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优化五香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以五香调味料和大豆油为原料,以电子鼻为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讨油料比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五香调味油风味的影响,并对五香调味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配方1五香调味油最优工艺条件为油料比值4(m/m)、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150 ℃、保温时间18 h。五香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三级大豆油国家标准,表明基于电子鼻检测五香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精制调味油的研制试验工作总结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以鲜韭菜为原料,用水蒸汽蒸馏法取韭菜精油,以植物油为基料配制具有韭菜风味调味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6,(6):18-19
通过实验探索五香牦牛肉丁的五香料的最佳配比。选取林芝牦牛肉作为原料进行五香牦牛肉丁的烹饪加工,经嫩化五香料水的腌制处理,针对牦牛肉丁的膻味的五香料掩盖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陈皮、桂皮、八角、花椒、草果分别为2.8%、1.6%、2.2%、3.2%、1.6%。五香牦牛肉丁的口感最佳,感官评分最好。  相似文献   

5.
花椒调味油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植物油中加入花椒提取物,可制成不同浓度的花椒调味油,味道香、麻,符合食用油标准。  相似文献   

6.
花椒调味油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希汉  尉芹 《食品科学》1996,17(11):66-67
花椒调味油的研制马希汉,尉芹,李孟楼西北林学院712100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属芸香科植物,是人们常用的食品香料,我国资源量很大,年产量在2000万kg以上[1]。其味辛香、麻,被誉为“八大味”之一。除用作调味外...  相似文献   

7.
复合香辛调味油是一种风味独特的调味油。通过研究,确定以大豆色拉油做为载体,以十一种香辛料做为添加剂,采用油浸法,油浸温度90℃,时间60min。  相似文献   

8.
以笮菛为原料,与传统的调味油制作工艺相结合开发出一种新型调味油。首先对影响笮菛调味油的制作工艺参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实验结果表明:笮菛调味油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笮菛量4.5份,浸提温度70℃,浸提时间1.5h,姜末量2.5份。并在此条件下对其进行了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以生姜油为主要研究材料,应用溶剂萃取原理通过试验确定了制取生姜等调味油的工艺。以该产品的感观品质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提取物的得率作参考指标,对三种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作了比较试验,选定了R1为提取溶剂,其浓度为b%时提取效果较佳。不同时间和温度条件下该深度的R1提取试验结构表明了温度为ta3时间为4.5d的提取效果最为理想。应用该工艺还成功地研制出了小茴香、孜然等调味油。同时也应用传统工艺开发了花椒、  相似文献   

10.
香辛保健调味油是风味与保健兼顾的调味油。它以大豆色拉油为油脂载体,以香辛料、蜂胶、VE、沙棘油等为原料,采用油浸提法和乳化调制工艺制成。实验研究表明,它能显著降低食饵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水平(P<0.01~0.001),是一种安全卫生、风味优良、用途广泛的保健调味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燕麦麸为原料,利用溶剂法提取燕麦麸油脂,然后通过水化脱胶、碱化脱酸、水洗获得精制燕麦油。比较了不同溶剂、不同物料比和不同的提取时间的对燕麦油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而用Rancimat法比较燕麦油与其他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棕榈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用Schaal烘箱法证实了TBHQ抗氧化剂能显著提高棕榈油的氧化稳定性,与柠檬酸增效剂联用效果更好。添加25mg/kgTBHQ+20mg/kg柠檬酸的38℃棕榈油较对照组延长氧化诱导期2倍,货架寿命将迭564d。研究结果在罐区进行了棕榈油的储藏试验,探讨了棕榈油灌区储藏操作中的几项控制条件及措施,保证了棕榈油储藏过程中的品质,提高了棕榈油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以热榨澳洲坚果油为原料,以酸价、过氧化值、K232值、K268值和氧化诱导时间为氧化稳定性指标,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法研究60℃下不同储藏阶段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研究储藏期间脂肪酸组成和总酚、总甾醇等脂质伴随物的变化。结果表明:酸价从0.36 ± 0.05 mg KOH/g升高至1.78 ± 0.09 mg KOH/g,升高4.94倍;过氧化值从0.0047 ± 5.72 × 10-5 g/100 g升高至0.0196 ± 2.52 × 10-4 g/100 g,升高4.17倍;K232值从0.41 ± 0.01升高至0.47 ± 0.01,K268值变化不明显;氧化诱导时间从4.37 h下降至2.59 h,缩短1.68倍。储藏过程中澳洲坚果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未发生变化;总酚含量从33.45 μg GAE/g减少至20.94 μg GAE/g,减少1.59倍;总甾醇含量基本未发生变化。因此,澳洲坚果油储藏过程中,品质和稳定性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多酚在澳洲坚果油中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虽然澳洲坚果油的氧化稳定性逐渐降低,但较大豆油、菜籽油等其他植物油相比,其仍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这些结果有助于澳洲坚果油的开发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鱼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鱼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Ⅱ)烟台大学脂类研究实验室(264005)曹国锋,翁新楚(接上期)2鱼油的保有和抗氧化2.1鱼油的保存由于鱼油极易氧化,所以其保存显得尤为重要。油脂保存中常用的方法和措施有避光、避热、低温贮存、真空贮存、充氮贮存、使用除氧剂、添...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不同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可以设计不同的配方奶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配方奶粉由于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油脂,容易出现脂肪氧化的质量问题。本文着重考察了配方粉在成粉前,引起乳状液的氧化的一些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有铁离了共存时,含花生四烯酸的大豆油水乳状液的脂肪氧化与铁离了成正相关,鏊合剂柠檬酸钠可以通过对铁离了的鏊合作用在起始阶段降低乳状液的氧化程度,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抑制脂肪氧化主要体现在贮存后阶段。当二者联合应用时,在液体乳状液和固体粉状时都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精制核桃油生产工艺及其氧化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利用物理压榨法制备核桃油及其精炼工艺,然后取等重的9组样品,分别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TBHQ、PG、BHT、VE及增效剂柠檬酸、抗坏血酸(Vc),与空白样一起利用Schaal烘箱法每隔24h测一次过氧化值(POV),比较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焙炒、脱酸、脱胶是精制核桃油的关键工序,其工艺条件依次为:焙炒温度130℃、时间30min;碱法脱酸:碱液浓度11%、碱炼初温40℃。加碱量为理论碱量和超碱量之和;磷酸脱胶:油重0.2%的85%磷酸、3%的水、温度保持在60℃;添加0.02%TBHQ、0.01%PG和0.015%Vc复合抗氧化剂的油样(在60℃通风条件下贮藏408h的过氧化值最低为0.75meq/kg,国家标准规定过氧化值≤10nmeq/kg,经计算其在20℃存储保质期可达2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7.
浓缩鱼油乙酯的自动氧化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鱼油乙酯的氧化采用超临界萃取姜油和VE作抗氧化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超临界萃取所得的姜油具有比VE优越的抗氧化性;同时使用姜油和VE抗氧化性能有所增强而表现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南极磷虾油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减少过程中氧化反应的发生,采用Schaal加速试验方法,以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为考察指标,研究在不同加工阶段添加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磷虾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添加抗氧化剂的最佳阶段、种类和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在...  相似文献   

19.
油脂氧化及其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邓鹏  程永强  薛文通 《食品科学》2005,26(Z1):196-199
论述了油脂氧化的机理和油脂氧化稳定性的测定原理,按测定参数的不同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了分类和介绍,旨在为选用合理的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方法和今后开发更新的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