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南海口磷矿浮选尾矿的工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海口磷矿浮选尾矿的物相和化学组成、反应特性及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口浮选尾矿的主要物相为CaMg(CO3)2、Ca3(PO4)3F、SiO2,镁的质量分数为11.59%.P2O3的质量分数为9.87%;浮选尾矿的反应活性很好,抗阻缓性较差,发泡比较严重,需要加入消泡剂.  相似文献   

2.
磷矿浮选尾矿矿石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瓮福磷矿浮选后的尾矿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反应活性、抗阻缓性及酸解反应工艺特性.得出,尾矿主要物相是白云石,其反应活性为99.65%,抗阻缓系数为12.87,最佳酸解反应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90 min,液固比3,浸出温度80℃,酸过量系数1.05,MgO的浸出率高于P2O5的浸出率(均高于95%).研究表明:瓮福磷矿浮选尾矿反应活性好,有一定的抗阻缓性,MgO和P2O5在酸解过程中近乎是同时浸出,只是前者略高于后者.本研究可为综合利用浮选尾矿中的镁、磷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对低品位磷矿的利用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高镁磷尾矿的物相和化学组成、反应特性、抗阻缓性、发泡特性以及消泡剂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利用高镁磷尾矿制备磷镁二元复合肥料.在硫酸酸解高镁磷尾矿的工艺条件下,反应后分离液固两相,在过滤的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氧化镁粉和磷酸,烘干后得到的白色结晶状物质,即是研究的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4.
以贵州瓮福磷矿浮选后的尾矿资源为研究对象,从物性测试着手.研究了其物理化学特性、酸解反应特性及其煅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属高镁低品位磷矿,主要物相为白云石,粒度极细,镁主要集中于颗粒内部,酸解反应活性为99.65%.抗阻缓系数为12.87,所含白云石较氟磷灰石先分解.本研究可为综合利用浮选尾矿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瓮福磷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法循环浸出,富集酸解液中的P2O5,并对富集液进行净化研究,以期为综合回收尾矿中的磷和镁提供必要的依据.研究表明,循环浸出5~6次,酸解液中P2O5质量浓度可达80 g/L左右,MgO质量浓度可达190 g/L以上,有利于进一步回收处理;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2 h、碳酸钠加入量为理论计算量、磷尾矿加入量为理论加入量的120%、五硫化二磷加入量为理论加入量的条件下,脱氟率为85.7%、脱硫率为80.1%,净化后溶液中的Pb3+的质量分数为4.8×10-4%、 As3+的质量分数为11.3×10-4%,与分别对富集液进行脱氟、脱硫、脱重金属的效果相差不大,能满足净化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磷尾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磷尾矿中磷、镁、钙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硝酸复合溶剂浸取法对磷尾矿中磷、镁、钙回收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多种因素对磷尾矿酸解过程的影响,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当液固比为4∶1,反应时间为2 h,硝酸质量分数为42%,反应温度为60℃,转速为400 r/min,硝酸钙质量分数为15%时,镁、钙的回收率分别为94.53%、90.07%,P_2O_5的回收率为72.92%,P_2O_5质量分数由7.12%提高到20.65%。  相似文献   

7.
硫酸浸出瓮福高镁磷矿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硫酸和瓮福高镁磷尾矿为原料综合回收磷和镁的工艺研究.通过对酸浸过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磷和镁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磷的浸出率为97.2%,镁的浸出串为98.5%.  相似文献   

