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食堂菜肴含盐量,评价大学生食盐摄入量,为预防和改善大学生高盐摄入以及学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连工业大学2011级某自然班同学作为研究对象,用24h膳食回顾法连续调查其15d膳食,同时测定学校食堂各菜品的食盐含量。结果:被调查大学生人均从食堂获得食盐量为6.66±1.23g/d,高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的每人6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南、北方学生食盐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食盐摄入量略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推荐值,但大部分同学认为该咸度适中。建议学生食堂减少菜品的食盐使用量,从学生食盐摄入的主要来源上减少其食盐摄入量,将食盐摄入量降低到健康饮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烟台市散装市售酱腌菜中防腐剂的残留情况,了解其残留水平和程度,为市民的饮食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的方法,对分层多级多阶段随机抽样的市售散装酱腌菜中7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调查的300份市售散装酱腌菜中,苯甲酸检出率99.7%(299/300),不合格样本数188份,合格率仅为37.3%;苯甲酸残留平均值为1.55 g/kg,最大检出值5.31 g/kg,是GB2760-2011限值5.3倍。调查的9种酱腌菜中,什锦菜苯甲酸残留平均值(2.34g/kg)最高,合格率(13.9%)最低。山梨酸的检出68.7%(206/300),不合格样本3份,平均值0.10g/kg,最大检出值2.35 g/kg,是GB2760-2011限值2.35倍。脱氢乙酸检出率为25%(75/300),脱氢乙酸残留量平均值为0.032 g/kg,合格率100%;尼泊金酯类在酱腌菜中尚无人为的添加的情况。结论 酱腌菜中苯甲酸含量的超标率最高,超标倍数最大,建议应作为今后重点监督、监测的对象;加强散装酱腌菜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烟台市市售散装酱腌菜中防腐剂含量情况.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PDA)法检测300份市售散装酱腌菜中7种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尼泊金甲酯、尼泊金乙酯、尼泊金丙酯、尼泊金丁酯)含量.结果 苯甲酸检出率为99.7%(299/300),合格率仅为37.3% (112/300),含量平均值为1.55 g/kg,最大检出值5.31 g/kg,是GB 2760-2011规定最大使用量的5.3倍.9种酱腌菜中,什锦菜苯甲酸平均值最高(2.34 g/kg),合格率最低(13.9%).山梨酸的检出率为68.7% (206/300),平均值0.10 g/kg,最大检出值2.35 g/kg,是GB 2760-2011规定最大使用量的2.3倍.脱氢乙酸检出率为25.0% (75/300),脱氢乙酸含量平均值为0.032 g/kg,合格率100%.结论 酱腌菜中苯甲酸含量的合格率最低,超标严重,建议应作为今后重点监督、监测的对象;加强散装酱腌菜的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灭菌处理方式对酱腌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实验通过超高压灭菌和热灭菌两种灭菌方法处理酱腌菜后,对在恒温(37 ℃)贮藏60 d的酱腌菜进行理化、感官和微生物分析,结果表明,超高压灭菌总酸含量为0.59 g/100 g,亚硝酸盐的含量为2.96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25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4.23 g/100 g,菌落总数为1.14×104 CFU/g,感官评分为70分。热灭菌总酸含量为0.79 g/100 g,亚硝酸盐含量为3.98 g/100 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24 g/100 g,还原糖含量为3.41 g/100 g,菌落总数为1.3×105 CFU/g,感官评分为50分。从测定结果得出,超高压灭菌处理与热灭菌处理相比延缓了酱腌菜的腐败变质速度,延长了保质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我国酱腌菜中生物胺的积累,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299个不同工艺酱腌菜中8种生物胺含量。结果表明,发酵程度越深,产生物胺含量越高。强发酵类的东北酸菜和现代工业泡菜半成品生物胺平均含量分别为(613.4±163.1)、(800.4±370.9) mg/kg;传统四川泡菜、辣白菜、冬菜、芽菜等弱发酵类生物胺平均含量为100~200 mg/kg;不发酵类的调味海带生物胺平均含量为(36.2±27.9) mg/kg。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是酱腌菜中主要的生物胺,尸胺是强发酵酱腌菜中最常见、最多的生物胺。加工工艺是影响生物胺产生的最重要因索,蔬菜种类和卫生状况也会影响酱腌菜中生物胺的积累。