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换热器污垢热阻检测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换热器污垢热阻检测的新方法,采用套管内电加热式,代替以往的蒸汽管外加热方式,而省去了蒸汽发生器的费用,大大地降低了系统成本,同时,所设计的模拟换热器可直接安装在现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旁路上,其测试结果更接近实际换热器的结垢情况。另外,所有参数的测量,数据处理以及输出控制均由单片机应用系统来完成,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油田集输系统换热器中污垢热阻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出一个更加可靠、实用的污垢热阻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以解决油田集输系统内间接加热系统换热器结垢问题。针对油田间接加热系统内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热特点,通过分析其结垢机理,在综合考虑结垢过程与温度场耦合作用下,建立了无相变管壳式换热器中污垢热阻预测模型。采用C语言对模型进行编程迭代计算,得到了换热器不同时间下的污垢热阻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数据比较表明,预测模型是正确、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年污垢热阻系数及其数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年污垢热阻数学解的一些方法与缺点的简要论述,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年污垢热阻的数学方法──样条函数法.通过对实测数据的拟合,认为样条函数解法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套管结构模拟污水源热泵换热工况,流动在内管内侧的污水和流动在内管外侧的中介水(自来水)进行对流换热.介绍了实验的装置和原理,并且分析了热阻的计算方法和实验误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动态监测板式换热器冷却水污垢热阻及影响污垢热阻的松花江水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铁离子、氯离子、细菌总数、浊度、电导率、化学需氧量、碱度和硬度等)变化。采用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回归、全要素BP神经网络三种预测方法建立板式换热器污垢热阻预测模型,选取1-15号样本为训练或回归拟合样本,16-20号样本为测试样本,并将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对板式换热器污垢特性进行有效预测,而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方法的预测结果误差小,优于另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概率分析的污垢模型初始污垢热阻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污垢形成的随机性,在不同风险水平的条件下,利用概率方法和在污垢形成过程中,污垢热阻达到临界可接受水平的时间遵循分布规律,及污垢模型本身的性质来确定线性,幂律、降率和渐近四种污垢模型的初始污垢热阻,并用实验验证了考虑初始污垢热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寒冷环境下污水生物处理顺利进行,根据哈尔滨某制药厂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处理后污水为热源的污水源热泵系统,用以加热原生污水.而污垢问题是污水源热泵设计和推广使用的难点和重点.讨论污垢与换热的理论关系,并详细模拟污垢热阻变化对该污水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换热器的淋激式结构适合污水环境,污垢对换热的影响不仅与污垢热阻有关,还与传热系数的大小有关.污垢热阻增加,系统能效比减小,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少,冷凝器侧污水出口温度降低,当该温度低于30℃时应考虑除垢.污垢热阻从0增加到5.28×10-4m2.K/W,压缩机输入功率增大18.02%.污垢热阻越小,制冷剂就可以以越低的平均温度提升污水温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污垢热阻动态试验法对波纹管和光管的流动阻力、污垢性能和传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用氯化钙和碳酸钠配制硬度为800mg/L的硬水,在流速为0.25m/s,水浴温度为60℃的条件下,对两者析晶污垢进行了对比实验.两套实验系统都在一个恒温水浴内,设备系统的主体用两根管模拟换热器,一根为光管,另一根为波纹管.实验中,水泵将工作介质由低位水箱送至高位水箱,高位水箱向实验管分别同时提供水源,通过溢流式水位调节器保持恒定的水位.结果表明,波纹管具有良好的抗垢性能,表现出诱导期长、结构速率慢、污垢热阻小等优点;其平均传热系数都大于光管,表现出了良好的强化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9.
污水源热泵系统的节能减排效益显著,污水的管内换热特性急需掌握。基于污垢热阻法建立光滑铜管管内污垢生长特性试验台,试验得出了人工污水颗粒状污垢管内的生长特性,并建立了其渐近型污垢积聚预测模型。试验发现,该人工污水在光滑铜管结垢的诱导期为21h,污垢热阻稳定时间为95h,稳定污垢热阻为1.5×10^-5m^2·K/W。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矩形通道内CaCO3污垢的沉积过程,分析了CaCO3溶液的浓度、速度、温度对污垢沉积率、剥蚀率与污垢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CaCO3在矩形通道内的沉积率、剥蚀率与污垢热阻随入口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随入口溶液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污垢热阻的监测系统装置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污垢热阻动态监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基于LabVIEW软件开发了污垢热阻实验装置系统,以实现对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与处理。阐述了测试系统的LabVIEW软件,同时对装置系统进行了校正并与通用监测方法相比较,证明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污垢理论研究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该系统基于强大的高精度温控仪,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热电阻自动检定、数据存储、报表打印、历史记录查询等功能,具有操作简单、高速快捷、稳定可靠等特点.并对关键环节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污垢特性实验台,对恒热流条件下静止与振动圆管表面的结垢过程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污垢热阻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静止与振动条件下污垢热阻随时间变化曲线均为典型的渐近线型,渐近污垢热阻随着振动雷诺数的增加而呈指数型减小, 相同工况下圆管振动时管外表面的渐近污垢热阻较静止时小,且振动污垢热阻随振动频率、振幅的升高而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测温电桥和低电势直流电位差计分别被热电阻、热电偶测试仪或数字多用表所代替,为解决其校准问题,我们根据其特点研制了这套校准器,并给出了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5.
以合成莫来石和合成堇青石为原料,采用常压烧结制备了太阳能热发电用堇青石-莫来石复相陶瓷。研究了质量比、烧结温度等对样品的吸水率、气孔率、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及抗热震性等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优配方是1 440℃烧结的A3样品,堇青石和莫来石质量比为7∶3,气孔率为0.30%,吸水率为0.12%,体积密度为2.487g/cm3,抗折强度达68.49MPa,抗热震循环(室温~1 100℃)30次无裂纹。通过XRD和SEM分析发现样品由低温堇青石、高温堇青石和莫来石组成。该复相陶瓷可作为潜在的太阳能输热管道材料。  相似文献   

16.
BP人工神经网络在估计织物热湿阻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经过网络训练,建立了由织物种类、面密度、厚度、透气性和回潮率5个结构参数作为输入层神经元,织物热阻和湿阻作为输出层神经元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实验表明,热阻和湿阻的平均估计误差分别为0.38和0.18,为研究织物的热阻和湿阻性能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