8.
刘寰  谭志斗 《安徽化工》2007,33(4):30-32
对鹤峰磷矿尾矿的物相和化学组成、反应特性及发泡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鹤峰磷矿的主要物相为Ca5F(PO4)3、CaSiO3、α-SiO2、CaCO3,CaO含量为35.6%,P2O5含量为28.06%,酸不溶物含量为48.28%.该矿的反应活性较好,抗阻缓性较差,发泡不严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瓮福集团自主研发的磷矿浆脱硫技术研究开发及在瓮福化工2×400 kt/a硫铁矿制酸装置和200 kt/a硫磺制酸装置尾气脱硫工业应用情况。含固质量分数35%的高镁磷精矿浆液作为吸收剂,吸收SO_2后的磷精矿富液仍返回反浮选,在吸收过程中通过添加催化剂将亚硫酸盐转变为硫酸盐,通过选矿除镁后作为磷酸装置生产原料,避免SO_2在磷酸萃取中溢出二次污染。工业应用表明,该工艺脱硫效率达90%以上,脱硫矿浆反浮选处理后磷矿中氧化镁质量分数由4.1%降至1.10%,五氧化二磷质量分数由20.5%提高到32.3%,磷矿五氧化二磷的回收率达到94.6%。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硫酸镁与氨为原料,研究了硫酸镁质量分数、氨镁摩尔比、搅拌转速及反应终点溶液的pH值对Mg(OH)_2纯度及产率的影响,得到制备氢氧化镁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硫酸镁质量分数为15.70%、氨镁摩尔比为6.0、搅拌转速为400 r/min、反应终点溶液p H值控制在11.10的工艺条件下,Mg(OH)_2的纯度达到99.45%,产率达到92.31%,为回收利用高镁磷尾矿中镁资源生产氢氧化镁提供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1.
陈振雄  范爱军  黎志华 《广东化工》2011,38(11):95-96,53
为了有效地去除垃圾渗滤液中高浓度氨氮,本实验以磷酸氢二钠和氯化镁为沉淀剂,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磷酸铵镁沉淀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10.0,反应时间为10 min,n(Mg)∶n(P)∶n(N)=1.2∶1.1∶1的条件下,采用磷酸铵镁沉淀法可实现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5%,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良好的反应条件。本研究对于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去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碳化作用对镁质胶凝材料微观结构演变过程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压力试验机,对室内养护5 a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净浆试样和30 a龄期的镁质胶凝材料房梁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化作用对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影响较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由表及里渗入镁质胶凝材料中,在二氧化碳渗入的过程中引起镁质胶凝材料微观形貌和物相组成的变化。镁质胶凝材料的微观形貌主要由针棒状、多孔状向块状转变,物相由5·1·8[5Mg(OH)2·MgCl2·8H2O]相经2·1·1·6[2MgCO3·Mg(OH)2·MgCl2·6H2O]相最终转化为稳定的水菱镁矿和菱镁矿。由于碳化作用,镁质胶凝材料5 a龄期的抗压强度相比1 a龄期下降了22.1 MPa。因此,需要采用隔离方法处理镁质胶凝材料,以减少其碳化作用,延长其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3.
在甲醇-水的复合溶剂中,以MgCl2·6H2O和NH3·H2O为原料制备碱式氯化镁纤维。研究了甲醇浓度、氯化镁与NH3·H2O物质的量比、氯化镁浓度、反应温度、陈化温度等对碱式氯化镁产率及形貌的影响规律,以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并采用XRD、SEM、TG/DTG等对产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甲醇体积分数为25.0%、n(氯化镁)∶ n(NH3·H2O)=3.0∶1、氯化镁浓度为4.0 mol/L、反应温度为25 ℃、陈化温度为50 ℃时,碱式氯化镁一次产率为13.13%,长径比大于100,XRD和TG/DTG结果证实产品组成为Mg2(OH)3Cl·4H2O。产率比水相中产率提高了近 1倍,表明甲醇-水体系是制备高产率碱式氯化镁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六水合氯化镁和硼酸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碱式硼酸镁[MgBO2(OH)]晶须,将其焙烧得到硼酸镁(Mg2B2O5)晶须。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手段,对前驱体和焙烧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主要考察了反应物浓度对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并分析前驱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与反应物浓度直接相关,在Mg2+浓度为2.0 mol/L,硼酸浓度为0.75 mol/L的条件下,可合成形貌良好的碱式硼酸镁晶须,将其在较低焙烧温度650 ℃下焙烧3 h,可得到组分单一、直径为40~70 nm、长度为500~1 500 nm、长径比为10~20的硼酸镁晶须。  相似文献   

15.
以含钙镁废渣为原料,采用高温焙烧-EDTA络合法脱除其中的钙杂质制备高纯氧化镁,探究了焙烧温度与时间、EDTA溶液浓度、络合温度、液固质量比与水化时间对钙杂质脱除效果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镁废渣中钙、镁分别以碳酸钙(CaCO3)和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形式存在,经过高温焙烧过程分别分解为氧化钙(CaO)和氧化镁(MgO)。热力学计算表明,体系中钙、镁离子与EDTA的络合能力存在较大差异,EDTA与钙离子络合能力强,与镁离子络合能力极弱,络合作用促进CaO溶解,使钙离子进入液相,MgO停留在固相,实现钙、镁分离。在800℃、0.5 h、c(EDTA)=0.01 mol/L、液固质量比为80∶1、常温水化时间为2.0 h时,钙脱除率达到98.78%,产物经105℃烘干8.0 h,MgO纯度大于99.00%。  相似文献   

16.
以油酸为改性剂,采用化学沉淀法一步制备了表面疏水性的氢氧化镁纳米粒子,研究了合成条件对氢氧化镁团聚和形态的影响。XRD证明所制备的氢氧化镁纯度高,平均晶粒尺寸为16nm;FT-IR表明油酸分子已键合在纳米氢氧化镁表面;TEM显示,所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形态呈针状或片状,在甲苯中分散性好。计算得到制备的纳米氢氧化镁活化指数可达98.9%,粒子表面呈疏水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组装技术合成了微米级管状团簇体碱式碳酸镁(MTBMg),进一步热解得到管状团簇体氧化镁(MTMgO)。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BET分析对MTMgO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解温度为80 ℃、反应物浓度为0.6 mol/L条件下利用自组装技术构筑了MTBMg,热解后形成的MTMgO保留了前驱体MTBMg的相似结构,且具有丰富的微米尺寸氧化镁,为磷的吸附提供了活性位点。磷模拟废水吸附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3~11条件下MTMgO表现出优异的吸附磷的性能,其吸附过程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当废水pH=10时MTMgO对磷的理论吸附量最大,为2 120.12 mg/g。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MTMgO吸附磷的过程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度均较高,是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并存的过程,随着MTMgO加入量增加由化学吸附为主导向物理吸附为主导转变。当废水中磷的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吸附剂对磷的去除率仍达到96.47%。  相似文献   

18.
聚磷酸铵作为一种富含氮、磷元素的新型缓溶性长效氮磷肥,对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螯合能力,可有效防止土壤中金属离子被固定,从而被植物更好地利用。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了不同聚合度的水溶性聚磷酸铵(APP)对中量元素镁离子的螯合能力,探索了水溶性聚磷酸铵对镁离子的螯合规律,为聚磷酸铵-中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制备奠定基础。实验结果显示,水溶性聚磷酸铵聚合度越高,对镁离子的螯合能力越强,且螯合能力随着pH增大先减小后增大、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在pH=6.0、温度为5 ℃时高聚聚磷酸铵对镁离子的螯合量达到8.2 g(以100 g APP计),在pH=8.0、温度为5 ℃时低聚聚磷酸铵对镁离子的螯合量达到5.6 g(以100 g APP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验证了螯合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