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物性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为研究对象,在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探讨了近岸水下扇不同亚相物性演化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地区近岸水下扇内扇砂砾岩物性演化特征差异性及原因。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内扇亚相砂砾岩孔隙度随埋深降低的速率大于孔隙度下限值随埋深降低的速率,浅层发育有效储层,而深层不发育有效储层;中扇和外扇亚相砂砾岩在不同深度均发育有效储层。岩屑类型差异性控制了砂砾岩压实、胶结作用演化的差异性,进而控制了东营凹陷北带不同地区沙四段近岸水下扇内扇亚相砂砾岩孔隙度包络线低于孔隙度下限的起始深度的差异性,民丰地区和胜坨地区约为3300m左右,利津地区约为2900m。  相似文献   

2.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技术手段,研究了红岗北地区泉头组岩性油藏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红岗北地区泉头组岩性油藏储层的岩性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目的层段成岩作用强烈,先后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属于成岩作用晚成岩B段。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孔和次生溶孔最为发育,储层的物性主要受成岩作用和沉积微相双重因素控制,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储层在垂向上压实和胶结作用使储层物性明显变差,而溶蚀作用产生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改善,平面上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控制。综合分析认为沉积作用控制储层的平面分布,分流河道微相和废弃河道微相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是开发的主要区带。  相似文献   

3.
借助阴极发光、SEM、X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测试分析技术,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R地区长6储层砂岩成岩演化序列、成岩相、微观孔隙特征,结果表明:发育于三角洲平原的长6储层,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处于中成岩晚期阶段,其中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破坏显著,是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结合沉积环境及孔隙特征将成岩作用划分为5种成岩相,长6储层原生残余粒间孔与次生溶蚀孔混合发育,平均孔隙度6.71%,平均渗透率0.46×10~(-3)μm~2,储层均质性较强,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在孔隙演化过程中,机械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则对储层物性起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岩矿物的类型及分布影响着砂砾岩体油藏的储层预测。根据岩心观察、薄片岩石学分析、物性和碳氧同位素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不同相带、不同成岩期的成岩产物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岸水下扇相砂砾岩体的成岩产物类型多样,早成岩期主要包括机械渗滤的黏土、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中成岩期主要包括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伊利石等黏土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等。近岸水下扇相砂砾岩体的成岩产物与沉积相带的对应关系较好,早期的机械渗滤黏土在扇根沟道和沟道间砂砾岩中丰富,方解石和白云石胶结在扇根和扇端非常发育;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等在扇中沟道砂砾岩中更发育。早期成岩产物的分布以及中成岩期的后续影响对储层储集质量的改变有重要意义,扇中沟道砂砾岩溶蚀作用发育、储集性能好,广泛发育的扇根和扇端早期成岩方解石胶结层可作为砂岩油气储层的潜在封堵层。  相似文献   

5.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粘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对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划分了成岩演化阶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岩相类型和不同成岩相对储层质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三下亚段和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1期和中成岩阶段A2期,对应于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生油气阶段。压实作用是使储层质量变差的最主要原因,胶结作用次之,粘土矿物溶解是使储层物性变好的最主要成岩作用。研究区共发育强压实固结成岩相、晚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4种类型,各类成岩相均对储层物性起一定的控制作用,现今储层特征为4种成岩相综合作用的结果。不稳定组分溶解成岩相形成了最好的储层,弱压实弱胶结成岩相储层的物性较好,强压实固结成岩相和晚期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形成的储层物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应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生产数据等资料,对盐家油田永921块沙四上亚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主要为砂砾岩体储层,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共划分为5类砂砾岩储层,它们在纵、横向上分布差异较大。储集性能受沉积、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和岩性特征是影响储层的决定性因素,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该区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对储层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方法,对渤南洼陷北带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岩相—成岩相组合、储层物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发育杂基支撑砾岩、颗粒支撑砾岩、砾质砂岩、含砾砂岩、砂岩、泥岩等6种岩相,发育强压实—杂基重结晶、强压实、强溶解、强胶结、过渡类等5种成岩相,主要有颗粒支撑砾岩相—强压实弱溶解弱胶结成岩相、含砾砂岩相—中等压实强溶解弱胶结成岩相、砂岩相—中等压实弱溶解强胶结成岩相等11种岩相—成岩相组合;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为低孔、低渗储层,扇根物性差,以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为主,形成封堵层,扇中距砂泥接触面较远位置的岩相组合的底部物性较差,中部物性较好,以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形成储集层;扇中距砂泥接触面距离较近的位置和扇缘亚相物性差,形成遮挡层。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岩心与露头样品的铸体薄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柯坪塔格组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等.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其中溶解作用以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解为主,产生的次生孔隙明显改善储层物性,而压实作用与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则导致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消失.识别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强溶解-晚期弱、中等充填、晚期碳酸盐强烈胶结、较强石英次生加大-较强压实和强烈压实等4种主要成岩相.其中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强溶解-晚期弱、中等充填相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与保留,为最有利的储层成岩相;强烈压实可导致原生孔隙减少或消失,且不利于次生孔隙形成,为储集性能较差的成岩相.  相似文献   

