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梅青  何鲤 《天然气工业》1999,19(B11):24-29
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通过对层序界面及最大水泛面联合标定,采用等时面对比方法在四川盆地侏罗系地层中划分出3套构造层序和8套沉积层序。识别出两种层序界面和层序类型。并开始建立四川省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阐明了白田坝组底与自流井组马鞍山 郭家坳砂岩底的对比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川西幼陷南区侏罗系层序地层与油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南区,即大邑-新津-线以南、龙门山以东、龙泉山以西、名山-丹棱-眉山-线以北约300km^2的地区。近年来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工业性天然气藏。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笔者对区内侏罗系采用层序地层学进行了详细的野外露头和室内钻井、测井、地震层序分析。在侏罗系中识别出9个层序界面,并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论文对层序地层与油气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区内侏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依据Cross 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 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地层划分为1 个二级层序, 5 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的顶界面为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整合面, 底界面为延长组的底, 最大湖泛面为盆地内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页岩。在二级层序内部, 依据沉积间断面、湖泛面、冲刷面、沉积转换面及岩性转换面, 可识别出三级层序, 并总结了层序界面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 依此特征对地震大剖面进行了层序解释, 分析了延长组地层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应用层序地层学地层基准面的原理和方法,综合研究准噶尔盆地中部钻井、测井及地震资料,确定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在盆地中部侏罗系识别出两种层序界面类型(不整合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在井一震标定的基础上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准噶尔盆地中部侏罗系发育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将其划分为4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分析侏罗系不同层序基准面上升期与下降期地层叠加样式及沉积相、微相构成,确定三工河组是盆地中部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其储集层类型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和水下分支水道.有利储集相带的展布与所处层序地层位置密切相关,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期。图6参9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西部坳陷南区,即大邑一新津一线以南、龙门山以东、龙泉山以西、名山一丹棱一眉山一线以北约300km2的地区。近年来在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工业性天然气藏。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及其与油气关系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笔者对区内侏罗系采用层序地层学观点进行了详细的野外露头和室内钻井、测井、地震层序分析。在侏罗系中识别出9个层序界面,并划分为8个三级层序。论文对层序地层与油气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区内侏罗系浅气层最有利勘探区为平落坝、大兴西、松花镇、白马庙等地,有利勘探区为蒲江、邛西、观音寺等地。  相似文献   

6.
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的层序界面、体系域及各层序特征进行了分析,将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划分出13个层序界面和13个三级层序,认为各层序主要由退积体系域和进积体系域组成。结合层序地层学及储层研究,认为进积体系域有利于三角洲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7.
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侏罗系第一口工业气井于1977年发现,自此四川盆地掀起了对侏罗系的勘探和研究,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相继在平落坝、大兴西、新场、白马庙等地区发现了侏罗系气藏。然而,由于勘探程度低和研究的滞后,对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至今没有评价。鉴于此,笔者对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从层序地层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从层序界面、体系域及各层序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此推动对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的研究及勘探。将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划分出13个层序界面、12个三级层序,进而总结出川西北部地区侏罗系各层序主要由退积体系域和进积体系域组成,进积体系域是沉积层序中代表盆缘构造活动强度由弱到强这一阶段期间的产物,退积体系域是沉积层序中代表盆缘构造活动强烈阶段的沉积作用产物。逐一分析了各层序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十万山盆地为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盆地经历了五期构造演化,盆内发育泥盆系一中三叠统海相及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两套复杂多样的沉积地层。从露头剖面出发,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十万山盆地露头区泥盆-三叠系各级沉积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4个一级界面,7个二级界面,20个三级界面、48个四级界面,对各级界面所限定的层序进行划分,将十万山盆地泥盆-三叠系地层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8个准二级层序、28个三级层序和67个体系域(四级),并建立了泥盆纪-早三叠世层序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准噶尔盒地红车断裂带对侏罗系采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对确定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预测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次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进行井间对比及井-震对比,着力识别层序界面并深入解剖层序内部构成,继而划分体系域,在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侏罗系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和9个体系域,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序地层单元形成过程中古气候环境及其控制下的湖平面突变面,以及层序单元中岩石粘土矿物、微量元素、镜质体反射率等微观参数突变面具有良好响应的原理,通过开展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实测野外地质剖面、地震剖面、电测曲线等常规识别方法,结合野外自然伽玛数据测量、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微观综合识别层序界面方法,最终在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中识别出7个层序界面,据此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为减少层序地层研究中依靠人为经验识别层序界面的随意性,探索建立综合识别层序界面,对建立划分层序格架的精确方法提供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全盆地或局部层序地层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对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