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采用硫酸铝水溶液改性前处理和氯化钙水溶液固色后处理工艺,实现了海藻酸钙纤维的直接染料无盐染色。海藻酸钙纤维的改性工艺为:硫酸铝水溶液质量分数30%,室温振荡处理30 min;优化的染色工艺为:直接大红4BS质量分数3%(omf),40℃入染,70℃染色处理40 min;染色纤维的固色工艺为:氯化钙水溶液质量浓度为20 g/L,室温浸泡振荡处理30 min。采用上述工艺,海藻酸钙纤维的匀染性、透染性和皂洗牢度均十分优异,上染率为78.8%,K/S值为2.46,皂洗后染色纤维的颜色保持率达到93.2%。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渍法采用硫酸铝溶液对海藻酸钙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纤维的耐盐性,改善其染色性能.改性前后纤维的FT IR和XRD表明,纤维分子结构中的羧基和羟基发生了酯化反应,同时Al3+与纤维分子结构中的Na+发生离子交换并形成新的配位结构,而且改性后纤维的结晶结构转变,结晶度显著提高.改性后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94 cN/dtex,比未改性纤维提高11%;吸湿性下降,耐盐性提高,随着NaCl溶液质量浓度和温度的提高,改性纤维的强度下降.改性后纤维经直接染料染色后的K/S值为4.5以上,是未改性纤维的37.5倍,且耐水洗牢度达到4级以上. 相似文献
4.
5.
6.
7.
8.
选用直接湖蓝5B(C.I.直接蓝15)对珍珠纤维和普通粘胶散纤维进行染色,比较了Freundlich、Langmuir和Redlich-Peterson 3种吸附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模拟结果,探讨了染色温度对3种吸附模型吸附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模型比Freundlich更适合于描述C.I.直接蓝15在珍珠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上的吸附,但C.I.直接蓝15在珍珠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上的吸附最适合用Redlich-Peterson热力学吸附模型来描述;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C.I.直接蓝15在珍珠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的Redlich-Peterson吸附常数KR降低,吸附常数aR和异质因子β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海藻酸钙纤维所含Ca2+与Na+、K+等离子的交换而导致纤维溶胀甚至溶解的现象.用不同条件下的KCl溶液、NaCl溶液分别处理海藻酸钙纤维,通过处理后纤维增重率的变化及处理液所含Ca2+含量的变化,探讨离子交换对海藻酸钙纤维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值对海藻酸钙纤维溶胀性影响显著,在pH7,温度60~ 65℃,质量分数25%(相对纤维质量)的盐溶液中浸泡20 min时具有最大溶胀性.浸泡纤维后的处理液所含Ca2的浓度与纤维溶胀性变化趋势一致,并且K+溶液处理对海藻酸钙纤维溶胀性能的影响高于Na+.研究表明海藻酸钙纤维的溶胀主要是由于处理液中Na+、K+等离子与纤维所含Ca2的交换导致基于钙离子复合而成纤维的复合结构解体所致. 相似文献
10.
以海藻酸钙纤维和纳米银溶液为原料,采用浸渍富集法制备了载银海藻酸钙纤维。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了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结构,测试了载银前后海藻酸钙纤维的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检测了不同银含量载银海藻酸钙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载银海藻酸钙纤维表面的银颗粒粒径在20~50 nm左右,载银对海藻酸钙纤维的吸湿性能和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当载银海藻酸纤维银含量达到18 000mg/kg时,对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大肠杆菌(ATCC 25922)的抑菌率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胶原蛋白改性腈纶的形态结构。选用阳离子染料红X-GRL对胶原蛋白改性腈纶染色,绘制了染色吸附等温线,计算出阳离子染料红X-GRL在胶原蛋白改性腈纶上的染色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并与普通腈纶染色热力学参数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阳离子染料红X-GRL在胶原蛋白改性腈纶和普通腈纶上的吸附等温线同为Langmuir型,其吸附机制为单层、定位、化学吸附,阳离子染料红X-GRL与胶原蛋白改性腈纶以库仑力结合;阳离子染料红X-GRL对胶原蛋白改性腈纶的染色亲和力以及染色热和染色熵的绝对值均比对腈纶的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考察了一种以丙烯酸乙酯为第二单体的新型腈纶的热性能和染色性能。DSC测试表明,新型腈纶的玻璃化温度与常规腈纶接近;染色性能试验表明,新型腈纶的上染速率和纤维饱和值均高于常规腈纶;指出此种腈纶的染色要点。 相似文献
16.
PTT纤维染色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两只提纯的分散染料对PTT纤维进行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并采用商品分散染剃染色,绘制升温上染速率曲线和模拟Prr/PET纤维混纺交织物染色。研究结果表明,PTT纤维的染色速率常数高于PET纤维,半染时间明显短于PET纤维,临界染色温度约比PET纤维低15—20℃,染色转变温度则比PET纤维低20℃。在有分散匀染剂存在时,提纯的分散染料在PTT纤维上的吸附属于Nemst分配型吸附,分配系数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高温型染料在PTT和PET纤维上的分配系数相差较大,而低温型染料的分配系数相差较小。PTT/PET混纺交织物表观染色深浅效果与分散染料在PTT和PET纤维上的热力学分配系数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三叶形大有光聚酯纤维染色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与圆形大有光聚酯纤维对比,研究了分散染料对三叶形大有光聚酯纤维的染色性能,如上染速率、影响上染的工艺因素(温度、时间)和染色提升性,分析了三叶形大有光纤维的上染性与表观色深、色度值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叶形大有光聚酯纤维升温上染速率对染色影响较大,随染色浓度的增加,上染纤维的染料和表观色深呈直线关系,当染料质量分数为4%(om f)时,达到最大上染量和最大表观色深,且上染纤维的染料量与表观色深一致。C IEL*a*b*值的测定表明,三叶形纤维的染色色光与圆形纤维有一定的差异;染色温度和时间对纤维的上染率和表观色深均有较大的影响;130℃下,分散染料对三叶形大有光聚酯纤维的移染性比对圆形大有光聚酯纤维的好,选用高温型分散染料对三叶形大有光聚酯纤维染色能获得更好的匀染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