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以枸杞浓缩浆为原料,异VC-Na、柠檬酸为护色剂,麦芽糊精和β-环状糊精为助干剂,CMC-Na为稳定剂,白砂糖为甜味剂,柠檬酸为酸味剂,蔗糖脂肪酸酯和单甘酯为乳化剂,使用喷雾干燥法生产速溶枸杞粉。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枸杞粉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特殊工艺,以羊栖菜为主要原料,充分提取羊栖菜有效成份,经脱腥、酶解、喷雾干燥等工艺流程制得精粉。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雯雯  郑华  李坤  张弘  徐涓  张丽 《食品科学》2014,35(16):34-38
以玛咖块根为原料,经过醇提、浓缩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对进料液固形物质量分数、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速3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进料液固形物质量分数5%、进风温度120 ℃和热风流速0.4 m3/min时制得的玛咖精粉质量最佳,此时玛咖精粉水分含量为21.2 mg/g(含水率2.12%),生物碱含量为15.87 mg/g,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64 mg/g,VC含量为6.03 mg/g,总糖含量为554.50 mg/g。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玛咖精粉超微结构、吸湿性的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喷雾干燥工艺使得玛咖中的有效成分得以保留,所制备的玛咖精粉可作为玛咖深加工产品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5.
无淀粉脱硫魔芋精粉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俊  李斌  马美湖 《食品工业科技》2009,30(11):229-231
高纯度低含硫是魔芋原料升级及出口中的关键问题,利用淀粉和魔芋葡甘聚糖在乙醇介质中糊化特性的差异,本文首次采用回流法进行脱淀粉脱硫处理,结果表明:浸提2次,乙醇浓度40%(V/V),pH4.5,料液比1:7,回流时间60min,产品中可以完全去除所有淀粉;选择不同的脱硫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均可将含硫量降低至50mg/kg以下,回流法在脱除淀粉的同时,可将含硫量降至20mg/kg,可望成为魔芋精制极具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综述了魔芋精粉的干法、醇除杂和复盐除杂湿法生产工艺及其研究进展,工艺方法评价。由魔芋精粉的主要成分葡萄甘聚糖所决定的溶液粘稠性、凝胶性与角叉菜胶、黄原胶的增效作用,与蛋白的络合作用,与淀粉的复合作用,成膜性等性质的比较,以及马来酯酐酯化、没食子酸干法和甲基化改性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以干红枣为原料,经浸提、调配、均质和喷雾干燥工艺生产枣粉,试验研究了不同种类添加剂和添加量对喷雾干燥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麦芽糊精加入量为70%,CMC加入量为1.5%时,喷粉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软质小麦的加工特性出发,通过实践,总结出了提高精粉质量和出率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打麦、尽量多制备优质麦心、优化清粉系统及强化筛理等措施。指出这些措施应根据具体的工艺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  相似文献   

10.
魔芋精粉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魔芋精粉性质,加工方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将杏鲍菇加工成品质优良的即食软罐头为目的,分别对杏鲍菇软罐头加工、杀菌和保藏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杏鲍菇为主材料,莴苣、香菜、枸杞为辅料的软罐头的最佳工艺为烫菇时间5 min,淀粉浓度2.67%(质量分数),盐浓度为1.42%。最佳杀菌条件为9 k Gy辐照杀菌,该方法能有效地保持杏鲍菇软罐头的原有风味、色泽和汤汁。  相似文献   

12.
杏鲍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研究了热水浸提法提取杏鲍菇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用热水浸提杏鲍菇多糖,乙醇沉淀和Sevage法脱蛋白得到初步纯化的多糖,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多糖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确定影响杏鲍菇多糖得率的主次因素分别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结果表明,提取最优工艺为:时间3h,水温为90℃,乙醇的体积为提取液体积的70%,料液比为1:20时多糖沉淀量最大。此工艺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为2.88%。  相似文献   

