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理念,把和谐社会的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力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合力论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合力论思想,即“促正”、“纠反”,构建和谐社会,并构建由四大合力机制组成的合力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以及“合力论”的内在涵义,针对学术界存在对“历史合力论”不同层面的误解,主要从“合力论”的原本含义及其适用范围两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辩解,归纳了历史合力论的理论及其现实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用数据说明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主要表现的基础上,分析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危害,提出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对策:加快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合理收入分配机制;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相似文献   

4.
雷锋精神不仅属于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而是已经被提炼升华成了我们今天的宝贵的文化财富。雷锋大公无私的精神,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奋发向上、勇于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雷锋精神不仅属于雷锋所处的那个时代,而是已经被提炼升华成了我们今天的宝贵的文化财富.雷锋大公无私的精神,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精神,奋发向上、勇于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能力体系,其中包括维持和适应能力、利益实现和协调能力、文化凝聚能力。维持和适应能力是指维持社会的秩序和可持续性与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的能力;利益实现和协调能力是指实现社会利益要求和协调社会利益矛盾的能力;文化凝聚能力是指社会核心文化凝聚人心、规范社会秩序、整合社会和指导社会前进的能力。此三种能力要素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民主政治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公平、正义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诚信友爱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安定有序的社会;是法治保障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必须借助于法治的践行。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一个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理想社会。党中央及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都突出强调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改善民生为着力点,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价值理论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价值导向作用、调控功能、凝聚作用和营造环境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的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建设民主法制,保障社会稳定——为和谐社会奠定政治基础;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指明科学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本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后,"和谐社会"就成了社会热点问题.对和谐社会的探讨是多角度的,笔者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为本质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又在于从普通公民和弱势群体的视角把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见解独到的整体论思想有助于实现社会整体和谐;全面深刻的矛盾论思想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唯物辩证的运动观有助于动态把握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从而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协调和谐校园的各种关系、重视解决和谐教育、打造校园和谐精神几方面构建高等院校和谐的校园氛围,以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政治的发展。政治发展的直接动力来源于政治改革,而和谐社会要求政治主体进行政治合作,这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力地保证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因而政治合作也间接地推动了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6.
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是社会建设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创新。如何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学说认识社会和谐、如何认识矛盾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是学术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正视矛盾,通过科学地化解社会复杂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而不能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甚至激化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必须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正确地科学地从社会矛盾方面探寻社会和谐之道,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深入认识社会矛盾,及时化解矛盾。本文从和谐社会建设依然需要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和正确认识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辩证关系三个认识维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若干观点。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不能割裂开来考察,而应该基于人与社会的辨证统一,把二者联系起来认识。“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是辨证统一,相辅相成,互相映照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成为实现“以人为本”终极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实的思想基础,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道德保障,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也就是说女人是社会造就的女人,是父权社会造就的具有女性气质的女人。要改变女人的被动命运,只有从社会制度、法律和意识层面等来引导和改变这种传统的两性既定的关系。在我国,形成两性真正平等、和谐地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并构建一个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和谐社会刻不容缓,社会应该真正地提高女性地位,给女性酿造一个有利于和男性真正平等发展的环境,从而达到和谐完美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提出交往行为理论,力图重建现代社会的结构,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交往理性和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两个基本内涵,正确认识这些概念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遵循交往理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变生活世界,重塑舆论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