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测试某厂生产的SnO2系烧结型旁热式气敏元件在不同加热条件下空气中的阻值,分析了大量数据,总结出正常条件下元件阻值Ra随加热电流IH(电压VH)变化规律,给出经验公式,以利于获得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测量生物组织热物性参数的热敏电阻探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入式肝癌热疗过程中需要测量组织的热物性参数 ,因此介绍了一种用超小型热敏电阻珠构成的探头的结构特性。探头在测量时既作加热元件 ,又作感温元件 ,测量系统采用负反馈原理。为了给后期测量提供数据 ,对热敏电阻珠本身的温度 /阻值特性进行了研究探索 ,得出温度 -阻值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用TiO_2/SnO_2陶瓷制成的实芯园盘湿敏元件的阻值稳定性与水吸附性质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由于水的化学吸附形成的羟基团使湿敏的阻值增加与陶瓷微观结构间的相互关系;陶瓷的微观结构是通过分析扫描电镜,粉末法X射线衍射的数据和通过在充满水气的真空中使湿敏阻值变化的试验的方法得到的。此外,还让湿敏元件在大气中,外加100Hz交流脉冲的情况下,进行了3000小时的寿命试验。最后,通过介绍陶瓷湿敏元件的简化等效电路的方法,讨论了未加热的湿敏元件实际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WO3的常温气敏性能,以热氧化钨丝的方法制备WQ3纳米材料并制作厚膜气敏元件,通过XRD对材料的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对敏感元件进行了气敏性能测试,测得该元件在常温、0.4W/cm2紫外光(波长:300~450nm)辐照条件下对50ppm的NO2的灵敏度S=15.4,响应时间τres=2.5s,恢复时间τrec=18.1s;在加热功率为0.81W条件下,元件对50ppm NO2的灵敏度为S=22.5,响应时间τres=1.5s,恢复时间τrec=10.7s,研究了灵敏度对光功率密度和加热功率的依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WO3纳米材料在常温、紫外光照条件下对NO2具有较好的气敏性能.  相似文献   

5.
安迪生  吴能 《国外传感技术》2005,15(1):i006-i006
气敏元件有接触燃烧式和半导体式2种。接触燃烧式气敏元件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给灯丝加热,金属由灯丝表面蒸发而使灯丝的电阻增大,导致检测精度降低。随后又开发出改良型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6.
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是接触式温度传感器的核心元件。能否准确得到阻值与温度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温度传感器测量值是否准确。但是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本文讨论了基于实验数据采集与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热敏电阻阻值与温度关系数学模型,并得到对应解析表达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 对珠状玻璃杆密封测温型(MF51型)热敏电阻,分两组进行了稳定性试验。第一组元件进行一周时间内的短期复现性的高精度测定,第二组元件考查了它们在长到五年四个月内室温贮存条件下阻值的漂移。测定结果表明,其短期和长期稳定性可与国外同类产品比美,足以在中温范围内作精密温度传感元件使用。 受试的第一组热敏电阻16支全由北京玻璃所生产。测试在国家计量院热工处进行。测  相似文献   

8.
佳能激光印字机在国内印刷行业中占据主要地位,由于其结构精密,且鲜有资料,维修较难。现将笔者维修中的部分实例发表,以供参考。 1.故障现象:一台ST激光印字机,始终不加热。 分析检查:此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加热灯管损坏,或是加热控制部件损坏。先拆下加热组件,测量加热定影灯管阻值为8欧左右,正常。若阻值为无穷大,则灯管被烧断,需要换加热灯管。在灯丝回路中还串联了一只温度开关,其作用是当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各种元件气敏特性产生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随着 环境温度的降低一℃ , 气敏元件在空气中的阻值。明显增大用有机硅化物 处理元件的表面可减小元件凡的这种漂移  相似文献   

10.
PTC元件是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在常温状态下是导通的。在电路中,PTC启动器与启动绕组串联,当接通电源时,有很大的电流流过PTC元件,PTC元件发热,而其阻值在短时内急剧增高到高阻态,此时电流很小,近似“断”状态,相当于将启动绕组在短时内从电路中断开(只有十几毫安电流通过PTC  相似文献   

11.
纳机电探针阵列与压阻式传感器集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纳机电探针阵列与压阻式传感器集成一维阵列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理论计算得到该结构的一些主要的特性参数,计算结果与ANSYS模拟结果相符合;并运用微纳机械加工技术制造出该器件。该器件将加热电阻器、压阻式传感器和硅基针尖集成于在同一超薄微细悬臂梁,通过楔形开孔的机械切断,避免了加热电阻器高温处的PN结在高温下失去电隔离作用。室温下测得该器件加热电阻器的阻值为500~600Ω,压阻式传感器的力敏电阻器的阻值为6~8kΩ。  相似文献   