9.
《海洋石油》2017,(2):27-32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运用岩石学、沉积学等方法对东海平湖地区平湖主断裂下盘砂砾岩储层进行了分析,认为储层以砂质砾岩和砾质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都不高;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其次为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储集性能总体上是中孔中渗到低孔低渗。该区砂砾岩沉积相为近岸水下扇,可进一步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亚相,其中以扇中亚相辫状水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经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研究认为,影响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岩石结构及岩石颗粒成分均降低砂砾岩的孔隙空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压汞实验等资料的分析。总结了桩西油田桩45-01断块的岩性、物性及微观结构特征,重点分析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等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认为,研究区沙二段的成岩作用处于早成岩B亚期-晚成岩A亚期,该时期原生孔隙逐渐减少,以次生孔隙发育为特点,并开始出现微裂缝,次生孔隙及微裂缝的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水下扇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沙四段储层是砂、砾岩为主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其储层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运用化验资料对其成岩作用进行研究发现,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目前处于晚成岩A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定量恢复了储层孔隙空间的演化史。  相似文献   

12.
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集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量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资料分析认为,玛东地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储集层的成岩作用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该区储集层物性变差,而溶蚀作用,尤其是长石和浊沸石的溶蚀,使储集层物性得到改善。综合分析成岩作用类型和演化序列,认为研究区下乌尔禾组储集层的成岩演化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部分埋藏较深的储集岩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或晚成岩阶段A期。根据成岩作用、胶结物含量及孔隙类型,将下乌尔禾组储集层划分为贫泥中粗砂—细砾岩弱压实成岩相、少量方沸石—浊沸石胶结中粗砂—砾岩溶蚀成岩相、含泥砂砾岩钙质胶结成岩相、方沸石—浊沸石胶结砂砾岩弱溶蚀成岩相、白云质砂砾岩硅质—钠长石胶结成岩相和富泥砂砾岩片沸石胶结成岩相。其中最有利的成岩相是贫泥中粗砂—细砾岩弱压实成岩相,其次是少量方沸石—浊沸石胶结中粗砂—砾岩溶蚀成岩相,而富泥砂砾岩片沸石胶结成岩相物性最差,是最为不利的成岩相。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成岩圈闭成因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发育扇根封堵的成岩圈闭。通过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和粘土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扇根和扇中的岩相组构与差异成岩演化进行研究,以揭示成岩圈闭的成因机理,并探讨其形成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扇根以杂基支撑的砾岩相为主,杂基含量高,抗压实能力弱,机械压实作用阶段,其原生孔隙不易保存,在碱性为主的成岩环境下,以重结晶作用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持续降低;扇中以砂质杂基支撑或颗粒支撑的砾质砂岩相和含砾砂岩相为主,杂基含量较少,抗压实能力较强,在酸性和碱性交替的成岩环境下,成岩作用多样,形成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因此,岩相组构是形成成岩圈闭的物质基础,而扇中和扇根的差异成岩演化控制下的物性差异是形成扇根封堵成岩圈闭的内在机制。成岩圈闭的形成主要受到沉积层序、岩相组构和成岩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生界储层主要为混杂堆积的砂砾岩、角砾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不易识别追踪。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建立了适合兴隆台中生界的储层测井评价思路。首先,利用薄片鉴定和造岩矿物测井响应特征,把兴隆台潜山带岩性划分为测井可识别的花岗质砾岩类、混合砾岩类、砂岩类、泥岩类、玄武岩类、安山岩类、酸性流纹岩类七大类岩性,解决了岩性测井难识别的问题;同时建立了兴隆台潜山带岩性定性定量识别标准。构建密度-中子刻度差曲线辅助识别岩性,形成了针对中生界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其次,通过储层主控因素的分析,认为兴隆台潜山带储层,岩性控制物性、含油性,储集岩为花岗质砾岩和混合砾岩;建立了储层定性和定量识别标准,构建储层品质指示曲线来辅助识别储层,形成了储层测井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廊固凹陷沙三段深层砾岩体油藏埋深在3500m以下,砾石成分以元古界灰岩为主,成岩作用强烈,属晚成岩期。成岩作用主要有3种:压实、胶结和溶解。溶解作用使砾岩体储集层次生孔隙发育,渗透能力提高,是形成深层砾岩体油藏的必要条件。在高温条件下灰岩的溶解度低于云岩的溶解度,因而云岩砾岩储集层孔隙度较灰岩砾岩储集层发育,油气成藏条件明显优于灰岩砾岩储集层。  相似文献   