13.
以南方大口鲇为主要原料,辅以杏鲍菇、酒糟、食盐、香辛料等,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低温腌制法制作即食风味休闲醉鱼食品。研究结果表明:鱼块腌制液浓度90 g/L,料液比1∶2(g/mL),腌制时间12 h,冷风干燥温度14℃,时间20 h,相对湿度70%;杏鲍菇糟醉酱配方:豆瓣酱35%、五香粉6%、酱油10%、花椒粉2%、白糖11%、味精2.5%、酒糟30%、杏鲍菇3.5%,此时制得的产品理化和感官品质最佳,该产品色泽金黄,酒香浓郁,肉质紧密,营养丰富。对产品进行GC-MS检测,主要风味成分有30种:醇类7种,醛类8种,羧酸及酯类11种,酚类4种。  相似文献   

14.
以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研究了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杏鲍菇子实体粗多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获得杏鲍菇子实体多糖提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颗粒过100目筛、提取温度75℃、提取时间12 min、p H值7、料液比1∶35、微波功率400 W、提取2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杏鲍菇多糖的得率高达7.348%。  相似文献   

15.
以新鲜白灵菇为加工原料,研究白灵菇即食产品的加工关键技术,包括硬化、护色、赋味及杀菌技术。结果表明,硬化最佳方案为0.3%氯化钙与0.2%氯化钠;护色最佳方案为0.5%柠檬酸、0.3%乙酸锌、漂烫时间2min、0.5%氯化钠,白灵菇产品护色后的L值保持在最高;白灵菇即食产品赋味的最佳配方为0.2%食盐、0.05%料酒、0.1%白砂糖、0.2%辣椒;杀菌最佳组合为85℃低温条件下灭菌20min,结合使用0.6%Nisin及0.4%溶菌酶。研究结果表明,由该加工工艺制得的产品感官良好,货架期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榆黄蘑为主要原料,开发研制的天然饮料,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榆黄蘑饮料的最佳配方和最佳复合稳定剂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是榆黄蘑汁(由4倍凉开水浸提所得)40%,白砂糖6%,五味子汁(由6倍质量水80℃浸提30min制得,pH2.7-2.9)5%,稳定剂以羧甲基纤维素钠0.3%、瓜尔豆胶0.01%、黄原胶0.01%复合为佳,以上述配方和稳定剂制作的榆黄蘑饮料质量稳定、酸甜适宜、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杏鲍菇为原料,研究即食杏鲍菇加工关键技术,包括护色、赋味配料技术及最适杀菌技术。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适宜的护色条件为0.3%的柠檬酸与0.02%的EDTA-2Na的混合溶液;即食杏鲍菇赋味最佳配方为食盐1.4%,糖1%、花椒与辣椒(质量比1∶1)添加1.7%;通过对比试验认为,即食杏鲍菇的灭菌方式为低温杀菌温度85℃~90℃,时间控制20 min结合添加0.05%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18.
冯嫣 《中国调味品》2022,(2):117-121
试验以杏鲍菇为主要原料,以豆瓣酱、五香粉等辅料,研究五香味杏鲍菇酱罐头的最佳加工工艺.以豆瓣酱添加量、五香粉添加量和白砂糖添加量为单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出最优配方.确定制作五香味杏鲍菇酱罐头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瓣酱添加量为16%,五香粉添加量为5%,白砂糖添加量为3%时,制作的罐头口感较好,感官得分为86....  相似文献   

19.
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杏鲍菇感官、菇体及汁液中成分等的影响,制作即食杏鲍菇产品。以杏鲍菇为原料,以超高压处理后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浸出液和菇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高压处理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压力450 MPa,处理时间10 min,杏鲍菇片的感官评价最好;汁液中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0.471%、0.58%、0.491%、0.405%,而菇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及多糖含量分别为1.55%、1.07%、2.28%和1.95%。因此,菇体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在最佳超高压处理条件(450 MPa,10 min)下保留率最高,为即食杏鲍菇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研究CMC-Na、PGA、果胶、羟丙基淀粉4种单体稳定剂对凝固型杏鲍菇酸奶品质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较优的稳定剂进行复配试验;结果显示:PGA和果胶为凝固型杏鲍菇酸奶生产适宜的稳定剂,二者复配比例为2∶1,总添加量为0.06%,对酸奶的保水性和感官品质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