美国,越来越多的家庭将拥有高清电视机,仅美国在去年就有80%的电视用户普及了高清,我国将于2008年奥运会期间采用同清转播中央电视台已经投入数亿元进行技术改造与引进,积累了大量高清节目,高清节目源已逐步得到解决,用户家中的高清电视机很快将大有用武之地,不再只是摆设。到2020年或更早,高清电视就会全面普及,模拟电视就会像VCD被DVD取代一样而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16.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10):30-30,32,34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真正的数字视频点播宽带通信业务-VOD进入家庭已经为期不远,VOD是一项集电视、电影、电脑软硬件,电信和数据通信网于一体的综合集成技术,涉及影视节目源的制作,视频显示终端,系统调度管理,网络组织结构,宽带管理与优化,QoS控制策略等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基于IP的VOD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制作手段的不断提高.观众对节目需求的多元化。节目制作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从以往简单的电视后期包装到目前复杂的特效制作.丰富的后期制作技术已经成为了电视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段。但是,复杂的后期制作却会花费巨大的时间成本。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语影视节目译制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电视译制、广播译制、电影译制等译制制作业务,是一个集收录、抄写、翻译/编辑、制作、配音、审听审看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各个译制环节的数字化、流程化,从而规范了节目译制的工作流程,提高了节目制作效率,提升了译制节目视音频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业界新闻     
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广播影视发展为加快广播影视业发展,我国将重点实施7项战略措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和文化氛围。措施包括健全政府宏观管理体制战略,重点加快广播影视立法步伐:推动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品牌创新;强化公共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群众的需要;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电影、电视剧、动画片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网络产业和依赖数字技术的新媒体业务;加快数字化进程,计划到2005年开展数字卫星直播业务,并在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全面推广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扩大我国广播影视节目在海外的落地覆盖,推进广播影视节目的中外合作生产和合资经营;培养高素质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20.
电视艺术作为第四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节目从制作到包装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现如今的电视荧屏可谓炫目多彩.音乐作为一种长盛不衰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电视专题片中,背景音乐起到了深化主题、补充画面、渲染情境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音乐在电视专题片中的运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