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已有公式进行单位换算,在实际工作中是一件重要且不易正确掌握的繁琐工作。介绍一种单位换算的理论推导,适用于任何两种单位制公式之间的转换,是在公式中作单位换算的普遍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复杂边界油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预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圆形油气藏径向等分,即将齐成伟建立的圆形油气藏中辐射状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中的Q替换为nQ后,得到了扇形油气藏中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将带形油气藏纵向等分,即将齐成伟建立的带形油气藏中横向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中的b替换为2b、L替换为2L、Q替换为2Q后,得到了带形油气藏中顶壁横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将带形油气藏横向等分,即将齐成伟建立的带形油气藏中纵向双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中的Q替换为2Q后,得到了半带形油气藏中离壁纵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进一步将si替换为0、so替换为L/2后,得到了半带形油气藏中顶壁纵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  相似文献   

3.
【问题】针对复杂边界油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预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根据齐成伟建立的圆形油气藏中辐射状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结论】得到了扇形油气藏中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方法】根据齐成伟建立的带形油气藏中横向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结论】得到了带形油气藏中项壁横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方法】根据齐成伟建立的带形油气藏中纵向双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结论】得到了带形油气藏中(单分支)水平井、半带形油气藏中顶壁纵向水平井、半带形油气藏中离壁纵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意义】该研究拓展了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产能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为基础,对国内外油、水常用参数的非法定计量单位进行了系统换算,并给出了简明换算图表;可供科研工作者与现场技术工作者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5.
两种单位制的对比、变换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自1982年《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国家标准(GB3100-82)发布以来我国即开始推行国际单位制(SI),但在油气方面的有关著作中至今还普遍存在着将SI单位制与达西单位制相混淆的现象,许多人甚至搞不清楚两种单位制还有着基础单位和矿场单位之分。这是一个严重的技术问题,它会影响到科技的发展和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本文通过对比和举例的方式,说明了两种单位制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基础单位和矿场单位之间的变换,包括如何将两种基础单位换成英制矿场单位。  相似文献   

6.
针对断块油气藏中分支水平井的产能预测问题,以圆形油气藏中辐射状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为基础,得到了扇形油气藏中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以带形油气藏中横向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带形油气藏中纵向双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为基础,得到了带形油气藏中顶壁横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和带形油气藏中(单分支)水平井、半带形油气藏中顶壁纵向水平井、半带形油气藏中离壁纵向水平井的拟三维产能公式.此研究拓展了分支水平井拟三维产能公式的应用范围,丰富了产能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7.
利用枯竭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工程的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竭油气藏是世界上最适合建设地下储气库的一种类型,在我国也是建设地下储气库的首选类型。为此,对利用枯竭油气藏建设地下储气库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有如下特点:原有老井多、服役时间长、井况复杂;储气层压力低,保护储层防止污染的技术难度大;储气库运行始终处于交变载荷的变化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要求更高。针对性地提出了建库工程的配套技术:原有老井处理技术(可利用老井的筛选技术、合理利用老井部署监测观察井技术、可靠封堵报废老井的配套关键技术)和建库新钻注采井在钻井-固井-完井施工全过程中实施保护储层一体化联作方式的关键技术。该配套技术对我国今后建设枯竭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工程具有实用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油气藏工程研究方法发展趋势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秉玉 《石油学报》2020,41(12):1774-1778
常用的油气藏工程方法可概括为物质平衡方程、产量递减方程、水驱特征曲线、水驱前缘驱替方程、试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油气藏数值模拟和产量规划设计优化方法8类,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日趋复杂化的开发对象和持续高效开发的现实需求,以及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和实验手段等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模拟方法未来仍为油气藏工程的主流方...  相似文献   

