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
浅谈6PE与6VPE     
详细介绍了6PE和6VPE在控制层面与转发层面的实现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两种技术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最后,展望了这两种技术在IPV4网络向IPv6网络演进进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种IPv6下的MPLS应用,IPv4到IPv6过渡中的MPLS应用(6PE)和BGP/MPLS VPN的IPv6扩展(6VPE).文中分别从控制层面和转发层面的实现机制上,对两种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移动IPv6切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本的移动IPv6切换时延太大,无法满足实时业务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了现有移动IPv6网络切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移动IPv6网络模型的快速切换方案F-HMIPv6。该方案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移动锚点域移动的快速切换操作。从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该方案可以弥补现有移动IPv6网络切换技术中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5.
话说6P15     
电子管6P15与6P14可以说是同门兄弟,都属于20世纪电子管鼎盛时期设计出来的宽频带、高跨导五极管。按照原来的设计定位,6P15用于电视机的视频放大,6P14则用于宽频带音频放大。后来电子管在众多的领域内被晶体管、集成电路取代,仅在Hi—Fi音频放大等少数领域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于是在6P14被热捧的同时,6P15却备受冷落,两者的价格也相差数倍。由于价格低廉,便有人尝试用6P15来制作靓音的小胆机。  相似文献   

6.
IPV6的出现不但解决了地址空间紧缺问题 ,对网络性能的改善也有卓越表现 ,但是 ,在支持主机移动方面 ,它稍显力不从心 ,而MIPV6和LIN6的提出 ,恰恰是在这方面 ,与IPV6通力合作 ,共同为移动通信提供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6AR6WA为高跨导束射四极管,原设计用于军用航空雷达扫描输出,用作民用音频功放的数据比较缺乏。几年前日本音响生产商开发了SL550P型AV功放,其中前级电路采用两只高跨导五极管12SH7(与特性相近的有前苏联型号6 3,国产型号6J3P)作倒相和前置放大。SL550P采用12dB的大环路负反馈,在输出级采用阴极反馈,使前级五极管特性得以改善,后级  相似文献   

8.
9.
《新潮电子》2004,(6):130-131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IPv6实施以后,局域网中几个重要协议的变化,包括手工配置IPv6地址和自动配置IPv6地址的协议,组播应用的增多和组播协议的改进,邻居发现协议取代ARP解析地址的过程。Internet可以看成是用路由器连接起来的多个局域网的网络,终端用户使用IPv6,最先的体验也可能是在局域网中。  相似文献   

11.
浅谈6σ管理     
王琴 《电子工程》2009,(3):16-19
统计学上的6σ质量为百万分之3.4的失误,管理水平上的6σ为人类能够达到的最为完美的境界。本文介绍了6σ管理的产生、组织结构、实施方法,阐述了6σ管理对企业持续改进、满足顾客要求的作用,最后给出采用6σ管理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2.
丛秋波 《电子设计技术》2009,16(4):18-18,20
要满足对可编程技术势在必行的需求需要从两方面做工作。首先是通过可编程硬件的不断创新,在每个工艺节点对FPGA关键性能指标的每个方面(价格、功率、性能、密度、功能以及可编程能力)都提供业界领先的价值。第二点是要为客户提供更简单、更智能并且战略上更可行的设计平台,帮助他们在众多行业中创建业界一流的基于FPGA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高山流水6V6     
赵娜丽 《音响世界》2009,(1):183-184
有位前辈曾经讲过,电子管诞生不久就跟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例如汽车里常用的铅蓄电池,每个单元的标称电压是2V,因而早期的电子管灯丝电压大多是2V、4V、6.3V、10V、12.6V……。进入30年代,在汽车里装上收音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却因此对收音机的心脏——电子管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第一,内部结构要耐震,  相似文献   

14.
SRv6技术探讨     
SR技术通过扩展IGP协议实现segment信息的交互,进而实现基于业务、拓扑等的SR-TE流量工程,基于TI-LFA FRR可保障任意网络拓扑的高可靠性。SR在数据平面支持MPLS和IPv6 2种封装方式,既继承了MPLS技术的优势,又能适应IPv6、SDN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协议部署的复杂度。分析了基于IPv6协议的SRv6源路由技术,并探讨了SRv6的组网方案,为未来IPv6-only网络发展演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IPv6规模应用进入加速期,广电网络IPv6部署也在稳步推进,应用于机顶盒的TVOS3.0以上系统已经实现对IPv6的支持。向支持IPv6的机顶盒分配IPv6地址是实现广电网络核心业务IPv6演进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构建有状态DHCPv6系统,向支持IPv6的机顶盒分配IPv6地址及其他参数,可实现机顶盒接入IPv6网络,完成机顶盒终端向IPv6的过渡。  相似文献   

17.
对未来移动网络首选的移动Ipv6的工作原理作了详尽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的各种切换方案作了深入的探讨,进而引入了类比于3G移动通信系统切换的思想,最后提出了移动IPv6切换的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从2002年至今,全球IPv6高峰论坛已连续三年在中国北京举办。对三届高峰会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和对比,对IPv6应用和商业运营模式的讨论成为本届高峰会的新特征,而移动IPv6始终是热点之一,并由此勾勒出中国IPv6发展的脉络,认为中国IPv6的发展正一步步趋于务实并走向纵深。最后,结合近几年国内外IPv6的发展动向,对中国IPv6的未来发展轨迹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应用对网络带宽、时延、抖动、分组丢失率等方面的需求各不相同,而网络和应用的解耦导致网络无法有效感知应用的需求,因此难以为应用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SLA保障。提出一个基于IPv6的应用感知网络框架——APN6,通过将应用的需求信息封装在数据分组中,使网络能感知应用及其需求,便于网络进行流量调度和资源调整。设计了一种安全接入控制方案以解决 APN6 接入场景中存在的应用信息的伪造与篡改问题,确保APN6只对合法用户提供相应服务。  相似文献   

20.
品尝IPv6     
《宽带世界》2003,(1):37-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