地层格架特征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解剖和刻划,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首次对车排子地区侏罗系层序及体系域界面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结合钻探井资料,划分了有利的沉积相带,对盆地侏罗系隐蔽型圈闭和油气藏的勘探提供了一种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及有利储集相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查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特征与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该区天然气勘探寻找新的接替区,以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岩心标志、测录井标志以及不整合等层序界面标志的基础上,对中三叠统雷口坡组进行了沉积相识别和层序地层划分,进而圈定了各层序时期平面沉积相边界,并编制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各体系域内层序-岩相古地理图,预测了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为一套较浅水的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局限台地、蒸发台地、台地边缘和开阔台地等4种相类型。雷口坡期受到早印支运动的影响,盆地内部呈现东高西低、大隆大凹的沉积格局。地壳抬升作用使得部分地层遭受长期暴露剥蚀作用并在顶部形成风化壳,致雷口坡组顶部部分地层缺失。以沉积相划分、层序界面识别标志为依据,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盆地中部古隆起及其周缘白云岩坪和西北部绵竹-剑阁隆起的台缘滩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和有效的储盖组合特征,为盆地有利储集相带分布区,因而成为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最为有力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地震资料,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并以体系域为单位进行了沉积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塔北隆起侏罗系可划分出2个层序和5个体系域,层序边界、最大洪泛面、不同类型体系域和准层序均具有特殊的测井响应。塔北隆起侏罗系为-套冲积-湖盆沉积体系,共识别出6种沉积相、14种亚相和27种微相。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研究展望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序地层学的出现曾被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是地质学的一场革命。但其研究本身还存在着一些争议,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基于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大量研究成果的分析,初步总结了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研究成果的异同及其原因。在回顾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侏罗系层序的级别和划分、层序界面的判别标准和影响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控制要素等。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为克拉玛依油田主要含油层系之一,但八区的八道湾组此前尚未开展过系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通过对层序界面特征的详细识别和对八道湾组测井响应特征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对煤层测井响应特征的认识,提出了在446井区和530井区原划归上三叠统白碱滩组的一部分地层应归属于八道湾组,而不应归于白碱滩组的新认识.主要依据有:①含有典型煤层;②测井响应特征与八道湾组相似,而与白碱滩组迥异;③该套地层呈楔状体,向西北方向逐渐超覆尖灭.据此对八道湾组的底界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石南地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起步较晚,全区连片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程度较低。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根据岩心、测井、录井识别出最大洪泛面及具有暴露标志、各种冲刷面、进积到退积的转换面为标志的超长期、长期和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在钻井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震资料,制作地震合成记录,识别地震层序界面,划分地震层序。研究结果:侏罗系三工河组-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划分出3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Ⅱ级层序)、7个长期基准面旋回(Ⅲ级层序)和1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Ⅳ级层序),在井震约束下建立了石南地区研究层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等时格架。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页岩气产气层段之一。由于该套地层埋藏深、资料少且地质条件复杂,对其开展的层序地层研究较为薄弱,这严重制约了后续研究和生产。首先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早寒武世构造-沉积背景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岩性、颜色、测井曲线、微量元素、古生物和地震反射同相轴等特征,对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层序地层开展研究,提出层序划分思路,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从下往上依次划分为4个Ⅲ级层序。进而厘清层序地层空间分布规律,建立受全球板块张性活动控制的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早期窄盆差异沉积,后期广盆稳定分布”的层序演化模式。该演化模式对深化认识四川盆地寒武纪构造-沉积格局、推动沉积成藏等地质研究及促进深部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综合利用露头、岩心、钻井和地震资料,对普光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剖面层序地层进行研究,识别出2种类型3个层序界面,将长兴组划分出2个三级层序和5个四级层序,其中CSQ1为Ⅱ型层序,CSQ2为Ⅰ型层序,并在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建立长兴组层序地层格架.CSQ1和CSQ2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Ⅰ型层序界面平整,上下呈不整合接触,普遍存在暴露剥蚀,Ⅱ型层序界面CSQ1项界面为短暂暴露不整合接触,CSQ1底界面在成因上为水下间断不整合接触,在剖面上为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9.
塔北隆起中,新生界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对塔北隆起的侏罗系、白垩系、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吉迪克组(N1j)进行层序及体系域的划分。重点对四套储层(侏罗系底砂岩、白垩系大套砂岩、下第三系底砂岩、吉迪克组底砂岩),两套盐膏盖层(下第三系上部盐膏层、吉迪克组盐膏层)进行研究,确定其分布范围,对其沉积特征做出合理解释,对储盖组合做出合理评价,指出有利的勘探领域和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依据,对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开展层序地层学研究。该区侏罗系沉积韵律及基准面旋回清楚。通过对区内约200口井测井曲线特征、岩性特征、沉积微相变化的分析研究认为,其侏罗系可划分为6个长期旋回、18个中期旋回和若干个短期旋回。其中长期旋回界面基本上以地层系、统、组为单位,层组间的界线多为不整合面,可见大型冲刷间断面或侵蚀面和岩性、岩相突变面,但在研究区则多为整合接触,表现为一套具有较大水深变化幅度的、彼此间有成因联系的地层所组成的区域性湖进—湖退沉积序列;中期旋回界面为一套水深变化幅度不大的、彼此间成因联系密切的地层叠加所组成的湖进—湖退沉积序列,反映同一沉积体系中相似或相邻相序的进积—退积组合的测井相转换面和突变面,可见间歇暴露面,较大规模的冲刷面和岩性、岩相的突变面或均变面。经上述分析后认为,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侏罗系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层位为三工河组(LS3)和头屯河组(LS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