9.
计秉玉 《石油学报》2021,41(12):1774-1778
常用的油气藏工程方法可概括为物质平衡方程、产量递减方程、水驱特征曲线、水驱前缘驱替方程、试井、现代产量递减分析、油气藏数值模拟和产量规划设计优化方法8类,其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日趋复杂化的开发对象和持续高效开发的现实需求,以及数学、物理、化学、信息技术和实验手段等学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值模拟方法未来仍为油气藏工程的主流方法,并逐渐向多场、多尺度及地面地下一体化耦合模拟方向发展。分子动力学、LBM等微观、介观流动模拟在油气藏工程中的应用日趋重要,并与传统方法互补,既可揭示开发机理问题,又可为油气藏数值模拟提供参数。解析与半解析方法简单易算、物理意义明确,仍将占据油气藏工程方法的一席之地。另外,伴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基于数据分析的油气藏工程方法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小波变换拟瞬时吸收系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小波域分频计算瞬时振幅 ,用瞬时振幅的高、低频之比计算拟吸收系数。该方法利用小波变换局部化特性好的特点 ,计算出的拟瞬时吸收系数不存在平均效应 ,准确地刻画出每一砂层高频衰减特征 ,实际油气藏检测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油藏工程的计量单位及符号问题, 指出了使用SI 的优点, 也分析了目前油藏工程常用计量单位及符号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对编号为SY/T6580-2004 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常用量和单位》新标准中的一些符号和单位进行了商榷, 这对正确使用单位和符号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复杂油田滚动建产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玉广  张伟  杨桦 《钻采工艺》2007,30(2):68-70
以小断块、岩性隐蔽油藏为代表的复杂油田已成为华北二连油区新建产能的主要对象,由于其油藏规模小、储层横向分布不稳定、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单井产能低、原油物性差,因此在产能建设程序及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上均与常规油田有很多不同。在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复杂油田滚动建产成功经验与做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应复杂油田开发的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方法,在控制油田建设投资、提高产能建设到位率中发挥了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塔西南地区柯克亚油气田的油源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难点。原油 (油环油 )和凝析油物性分析以轻质油为主 ,为陆相泥岩生油的特征。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特征相近 ,且不同油组的油环油单体烃同位素一致 ,上、下油组的凝析油同位素特征也相似 ,证实皆同源于非煤系地层。有机地球化学分析 ,柯克亚上油组和下油组的油环油中陆相高等植物有机质对油气生成起主要贡献 ,甾、藿烷比值较高 ,反映出海相油的特征。三维荧光测试分析进一步推断柯克亚凝析油气田的次生油气藏上第三系中新统及下第三系油气是多源的 ,具体表现为以侏罗系湖相泥岩为主源 ,一定量石炭系—下二叠统海相油气成分的混入  相似文献   

14.
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核心是揭示烃类流体从源岩到圈闭的地质过程和历史 ,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和成藏模式 ,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为这项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通过流体包裹体类型、均一温度、激光拉曼及荧光光谱特征的研究 ,并结合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 ,可有效地确定油气成藏期和时间以及油气运移的相态和方式 ,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层次分析是在不同尺度上、采用不同的研究手段对客体所包含的多种对象及其作用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建模的研究方法。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研究需要将研究对象分为成藏空间、油气物质量、盆地流体能量、地质过程时间等4个方面进行层次分析。本文详细说明了不同层次规模上4个研究对象包含的描述内容、解释方法和分析建模等诸方面的不同之处。在层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归一综合评价,使成油体系与成藏动力学研究更具可操作性、准确性、使用性和定量化。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含油气系统特点与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立足于富含油气系统找油,总结准噶尔盆地总体油气分布规律,结合各区带油气聚集特点,以构造样式与供油气运移方式为主线,根据活跃烃源范围、距烃源远近、油气运移方式、油气藏类型和聚集特征,归纳总结为4种主要组合模式:源内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边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外沿梁断控阶状油气成藏组合模式;源上源下不整合断控油气成藏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现有成烃理论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石油形成理论。新理论认为石油源于源岩层而成于储集层。也就是说, 石油是生物有机质在沉积埋藏过程的成岩作用早期, 一部分极性有机质随孔隙水一道排出源岩层, 然后在储集层中经过热力作用逐渐形成的。进一步论述了新理论与早期成因和晚期成因学说之间的差别, 及其优点:① 较好地解释低熟油成因问题; ② 没有面临后期排烃难的问题; ③ 可以解释烃源岩在“生烃死亡线”深度以下仍能生烃问题。并推测烃源岩随Ro 增大并不一定伴随大量烃类生成。  相似文献   

18.
关于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与建设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面对勘探开发新区和海外更加复杂的勘探开发对象、更高的要求、更加复杂的施工环境,井筒工程技术与管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国际石油行业已经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核心手段之一,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石油工程施工方案优化、施工过程实时决策和精细化管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以中国石化为例,其石油工程领域信息化没有与勘探开发业务同步发展,信息分散采集缺乏共享、工程软件系列化配套思路不明晰、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决策支持能力弱,因此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更大的差距。按照中国石化打造上游长板和石油工程技术铁军的要求,需要针对存在的不足和实际需求,通过建立规范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建设全面而又完善的石油工程数据中心、集成的生产运行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配套完善的专业软件系列,来全面提升石油工程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由于石油软件涉及数据量大,对硬件配置要求高、运算时间长,高水平软件人员缺乏,而且中国软件工程技术起步较晚,软件的商品化程度较低,同时又面临着国外同类软件的竞争和冲击,因此中国目前石油软件存在着严重的危机。本文根据石油软件工程化的要求,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