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传统无差拍控制应用于单相逆变电源时,存在埘系统参数变化敏感的问题。利用BP网络的任意非线性表达能力对无差拍控制参数进行离线辨识,以实现无差拍控制器的精确设计。在MATLAB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与建模。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设计的无差拍控制正弦波逆变器系统稳定性好、输出电压波形畸变率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了一种基于重复原理的无差拍控制单相逆变器的控制方案,即根据无差拍控制中的周期预测与重复控制的相似性,利用谐波信号的周期性进行预测与控制。通过重复控制器来修正无差拍控制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周期性的控制偏差,对重复控制器各环节进行合理的设计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该控制方案既保留了无差拍环节动态响应快的特点,又吸纳了重复控制无稳态误差的优点。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重复控制可增强系统抗周期性干扰能力,改善系统稳态特性;负载出现大的扰动时,无差拍环节可感受到输入误差的突变并立即产生调节作用,保证系统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基于理论分析,在Matlab中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设计,同时搭建了一个单相SPWM逆变器的硬件平台,在该硬件平台上采用数字控制算法实现了该控制方案。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与传统的无差拍控制相比该控制方案能获得更好的动、稳态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种单片机无差拍控制逆变器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一种基于任意负载模型、带状态观测器和负载电流补偿的逆变器无差拍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控制原理和采用80C196KC单片机的系统实现。阻性负载及整流负载情况下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的感应电动机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方法计算比较复杂,且计算得到的两个控制电压与控制对象磁链和转矩不是一一对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定子磁场定向的同步旋转坐标系下进行无差拍直接转矩控制计算方法.由d轴磁链方程推导出磁链无差拍控制电压的计算式;利用和定子磁链相垂直的q轴电流方程,推导出转矩控制电压计算式.计算出的电压矢量由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方法实现.这种方法计算简单,不需要解二次方程,分离的磁链和转矩控制计算有利于控制安排.对采用这种方法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进行仿真表明,系统转矩控制和磁链控制响应快,对参数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变器是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为了使光伏系统最大限度地输出高质量的电能,必须对逆变器电流进行快速有效的控制。阐述了光伏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和无差拍电流控制方法,给出了逆变器占空比的计算和参考电流的获取方法,并将无差拍电流控制应用于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中。MATLAB软件仿真表明,无差拍控制方法控制策略简单、有效,使用该控制方法的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和动态特性,并网电流波形好。  相似文献   

6.
单相H6拓扑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高效且抑制漏电流的能力,为了使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输出高质量的电能,在分析H6拓扑及无差拍控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出了一种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无差拍控制PWM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无差拍控制的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总体控制策略。最后,搭建了单相H6拓扑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及实验平台,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无差拍控制器应用在单相H6拓扑光伏并网逆变控制系统中能够实现对并网电流的快速准确跟踪,并且具有良好的并网波形质量。  相似文献   

7.
三相并网逆变器无差拍解耦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无差拍控制无法实现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解耦控制的问题,在分析无差拍控制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无差拍控制策略,给出了无差拍控制策略占空比的计算方法.该控制策略将三相系统在d,q坐标系下的解耦特性与a,b,c坐标系下的无差拍控制算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实现了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同时还具有控制简单、控制精度高和动态响应快等优点.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的无差拍电流控制作为一种数字控制方式,能快速准确地跟踪系统给定的电流信号,但其作为一种基于对象精确模型的控制方式,滤波电感模型参数与实际电感参数的不匹配及系统的控制延时都会损害控制模型的精确度,导致网侧电流发生畸变,电流谐波含量增大甚至系统不稳定。提出了一种改进型无差拍电流控制算法,推导了三相PWM整流器改进算法的离散传递函数,并对系统的稳定性能和动态性能进行了分析。将该算法用于三相电压源PWM整流器的双闭环系统中,可有效减小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和畸变,同时能得到精确控制的直流母线电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性质负载下无差拍控制PWM逆变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性质负载下的无差拍控制逆变器进行计算机模拟研究,表明无差拍控制是一种性能优良的PWM方法,而且只有根据负载的性质来确定控制方程及其系数,这种优良性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下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系统存在抗干扰能力弱、控制精度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滑模无差拍复合控制策略取代PID控制。电流环调节器采用基于无差拍控制原理的电流预测算法,提高电流环控制性能。速度环调节器引入基于趋近律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提高系统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具有更好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UPS逆变器的渐近收敛无差拍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无差拍控制应用于UPS逆变器,存在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渐近收敛无差拍控制.该方案与传统无差拍控制的区别是,不是将正弦信号作为参考电压,而是采用当前的输出电压和正弦信号的加权平均作为下一控制周期的目标量.基于DSP搭建了1kVA/700W的实验样机.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渐近收敛无差拍控制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和快速的动态响应,对系统参数的变化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直接转矩控制(DTC)脉动较大的问题,将无差拍控制运用到DTC系统中.与以往算法不同,该算法在定子磁链定向两相旋转坐标系下,计算出电压控制规律,并通过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得到控制信号.为提高系统鲁棒性,将模糊PI算法引入到无差拍控制的速度环.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降低了转矩脉动,加快了动态响应,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14.
王婷婷 《江苏电器》2011,(9):15-19,30
针对单相并联电压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差拍电流控制方法。在采样过程中,以前一周期的采样值为参考值,利用自适应谱线增强器(ALE)预测下两个采样周期APF的补偿误差,使实际输出的补偿电流准确跟踪参考值,从而达到实际输出电流和参考电流误差为零的目标。通过DSP实验证明了改进的无差拍电流控制方法的可行...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非适合于无差拍控制逆变器的过流保护方法,在无差拍控制逆变器原有硬件电路的基础上,不需增加硬件件即可进行限流控制。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双环控制中的PI调节器的参数固定、自适应性差,当受到扰动或参数变化时,系统的动态性能会迅速下降。考虑到无差拍控制可以使系统具备快速的动态响应能力,设计开发出一种基于无差拍控制和双环控制的逆变器控制策略,并将改进后的控制策略应用于微电网的电压频率控制器中。最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得到:改进的控制器都可以使系统输出电压很好地跟踪参考指令,大大降低THD的值,同时自动补偿负载的扰动,证明了改进后的逆变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戴瑜兴  文劲松 《低压电器》2007,(11):18-20,24
在研究并网逆变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阐述了采用无差拍控制技术实现并网电流对市电电压的跟踪和参考电流信号的控制,同时给出了基于TMS320LF2407A的系统软件设计程序流程图,并进行了样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简单、有效,系统的并网电流波形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单相高功率因数PWM整流器进行了建模,研究了数字化无差拍控制的算法。提出了一种无差拍电流控制策略,并将其用于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使光伏发电系统实现最大功率输出,能准确、快速地跟踪电网电压,且功率因数接近1,因而可推广应用于光伏发电领域。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PMSM电流预测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离散化矢量控制系统中,由于电流采样和PWM占空比更新等数字延时的存在,限制了PMSM控制系统在动态过程中对电机电流的控制能力.为了提高系统电流环性能拓展其带宽,在同步旋转轴系下,基于无差拍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对电机电流的离散化预测控制算法.在理论上消除了矢量控制系统中的各种数字延时,提高了电机电流的控制能力.最后使用1台750 W的永磁同步伺服系统验证了这种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算法有效地提高了伺服系统电流环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