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简单介绍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厚煤层分层开采巷道布置及支护现状,分析巷道布置,支护和采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3.
简单介绍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煤峪口矿厚煤层分层开采巷道布置现状,分析巷道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大同矿区分层开采中存在的巷压大、丢煤等问题,提出了以推行无煤柱护巷为主的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近距煤层开采工作面布置及巷道支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距煤层开采不同工作面布置方式和巷道支护形式所导致不同结果的客观实践出发,理论上分析了同等条件下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所在,为相似条件下的开采提供一条科学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7.
华亭煤矿存在冲击地压危险倾向。250103工作面为首分层工作面,该工作面的巷道支护就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在试验点调查,包括围岩强度、围岩结构、地应力及锚固性能测试等,进行地质力学评估和围岩分类,为巷道支护设计提供可靠的参数。巷道支护设计采用数值计算和经验法相结合进行,根据围岩参数和已有实测数据确定出比较合理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正> 1 概述煤矿的巷道布置是煤矿生产的总体战略布局,它的合理与否不但对矿井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矿井的生产环境和应付灾变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因此,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不断地对煤矿的巷道布置进行适应现代化生产的改革,是煤矿技术工作的重要课题。兴隆庄煤矿自1982年投产以来,对各种形式的巷道布置进行了系统的矿压观测,取得了巷道布置改革的依据,并根据开拓布置的原则进行了各个系统的优化,取得了一定效果。 1.1 地质概况煤系地层属石炭二叠系,煤厚平均8.65m,煤层硬度f=1.5~2.0,煤层倾角2°~14°,一般为2°~7°,有自燃发火倾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永红煤矿一侧采空煤柱影响下的下分层回采巷道维护困难、煤损量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了底板应力场、弹塑性区和位移场的分布规律。煤柱中垂直应力集中偏采空区侧,在距采空区边缘6~8 m范围内达到最大值,最大集中系数3.6,塑性区已贯通煤柱,高度4 m,以剪切破坏为主,煤柱内煤岩体有向底板运动的趋势,垂直位移量50~100mm,水平运动趋势不明显。确定了下分层巷道锚网索+架棚联合支护方案,模拟了围岩变形特征与巷道位置的关系,外错距离在6~8m范围内,围岩变形量达到最大值,在10~13 m范围内达到最小值,确定外错距离11 m。在3513下分层工作面回风巷进行了工业性试验,保证了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缓解采掘紧张局面,确保矿井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单家村煤矿6311工作面开展了提高开采上限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含水层类型及水体采动等级,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两带”高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合理的安全煤岩柱尺寸,使开采上限提高了25m煤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此设计对相同地质条件下安全煤岩柱的尺寸选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14.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巷道维护日趋困难,尤其是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时,上覆煤层为减少煤柱损失,须跨巷连续开采,被跨采巷道由于地压和动压双重叠加影响,支护问题显得更加困难,尤其是传统的支护方式(架棚、单体锚杆)有支护方式和支护强度上的差距,造成支架或锚杆被动受压,不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力,因此造成巷道片帮、冒顶,巷道严重变形,不利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选择适合深部近距离煤层跨……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我国厚煤层开采的问题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系统总结了我国厚煤层开采工艺和方法,分析了厚煤层开采工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指出应当用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来设计和改造矿井"开采体系",并就我国厚煤层今后的发展方向给出了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晋煤集团长平煤业Ⅲ4303大采高工作面采出率,采用无煤柱开采技术,通过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与工业性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采高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柔模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结果知柔模混凝土的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强度,标准养护28d时抗压强度为38.3MPa,结合Ⅲ4303大采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确定巷内采用“锚网索+波纹钢带”联合支护,巷旁C30柔模混凝土宽度为1.5m,并采用理论分析验证巷旁充填体的承载能力。通过工程实践表明:无煤柱开采技术实施后,Ⅲ4305工作面回风巷顶底板及两帮的最大移近量分别为220mm和240mm,保障了巷道围岩的稳定|带来的煤柱效益为1.02亿元,提高了矿井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厚煤层综采(放)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了大采高综采(放)开采面临的3个科学问题,建立了基于技术经济分析的厚煤层开采方法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基于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强度耦合、刚度耦合、稳定性耦合原理,建立了液压支架与围岩的耦合动力学模型及煤壁片帮的“拉裂-滑移”力学模型,提出了大采高综采(放)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确定的“双因素”控制法。基于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顶煤冒放性与煤壁稳定性控制的矛盾,提出了增大液压支架的初撑力及优化液压支架架型结构等方法缓解2者之间的矛盾。通过开发厚煤层大采高综采(放)关键技术与装备,实现了厚煤层的安全、高效、高回采率开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