参考国际食品中生物胺限量标准,我国酱腌菜总体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对酱腌菜生物胺防控及标准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国饮食中3-氯-1,2-丙二醇(3-monochloro-1,2-propanediol,3-MCPD)及3-MCPD酯的含量范围,并为制定我国饮食中3-MCPD酯的最大每日耐受摄入量提供数据支撑,本实验以菜肴(39种)为分析对象,样品经酸水解,七氟丁酰基咪唑衍生后,进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该方法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2~0.999 5;3-MCPD的加标回收率在95.0%~115.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9%~6%之间。结果表明,所有检测菜肴中均检出3-MCPD酯和3-MCPD,其在菜肴中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餐馆菜肴中3-MCPD酯和3-MCPD的平均含量为516.11μg/kg和17.88μg/kg,而食堂菜肴中的含量较低,分别为75.86μg/kg和10.43μg/kg。在不同的烹饪方式产生3-MCPD酯和3-MCPD的量不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炸干锅炒烧炖。根据3-MCPD和3-MCPD酯暴露量计算结果,食堂菜肴均未超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maximum tolerable daily intake,PMTDI),餐馆菜肴中3-MCPD的摄入量未超标,而3-MCPD酯为PMTDI值的2.2倍。  相似文献   

7.
根据GB/T 5009.54-2003《酱腌菜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采用摩尔法,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测定酱腌菜中的食盐含量。通过对酱腌菜中食盐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实验,建立了一种简单、适用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方法》(GB/T 12457-2008)直接沉淀滴定法确定菜肴中氯化钠含量。通过对114种经典川菜中食盐含量的测定,分析不同烹饪味型对经典川菜食盐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测定结果:112道菜品中总共涉及24种基本烹饪味型,大部分烹饪味型的食盐含量浓度在1.0%~3.0%之间。其中,3.0%以上的共3个,以烟香味型的烹饪味型菜肴为主;2.0%~3.0%之间的菜品共3个,以泡椒味的烹饪味型为主;1.0%~2.0%之间的菜品共99个,涉及菜品的味型有鱼香、红油、麻辣、家常等烹饪味型;菜品中食盐浓度在1.0%以下的7个,通过此项研究,填补了川菜中对食盐含量规律变化研究的空白,为人民日常生活中膳食均衡提供数据参考,为川菜产业化和国际化战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我国餐食中游离糖含量的分布情况。方法:通过中国食物成分监测项目,收集并整理了来自19个地区754例餐食(包括主食、糕点及各种菜肴)的游离糖含量数据,根据主辅料配比及主要加工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各类餐食游离糖含量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范围;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各类食品游离糖含量的差异性并分析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餐食游离糖含量整体偏低,为0.4 g/100 g(Tr~2.1 g/100 g),谷薯类中以糕点为主的蒸制、烤制品游离糖含量较高,分别为10.3 g/100 g(1.8~13.9 g/100 g)、14.0 g/100 g(3.9~19.2 g/100 g),动物性菜肴中红烧畜肉的游离糖含量为4.6 g/100 g(0.5~10.0 g/100 g)。结论:通过分析餐食中游离糖含量水平,为后续探讨餐厅控糖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分析云南省6种食用菌中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方法 定点采集云南省6种常见新鲜食用菌, 按GB 5009.8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1的测定》和GB 5009.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维生素B2的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B1和B2的含量。结果 6种常见新鲜食用菌中维生素B1的含量平均值最高的是虎掌菌0.0812 mg/100 g, 最低的是干巴菌为0.0298 mg/100 g; 维生素B2含量平均值最高的是干巴菌为0.587 mg/100 g, 平均值最低的是人工种植的羊肚菌为0.0510 mg/100 g。 结论 人工种植和野生的食用菌均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和B2, 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