16.
复杂油气藏储层横向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兴砾岩体是华北地区十分典型的复杂油气储层,储层不仅横向变化大,而且岩体内部的非均质性也较强。本文根据本区速度与岩性的关系、时间与深度的关系,采用地震非线性反演方法,在测井实测的岩性约束下反演得到精确的储层厚度,从而计算出目的层砾岩体厚度在平面的变化,寻找出沉积厚度大、分布稳定的砾岩体储层。实际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储层横向预测方法对大兴砾岩体油藏的滚动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塔中台缘带上奥陶统碳酸盐岩成岩演化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中台地边缘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颗粒灰岩段发育良好的储集层, 是近几年来重要的勘探对象。为剖析该储集层孔隙发育形成过程, 依据岩石学和碳酸盐岩沉积理论, 对成岩演化进行系统研究, 建立了适合塔中地区的各成岩阶段的岩石学识别标准; 建立单井取心段的成岩演化剖面; 在区域上确定各成岩阶段胶结物的分布丰度和成岩作用的强弱。这些工作对于研究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测试方法,在砂砾岩储层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砂砾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岩石成分复杂、成熟度低、物性差;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丰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较为常见,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破裂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较小。通过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度关系的定量研究,认为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破坏最大,平均减孔24.7%,是砂砾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性能,平均增孔4.2%,延缓了砂砾岩储层的致密化过程;胶结作用充填残余粒间孔隙,平均减孔5.3%,是砂砾岩储层致密的关键。砂砾岩储层的现今孔隙度是早期压实、中期溶蚀和晚期胶结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新立油田低渗透裂缝性储层形成原因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描述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裂缝发育的特征和规律。通过从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成岩作用、区域构造背景、新构造演化的角度来分析该区低渗透裂缝性砂岩储层形成的原因,认为沉积、成岩作用是形成低渗透储层的原因;钙质胶结为主的砂岩是裂缝形成的岩性基础;在区域构造背景以及该区特定构造演化的作用下,最终导致了新立油田扶杨油层呈现低渗透裂缝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准噶尔盆地白垩系储集层总体具有“低成分成熟度、低胶结物含量、高结构成熟度和粘土膜发育”的岩石学特征。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颗粒之间多为点接触关系,薄膜-孔隙式胶结;长石相对含量高,普遍含方沸石胶结物是区别于侏罗系储集层的另一特点。成岩作用总体较弱,主要处于早成岩A-B阶段;剩余原生粒间孔是白垩系最主要的孔隙类型;次生溶蚀孔隙主要发育于吐谷鲁群底部砂砾岩中;岩性愈粗,孔隙结构愈好。除卡因迪克地区外,白垩系储集层普遍较优。塑性岩屑和填隙物含量低是形成优质储集层的内因;低古地温梯度、弱成岩强度和晚期深埋方式有利于孔隙的保存。砂岩成岩压实作用是储集层孔隙损失的主要因素;砂岩粒径是影响储集层性质的重要因素;沉积环境造成了岩石类型的差异;溶蚀是白垩系砾岩和砂砾岩的主要增孔因素;粘土膜发育是形成白垩系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