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汽车排气消声器的设计。介绍了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性能评价方法及其尺寸参数对消声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汽车排气系统消声器,利用建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耦合模型,并通过相关的仿真分析,对消声器的插入损失等基本性能参数进行了分析,对耦合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消声器的改进方案,改进后的消声器噪音有所降低,这对汽车排气系统的消声器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汽车消声器振动耐久性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排气消声器振动耐久性是检验消声器机械性能的重要试验。针对同一型号两汽车消声器使用不同的测试系统进行振动耐久性试验。  相似文献   

4.
用二维声学边界无法建立汽车排气消声器降噪计算模型,计算排气消声器的插入损失,经与汽车匀速行驶车外噪声试验比较,表明二维声学边界元模型是消声器设计的一种简捷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噪声、排气污染和安全已成为汽车三大主要公害。发动机排气是排气污染和主要噪声源之一,要降低发动机噪声,一是降低声源噪声,二是设计性能好的排气消声器。表1是几种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性能参数。国产汽车排气消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尚未针对专用于醇氢动力汽车的消声器作深入研究。因此论文基于GT-Power对某醇氢动力汽车的排气消声器的消声性能从插入损失、传递损失以及降噪量三方面进行仿真研究。论文的研究对醇氢动力汽车排气消声器的选配和性能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声器排气系统与发动机相连,其振动通过挂钩传递到车体上,排气系统的挂钩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吊耳的隔振效果直接关系到排气系统振动时与车身之间的能量传递大小。在自由模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排气系统实际安装位置对消声器排气系统进行了动刚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挂钩的动刚度没有满足规定要求,对挂钩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汽车消声器排气系统悬挂结构进行了隔振分析与试验验证,从而使优化后的消声器排气系统挂钩的悬挂位置更加合理,隔振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某消声器声学性能,利用GT-power建立了发动机—消声器的耦合模型,对耦合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消声器的插入损失和排气背压,并通过对比台架试验数据验证了耦合模型的可靠性。以尽量不影响排气背压为条件,以提升消声器插入损失为目标,根据LMS的仿真和声场云图分析,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改进方案。改进后的仿真分析和验证实验表明,改进方案在排气背压改变不大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消声器的降噪效果。文章的研究对汽车排气系统中消声器的选配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某款汽车为载体,研究汽车排气消声器的正向设计。结合发动机一维流体模型以及功率、排气流量、排量等输入信息,进行消声器结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测试,分析排气消声系统的尾管噪声、背压情况。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设计及优化,并对此进行试验验证,试验测试数据表明消声器最终方案的噪声、背压等性能参数满足设计要求。解决了传统试验方法开发周期长、成本高,且难以找到最优方案的问题。数值模拟分析为消声器的设计及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提高了开发效率,节约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汽车排气系统尾管噪声偏大的问题,根据消声器工作原理,在消声器原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并在实车上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排气系统的尾管噪声及消声器筒体的辐射噪声均有较大程度降低,并能满足主机厂给出的限值要求。文中方法对提升排气系统尾管噪声性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汽车悬架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汽车悬架的种类,阐述了汽车悬架的历史和现状,着重分析了悬架的工作原理,讨论了各种悬架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悬架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可分为: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和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中缓冲电感与电容的比值不再受到限制,能实现更宽的占空比,且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本文针对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展开研究,以Buck变换器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非最小电压应力无源无损缓冲电路,经研究验证了该缓冲电路可有效降低开关损耗,且具有将缓冲过程中存储的能量回馈给电源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ains about numerical modeling of gas flow passing through a snubber, pulsation damper, in a hydrogen gas compressor system. The verification of the preliminary model was done successfully by comparing it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Numerical analysis for various snubber dimensions is the focus of this present study. Thirty models of snubber were created by varying snubber height and buffer angle, and then simulated with the real working condition of a hydrogen gas compressing system. The CFD code package used was a Star CD with transient analysis and k-ε / high Reynolds number as the turbulence model. The study was done by comparing pressure loss and pressure pulsation, since these two parameters are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in snubber optimization. The best snubber is the one that has the minimum pressure loss and pressure pulsation. Nume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pressure loss grows with the increment of snubber volume. To the contrary, however, the pressure pulsation is decreased. Determining the buffer angle as the adjusted variable, the minimum pressure loss occurred at 30°. But pressure pulsation trend was escalating.  相似文献   

14.
激光焊接在改变汽车变速箱齿轮工艺结构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汽车变速箱复合齿轮结构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汽车变速箱复合齿轮激光焊接的主要原理及特性。同时概括了生产中从清洁,组装到装夹的工艺要点。选择了合理的工艺参数,对材料为20CrMo的变速箱齿轮进行了激光焊接的试验,并得到非常理想的焊接效果。  相似文献   

15.
某机载导弹发射装置挂弹飞行时,多次出现减振机构中防振片收起的故障现象,文中通过对减振机构的设计原理和结构尺寸链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是工作斜面上的干膜润滑剂使摩擦系数变小以及防振片的预压量大,使飞机在机动飞行时易产生防振片收起从而导致减振失效。通过清除工作斜面上的干膜润滑剂并将防振片高度尺寸进行削减,解决防振片收起的问题,试验证明改进措施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16.
发射装置的后防振器安装在发射装置腹板内侧,挂弹后可用于消除导弹后吊挂与发射装置导轨腹板之间的挂装间隙,防止导弹在挂飞过程中产生间隙振动。其工作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导弹挂飞过程中的防振功能。在外场使用过程中,发现个别后防振片有压延的现象,影响到了产品的正常使用。本文通过分析后防振片的工作原理,找出造成后防振片压延的主要因素。结合工程应用情况,通过规范加工方法和检查材料硬度防止了后防振片压延故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较为详细和全面地介绍了汽车跑偏故障的概念、类型、危害等,重点阐述了车辆跑偏的原因,尤其是汽车制动跑偏的原因,根据汽车跑偏的原因的不同,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汽车跑偏故障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轿车车身冲压生产线加工过程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轿车车身冲压生产线的加工过程仿真是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对现代轿车车身冲压生产线进行研究的组成部分。这里以一条具体的冲压生产线为例对加工过程仿真的总体流程及各个步骤环节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加工过程仿真的关键技术。仿真采用Pro/ENGINEER造型软件和UltraSpot仿真软件。  相似文献   

19.
20.
汽车安全车距的安全度评定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理论安全间距为基础,定义一个安全度的概念。利用函数将汽车的安全度和汽车在各种运行条件下的参数联系起来,以建立一个评估汽车安全的模型,并提出了应用该安全度评估系统的汽车主动避撞系统,及对两种常见的行车状态下安全度变化进行实时仿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