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生态智慧及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民居外围护结构的遮阳隔热措施以及聚落格局的通风策略和水资源利用角度入手,探讨了传统民居聚落的气候适应性,并运用建筑能耗软件进行了环境模拟为研究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避免破坏性建设,增强区域可识别性,基于模拟及相关分析,总结和归纳了一系列传统聚落和建筑营造智慧,对岭南地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生态适应性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梁江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南障城镇,是太行山区传统民居聚落的典型代表。特殊的环境气候和地形特征使得村落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平面形态;落后的经济条件和生产技术导致院落形制、民居类型和组合样式也呈现出与其他地区民居不同的特点;在建筑建造上,大梁江村民居体现了传统民居聚落建造中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特点,从而使得大梁江村成为我国奠西地区传统聚落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豫北地区安阳、新乡两地的六个代表性的传统山地民居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影像图、无人机采集的影像及建筑学测绘所获取的数据资料,从村落选址、聚落空间结构、院落朝向、院落布局与建筑形制等方面出发,对豫北山地传统民居聚落及建筑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了在自然地理因素影响下,豫北地区山地民居聚落的形态演变及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5.
国内传统聚落及民居的研究已经走向区划,整体宏观上的区划和典型文化圈层的划分已经趋于成熟,边缘文化圈层和文化交融地区的亚区细分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全域调查,从自然环境、空间形态、民居类型、社会文化四个层次选取文化因子,构建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区划的指标体系及地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研究样本数据型指标的量化分析,确定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作为主导因子,并对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数据型指标的系统聚类结果与描述型指标的定性感观印象相结合,将海南岛划分为两个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和10个文化亚区。将传统的因子定性分析与量化的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力图使分区结果更客观、更准确,这是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区划方法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  相似文献   

6.
沈尧 《小城镇建设》2011,(12):73-77
目前,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研究对空间本体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不足.使得传统民居聚落保护陷入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空间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正确的量化分析认知。本文以安徽西递传统民居聚落为例.基于图论中的空间句法和最小路径法为背景。试图对传统民居聚落空间从空间分型角度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以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同时为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指标系统确立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7.
传统聚落景观反映人们为了生产生活改造自然的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试从太行山地区的文化区位分析入手,探究了太行山地区地域文化与其传统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从选址、街巷空间、传统民居及公共建筑等几个方面概括太行山传统聚落的形态、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8.
王新征 《华中建筑》2014,(1):154-158
该文通过作者在滇西北纳西族摩梭人传统聚落中的调研实践,分析了摩梭人传统民居在功能构成和空间模式上的特点,指出祖母屋作为摩梭民居核心精神空间的意义;该文总结了调研中发现的摩梭民居特别是祖母屋保护和更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了祖母屋建筑保护和更新中维护其精神核心空间属性的基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聚落和民居核心精神空间保护的一般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2020年11月6日~11月9日,第25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会议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为主题,希望根植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面向生活现实需求,探索传统民居文化基因的可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当代创新路径。以"传统民居与聚落""现代技术与民居营造""乡村规划与传统村落""民族地区传统民居与聚落"为四条主要线索,根据会议发言、论文和相关背景文献对主要观点进行了整理与解读,并结合当下乡村发展问题,探讨我国多元发展背景下的传统民居研究现状,最后对民居学术研究深化拓展的新动向与新趋势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聚落和民居已陪伴人类成千上万年,数量大而种类多,不仅是人们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还映射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技术烙印。也门的传统聚落和民居长期受自然地理条件的熏陶影响,形成了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融合的地域特色。文章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图像并结合GIS系统,选取7个代表性的也门聚落,运用数据比较方法,分析了传统聚落与民居的基本形体构成,对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也门传统民居形体生成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自然地形与聚落民居面积、民居形体的形式与密度,以及民居海拔高度与朝向等要素,分析以定量的数据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11.
结合哈尔滨市郊小城镇的住区建设,对目前在北方小城镇住区中集合住宅设计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在北方小城镇住区中集合住宅的地域性特色缺失的问题,并且详细地阐述了地域性缺失的主要表现,为创造富有地域性特色的住区环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邓蜀阳  张淼 《南方建筑》2013,(5):100-104
院落是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单位,它能够凝聚空间,强化生活气息,创造怡人的小环境,在我国传统民居中得到广泛运用。本文分析了院落空间的特征与现代住区在传统延续方面的局限性,结合实例探讨如何将院落空间合理运用到现代住区的设计中,并提出将院落空间融入现代住区的一些策略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1)
Turpan traditional residences are primitive green buildings adaptive to the climate, materials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of the arid regions. Th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of local residen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was elabora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building new oasis settlements in the local area.  相似文献   

