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共轭亚油酸钠(SCL)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吸附,得到表面改性的SiO_2纳米颗粒,然后在80℃下通过热聚合引发SCL分子自交联,从而稳定SCL@SiO2纳米颗粒的SCL层并改善其表面润湿性。通过Zeta电位、FTIR、DLS、TG和DTG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SCL物理吸附在SiO_2纳米颗粒表面。以SCL@SiO2纳米颗粒作为单一乳化剂制备液体石蜡的Pickering乳液,结果表明:该Pickering乳液在制备一个月后外观基本不发生变化,而传统乳液出现明显破乳现象。热重分析结果显示:SCL@SiO2纳米颗粒的SCL层比简单吸附脂肪酸的SiO_2改性颗粒更稳定,且粒径会随着pH的减小而增大(11~16 nm),因此,由SCL@SiO2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粒径(15~29μm)也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2.
以硫酸钠和氯化钡的W/O型微乳液反应制备纳米硫酸钡为实验体系,利用微乳液中各组分沸点的差异,提出了利用蒸馏法破坏微乳液,实现纳米颗粒与微乳液体系的分离以及微乳液循环利用的新工艺。研究了破乳时蒸馏温度、循环使用时体系中的盐浓度、含水量等因素对纳米颗粒品质的影响,比较了蒸馏法破乳和加高浓度盐、升高温度等方法破乳对纳米颗粒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蒸馏温度升高不会导致纳米颗粒的团聚,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粒径从第一次制备的14nm增加到第五次制备的25nm,但单分散性和分布仍然良好;体系中水含量过大,制备出的纳米颗粒粒径不均一;此外蒸馏法破乳回收纳米颗粒的收率可以达到82%,高于加盐破乳和升温破乳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水/油微乳液技术制备单分散纳米CeO2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正丁醇/环己烷/水溶液组成的水/油型微乳液体系中,运用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原理,利用改进的两相液液法,测定了水/油微乳液的区域,并制备了纳米CeO2粉体.对制备得到的CeO2粉末的形貌特征、物相结构、成分等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红外光谱测试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测定的微乳液区内能制备出颗粒分散性好,粒度分布均匀的纳米CeO2粒子,所得颗粒尺寸为3 nm左右.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8):1825-1829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5.
以硬脂酸甘油酯为主要表面活性剂,采用高压均质、超声波等高能乳化法制备水包油型(O/W)纳米乳,研究了油脂、醇类、金属离子、增稠剂及制备方法对O/W型纳米乳粒径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脂类中肉豆蔻酸异丙酯和霍霍巴油对O/W型纳米乳粒径为500~520 nm;醇类中甘油对乳液粒径的降低能力最强,为360 nm;盐类中,适合浓度的条件下随着盐类价态的增加,乳液粒径从400 nm降低至340 nm;增稠剂中,随着增稠剂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加,从280 nm增加至310 nm。探究出高能乳化制备O/W型纳米乳的关键指标及O/W型纳米乳的不稳定性机制符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溶液微乳体系成功制备了纳米V2O5。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分别制备碱性偏钒酸铵微乳液和稀硫酸单相微乳液,再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V2O5前驱物,经陈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纳米V2O5。通过测定电导率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采用FTIR、XRD、TEM对纳米V2O5的结构、成分、晶形、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的纳米V2O5为球形、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为6~20nm。  相似文献   

7.
微孔膜制乳技术基本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制乳技术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选择水 -正丁醇和水 -煤油为实验体系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pan85等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在 0 .2 μm的陶瓷膜中研究了压力、连续相流量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大小、分布和分散相通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用微孔膜可以制得分布均匀的乳状液。乳化剂的类型与用量对乳液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微孔膜对低界面张力及界面张力中等的体系可制得粒径小、分布窄的O/W乳液。连续相流量和膜两侧压差对于乳液粒径和粒径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 ;分散相通量随压差的增大而明显增大 ,但连续相流速对分散相通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正辛烷/水溶液微乳体系成功制备了纳米V2O5。先采用反相微乳法分别制备碱性偏钒酸铵微乳液和稀硫酸单相微乳液,再将两种微乳液混合得到V2O5前驱物,经陈化、洗涤、干燥、焙烧得到纳米V2O5。通过测定电导率分析了微乳体系的稳定性,采用FTIR、XRD、TEM对纳米V2O5的结构、成分、晶形、粒径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的纳米V2O5为球形、分散性较好、颗粒粒径为6~20nm。  相似文献   

9.
通过阳离子壳聚糖(CS)和聚阴离子三聚磷酸钠(STPP)发生离子交联反应制备得到粒径为50 nm左右的CS/STPP凝胶纳米粒子。用CS/STPP纳米粒子乳化液体石蜡制得Pickering乳液,并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颗粒质量分数,乳液稳定性变好,液滴粒径变小;通过调节分散相p H和Na Cl浓度可成功制备出均一稳定的乳液;乳液的流变性分析表明,随着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黏度更高并表现出更强的弹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王军正  熊德元  刘雄民  莫炳荣  陈琼霞 《应用化工》2011,(9):1522-1524,1528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或氯化镁与硝酸铝混合水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四组分形成稳定微乳液的条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温度、pH值、盐浓度对该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及水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o)对水核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m(SDS)∶m(正丁醇)=4∶6时,反相微乳液最稳定,对温度变化不敏感,pH值为7~13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随着镁铝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增加,反相微乳区域急剧缩小,水核粒径随着ωo增大而增大,在稳定微乳液区域内制备了分布较均匀,尺寸范围30~70 nm的粒状纳米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