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钱宁等关于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区域地貌特征及近年来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对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区对比研究,并结合典型流域产沙及河道淤积历史剖面分析,全面探讨了入黄泥沙来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再谈黄河中游粗泥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较为集中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等流域,对比分析了河流粗泥沙含量和平均粒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软弱砂岩出露区的皇甫川流域,河流携带的粗泥沙含量及平均粒径与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软弱易蚀岩层出露面积比例越大,这一趋势就越明显;风沙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秃尾河和无定河等流域,随着夏季水流侵蚀能力的增强,悬移质平均粒径并未明显增大,甚至降水集中和多暴雨的7—8月的平均粒径和粗泥沙含量小于冬季的,这些流域内基岩产沙对河流泥沙贡献不大,悬移质中的粗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风沙。  相似文献   

3.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是淤地坝拦沙库容规模设计最重要的参数。受人类活动影响,1970—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明显偏小,必须对其还原修正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采用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分析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各水文站长系列(1954—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较短系列(1954—1969年)变化情况,并对长系列输沙模数进行还原,得出还原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为3.19亿t、1.7万t/(km2.a),介于短系列和长系列实测值之间,多年平均年还原量为0.64亿t。  相似文献   

4.
关于黄河粗颗粒泥沙来源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问题的提出自六十年代提出粗颗粒泥沙的危害问题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取得如下几点比较一致的看法:在黄河下游的淤积泥沙中,粒径大于0.05毫米的粗颗粒危害最大;高浓度、粗颗粒、强侵蚀现象,在黄河中游自南向北递增,比较集中的分布在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和泾洛、渭河大约十万平方公里的黄土丘陵沟壑  相似文献   

5.
《人民黄河》2013,(12):94-97
利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文、地质研究成果以及实地调查和勘测资料,采用典型分析和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依据现行规范和规定,以及提出的工程布局原则,通过对典型小流域建设目标分析、单坝工程设计、布局方案设置、控制面积对比、防洪能力对比、拦沙能力对比、淤地面积对比等,论证确定每条典型小流域中小型拦沙坝布局与规模成果。利用典型小流域布局成果,确定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布置拦沙坝10 165座,其中中型拦沙坝1 995座、小型拦沙坝8 170座。  相似文献   

6.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该区特有的暴雨洪水产沙规律:暴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动力,暴雨、洪水、泥沙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峰高量大,暴涨暴落,对黄河中游大洪峰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侵蚀产沙强烈而粗泥沙集中,输沙能力强,洪水含沙量高,是黄河粗泥沙的集中来源地;河龙区间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频繁或连续的暴雨洪水对黄河输沙有重要影响;随着治理水平的提高,区域洪水有减小趋势,但泥沙量变化不明显,大部分支流的洪峰流量、洪水含水量反应不敏感,说明一般规模和水平的治理工程还不能有效控制区域大洪水特别是特大洪水的泥沙。  相似文献   

7.
黄河粗泥沙定界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论述了黄河粗泥沙的概念,通过不同粒径悬沙平衡法和淤积物取样级配分析,结合黄河的实际,以主槽淤积物中占多数的观点,认为将d = 0 .05 m m 作为黄河粗泥沙界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黄河泥沙来源研究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给出泥沙来源的涵义及确定泥沙来源的一些方法的基础上,对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及粗泥沙来源区的研究作了重点评述,简述了有关黄河泥沙来源区侵蚀产沙部位的研究成果及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及其分布状况。同时,指出了目前黄河泥沙来源研究的一些不足和以后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泥沙来源和地区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前言泥沙问题是治黄的症结所在。研究黄河泥沙的产生、输送和沿程冲淤变化的过程,弄清不同地区的产沙量和颗粒组成,是研究解决黄河泥沙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前几年进行治黄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对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虽然所得到的结果是初步的,但还可以得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的概念。因此整理出来供讨论和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黄河源头地区泥沙来源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源头扎陵湖、鄂陵湖为吞吐湖泊,是黄河源头二大主要湖泊。扎陵湖、鄂陵湖等众多的湖泊的滞洪拦沙,使大量泥沙淤积在湖泊中,黄河源头控制站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含沙量、输沙模数也难以全面反映整个黄河源头产沙状况。在统计分析黄河沿站实测输沙量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了黄河源头泥沙来源和分布。黄河沿站泥沙主要来源于鄂陵湖出口—黄河沿站区间,同时估算了进入扎、鄂二湖沙量,年平均进入扎、鄂二湖泥沙量约为13万t左右,大部分淤积在扎陵湖内。黄河源头输沙模数呈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认为在鄂陵湖以上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一般为5~10t(km·a),鄂陵湖出口以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在20~40t(km2·a)之间。  相似文献   