14.
袁媛  柳肃 《华中建筑》2006,24(8):171-173
基于18栋长沙近代公馆建筑测绘的原始数据,按规模分析它们在面积、尺寸上的组合规律,重点研究了堂屋、正房及庭院的量化指标,以及其中的流线序列特征。统计的设计数值说明了当时长沙人的思想、生活方式已经开始西化,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中国的传统,设计总是追随人的生活,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extent to which a particular urban locality is able to attract private developers can be considered as a prominent indicator of its socioeconomic prosperity. A general model of factors determining the location of private construction across urban areas is suggested and tested using the 1992–1994 statistical data available for urban settlements in Israel. In addition,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size on private construction in urban areas is investigated. In the case of Israel, the highest per‐capita rates of private construction are found in settlements of a particular size (70 000–80 000 residents). Based on this conclusion, a strategy of ‘redirecting priorities’ to developing the peripheral regions of the country is suggested. This strategy propo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state and local financial resources on selected development settlements until they reach the above population threshold and become more attractive for private developers, followed by the sequential transfer of this support to other small urban localities in frontier areas. While the present analysis focused on urban settlements in Israel, the mode of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for planning policies may be useful for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elsewhere.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美国一获奖设计实例———迈尔学生公寓的分析,介绍了西方当代建筑师在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上一条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秦红岭 《华中建筑》2011,29(7):186-191
名人故居是一个城市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人文积淀的重要载体.对名人故居价值及保护利用原则的正确认知,既关系着一个城市名人故居的当代命运,又关系着城市文化血脉的延续问题.名人故居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城市文化厚重感的独特标志、是地域文化情调的重要魅力之源以及用精神影响后人的无言教化者.在借鉴欧洲城市保护利用名人故居方面带有普...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tinuing governance of three important historical industrial company towns that were developed as model settlements: New Lanark and Saltaire in the UK and Pullman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explores the changing roles of the private sector, the public sector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on-going stewardship of the settlement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urban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are important. In all three cases, the towns were initiated by private entrepreneurs but they are no longer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originating companies and their original economic base has vanished. In all three, public sector action was, at some stage, necessary to retain their integrity, but this action needed strong support from civil society actors. In all three examples, government and community action were supported by additional private sector initiatives. The interactions amongst the private sector, the public sector and civil society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continuing stewardship of these settlements demonstrate the clear ne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in urban history.  相似文献   

19.
以长溪流域畲族聚落与住宅为例,基于文献和实地调查,考察聚落的分布、形成及其构成,梳理畲族住宅的类型以及平面、空间和构架特征;揭示传统畲族聚落及住宅的生成原因及其从简单到复杂的建筑结构和空间构成演变规律;进而从山地环境、社会生活和营造技艺等方面归纳长溪流域畲族聚落与住宅的文化特征;同时引入耗散结构理论对畲族及其建筑文化的形成机制作出阐释。希望从流域的视角为民族建筑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毕金城 《山西建筑》2010,36(10):17-18
通过研究龙虎巷历史街区在津浦铁路修筑以及浦镇车辆厂兴建历史背景下的成因,分析龙虎巷传统民居建筑的空间格局、建筑空间、结构和构造等特点,并进一步探讨了华北地区民居建筑以及英式建筑风格对龙虎巷民居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