12.
在WO3粉体材料中加入一定质量比的添加剂,于恒温600℃烧结1h制成旁热式厚膜乙醇气敏元件。采用静态电压测量法,研究了元件的加热电压与元件灵敏度β的关系以及添加剂对元件的响应与恢复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WO3基元件掺入质量分数为0.5%的PdC l2在加热功率为600mW下可制作成反应能力强、灵敏度高的乙醇气敏元件。  相似文献   

13.
电子仿真软件EWB7中除了有许多现实元件模型之外,还有许多虚拟元件和少量的三维元件模型。说得通俗一点,现实元件模型就是现实中能找到的、真实存在的固定参数值的元件;虚拟元件指其部分模型参数是可以根据用户需要任意设置的、现实中找不到对应参数的元件。比如以电阻为例,我们知道根据国家标准,常用的标称电阻值系列有E24、E12、E6等系列化电阻。每个标称值系列又优选了若干个有限品种,通过这些有限品种阻值电阻的串并联组合,基本上可以得到常用的许多其它阻值电阻。但不管怎样组合,一些特殊的、专业的阻值品种,还是元法实现的。比如MF30型万用表中需要2.77Ω这种极不规范而又要求非常准确电阻,只能用康铜线来专门绕制。电子仿真软件EWB7中,由于虚拟电阻模型可以设置其参数,所以可以得到任意阻值的电阻。由于虚拟元件模型是不真实的、在电子仿真软件EWB7中没有它的元件封装模型,它只能用来做虚拟仿真实验,不能用来链接到Ultiboard进行PCB制板,这是它与真实元件的区别之一。电子仿真软件EWB7中还有20种立体的三维元件,外型与真实元件完全一样,可以搭建一些简单的仿真电路进行演示实验,形象直观。但它的品种太少,且不能修改设置参数,这就使它的这一功能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是否要化钱向IIT公司购买其它安装补丁才能设置参数,还是本来软件中就是只开发了有限的这几个品种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热敏电阻特性参数最小二乘法计算程序,同时介绍了以实测阻值与计算阻值的分段误差均方值为依据的元件优选法和配置线性化网络参数的计算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子计算机程序,并列举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5.
气敏元件的环境温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γ—Fe2O3、ZnO、WO3、La1-xSrxFeO3气敏元件的环境温度特性。环境温度改变时(-40~40℃)元件的阻值R0的变化依基体材料及检测气体而异,La1-xSrxFeO3乙醇元件最为稳定,ZnO和WO3的H2S元件的R0有明显漂移,但在一定浓度H2S中的Rg比较稳定。这几种元件均适于在VH=5V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抑制气敏元件零点漂移的实用电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种利用闭环控制电路抑制气敏元件零点漂移的设计思想、原理框图及实验结果。该电路适用于起始阻值漂移,而灵敏度基本不变的气敏元件,可大大提高此类元件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航天伺服电位计式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在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的传感元件,主要用于伺服系统的信号测量和反馈, 其性能直接影响伺服系统控制精度。随着航天技术的日益发现,箭弹总体对于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位计式位移传感器的输出精度,对电位计式位移传感器的自身各项阻值指标线性度.不对称电阻和引出电阻进行数学建模,得出了传感器各项阻值定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传感器各阻值指标指标,外界环境条件以及传感器结构,材料对传感器的输出精度造成误差影响分析,给出工程应用建议,提高了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对伺服推力矢量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环境温度对SnO2元件气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环境温度变化对各种SnO2元件气敏特性产生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气敏元件在空气中的阻值R0明显增大。用有机硅化物处理元件的表面可减小元件R0的这种漂移。  相似文献   

19.
食品油炸装置中的电加热元件,在长期工作后,往往会沾上油渣和食物渣屑。于是,有时就使用被称为热解净化的方法来烧除加热元件上的残渣。热解净化时,加热元件的温度要升到相当高的程度,通常在600°F至900°F之间,若升到了1000°F以上,加热元件就会变色和氧化,甚至会导致永久性损坏。如果逐步增加元件的温度,来实现慢烧除,就可以减少损坏加热元件和相关装置的可能性,从而热解净化就  相似文献   

20.
面向液体低流速测量应用需求,基于介质热传递工作原理,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制备了以玻璃为衬底的微纳热分布式流速传感器,加热和测温元件均采用铂电阻,传感器芯片尺寸仅为10 mm×10 mm,测温电阻与中心加热电阻的间距为0.8 mm,完成了芯片的封装及测试.通过实验测试,在室温条件下,传感器加热电阻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