12.
1942年,为花园口堵口问题,开始接触黄河。嗣后断断续续,做了些黄河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在黄河边上经历了八年,每见滚滚黄水,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我深感惭愧的是未能坚持为黄河多做些工作。值此暮年,爰作此文,或可聊以自慰。 历史上,黄河是一条著名的害河,据记载,大禹时代,黄河曾“横流泛滥于天下”。但经大禹治理“播为九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下游淤积物中粗泥沙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输沙资料和淤积物取样分析发现.黄河下游的河道淤积物中粒径≥0.05mm的泥沙含量多年平均值(1950-1995年)大约为40%,粒径≥0.025ram的混沙含量多年平均值(1950——1995年)约为70%。从各年代不同粒径泥沙的百分含量来看.粒径≥O.05mm的混沙百分含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50年代为42.1%.到80年代减少为37.2%.1990-1995年也只有35,4%.而粒径≥O.025mm的泥沙百分含量变化不大.基车维持在67%左右。同时.分析结果还表明淤积物中粒径≥0.025mm的泥沙占多数。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某拦沙坝运行18年以来的拦沙情况及安全稳定性,按照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对影响大坝安全的地质环境、暴雨洪水及拦沙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对坝体的稳定性、安全性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进行细致分析。经过分析,提出该坝18年来已淤积泥沙28.62万m3/a,其安全系数小于1.151,可抗御30年一遇洪水,结论可为大坝的后续运营和监管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清水沟可以再行河50年以上。加上整治改造,还能延长更久。之后再向北改道二、三次,就能在200年内不必加高河口大堤。同时改造下游河道:调度小水流量,防止或减少小水淤积,靠大水刷槽就能使河槽变窄深、通畅,输水输沙能力增强,洪水位不再升高。与控制河口水位配合,200年内可以不加高黄河大堤。在这个长时期内,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和拦沙工作应能大见成效,黄河也达到最终根治了。  相似文献   

16.
泥沙控制是黄河保护治理的关键。采用系统控制理论的基本思想,建立水沙关系协调度作为泥沙控制系统目标,提出了黄河泥沙系统治理的四级调控模式。一级控制通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拦沙”和控制沟道侵蚀基准面减蚀,实现从源头减少入黄泥沙;二级控制通过修建干支流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等技术实现对水沙关系的有效调控;三级控制通过宽滩河道生态治理,保障宽滩区充分发挥削峰滞洪沉沙的调节功能;四级控制通过河口综合治理稳定和控制尾闾泥沙侵蚀基准面减少溯源淤积。基于从黄河中游泥沙发源地到河口地区的四级系统工程调控,维持黄河下游百年尺度稳定行河和大河安澜。  相似文献   

17.
黄河泥沙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中分年和汛期两方面分析总结了 195 0~ 1999年间黄河中下游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特点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期下游河道泥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泥沙 5 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在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变化不同步 ,水量汛期比例减少而沙量向汛期集中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水文站网黄河,以泥沙多而著称于世。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引洪淤灌、筑堤防洪的过程中,就观察了河水的含沙量。《汉书·沟洫志》中记载了王莽当政时(公元9~23年)已有“河水重浊,号为一石水六斗泥”之说,这一描述和现代观测到的洪水含沙量是相近的。流域内各地的州县志和史书上有关暴雨、洪水、泥沙灾害的记载,一直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  相似文献   

19.
黄河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灾害最大的河流,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37公斤,年输沙量16亿吨(三门峡以上),居世界多泥沙河流之冠。在世界多泥沙河流中,埃及的尼罗河年输沙量为1.11亿吨,老挝的湄公河1.32亿吨,苏联的阿姆河2.18亿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3.12亿吨,巴西的亚马逊河3.62亿吨,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为6.8亿吨,孟加拉国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为12.2亿吨。这些河流虽然输沙量很大,但大多水量充沛,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都在3公斤以下,不到黄河平均含沙量的十分之一。 在黄河总输沙量16亿吨中,陕西省为8亿吨,占一半。这8亿吨泥沙主要来自陕北和渭北,其中窟野河年输  相似文献   

20.
基于河流动力学的黄河"粗泥沙"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河流动力学原理,从描述泥沙运动特性和异质粒子与紊流跟随性2个角度,分别对黄河"粗泥沙"的理论界定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进入黄河下游粒径大于或等于0.075 mm 的泥沙多难以被水流直接输送入海,粒径小于0.075 mm 的颗粒则易在水流中悬浮入海,因此,黄河中游划分粗细沙的临界粒径应该为0.075 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