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出了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墙)、过渡室、生存室、应急逃生出口等结构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明确了避难硐室应具有强度防护、氧气提供、有害有毒气体祛除、湿度/温度调节、环境监测、照明、通信、生命支持等全部或部分功能,并满足相应要求;在避难硐室设计中,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计算和方案优选。  相似文献   

2.
矿山井下避难硐室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飞  闫建浩  李刚 《煤矿安全》2012,43(1):55-57
我国矿山事故频发,国家对此十分重视,要求各大矿山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针对这一事实提出了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中避难硐室的基本要求,从通风、供氧、通信、防爆、监测等11个方面做出了设计,为事故的幸存者提供救援期间的生存保障。  相似文献   

3.
对任家庄煤矿建设矿井救灾避难硐室经验进行总结。通过对建设过程中硐室位置的选择、硐室防水处理、管线布置、电器设备布置、地面钻孔布置、噪音处理及排水系统建设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分析及研究,总结建设救灾功能较为完善,各个系统运行良好,满足人员避灾生存需求的救灾避难硐室所需考虑因素。对再建矿井救灾避难硐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鉴国外避难硐室的应用经验,探讨建立井下避难硐室的构建原则和基本要求;结合我国煤矿井下生产系统特点,分析给出了井下避难硐室的整体布局设计方法,为我国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探讨井下避难硐室在矿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借鉴国外避难硐室的应用经验,探讨建立井下永久(固定)和临时(移动)避难硐室的构建原则和基本要求;在结合我国矿井生产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井下避难硐室的分布特点,从而为我国井下避难硐室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代力学理论,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针对巷道围岩卸压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煤矿开采中卸压保护硐室群效果、硐室群的围岩应力与变形.研究表明,应力集中系数高达5~6时,硐室维护十分困难.通过在煤层中开辅助巷道,形成让压空间,使应力峰向围岩深部转移的方法,发挥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达到降低巷道围岩应力峰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孟磊  赵毅鑫  姜耀东  宋宜猛 《煤矿安全》2011,42(11):144-147
提出了建设由永久性避难硐室、临时避难硐室和移动式救生舱组成的相互独立却紧密结合井下避难硐室系统,辐射全部采矿活动区域以帮助井下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出了避难硐室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阐述了3种类型避难所在实际矿井条件下的布置原则和结构形式,煤炭企业的避难硐室建设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娇  王筱冬 《煤矿机械》2018,(2):139-141
为探明矿井采区巷道内火灾时人员应急疏散情况,给矿井采区巷道内避难硐室的合理设置提供参考。通过Pyrosim火灾仿真模拟软件和Pathfinder人员疏散仿真模拟软件对矿井采区仿照真实情况分别进行建模,在火灾模型中均匀设置11个高为1.6 m的烟雾监测器,在人员疏散模型中分别设置3种不同布置的避难硐室情景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3种情景下人员疏散所需时间分别为311 s、159 s、119 s;比较发生火灾时各烟雾监测点的TASET与3种情景下相同位置的TRSET,只有情景C中避难硐室的设置才能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矿井采区内在主巷道需设置永久避难硐室,在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每间隔约100 m需设置临时避难硐室,在采煤工作面两端需设置移动救生舱,确保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逃生。  相似文献   

9.
闫建国  胡成军 《煤矿安全》2014,(12):132-134
紧急避险系统设计中,对井下避难硐室位置往往存在不同见解,给避难硐室设置带来了不便。依据现行有关规定,对建设和生产时期避难硐室设置过程、覆盖范围、建设标准及使用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梳理出了确定避难硐室位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河南大有能源公司千秋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设计与施工建设情况,并进行了分析,为今后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对目前国内外移动式救生舱舱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避免以往救生舱舱体结构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款新型的救生舱舱体结构模型。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设计的救生舱舱体模型进行了规范要求的瓦斯抗爆强度数值模拟试验,得到了其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并在考虑救生舱舱体满足抗爆冲击性能和低成本要求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该救生舱舱体模型进行了参数优化,为煤矿井下移动式救生舱舱体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超  鲍久圣 《金属矿山》2014,43(1):141-144
近些年煤矿井下事故频发,使得救生舱成为炙手可热的理想救生设备,而救生舱的安全性能,尤其是抗爆炸冲击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有限元软件AUTODYN,结合TNT当量法和流固耦合方法,将救生舱作为冲击波传播路径上的障碍物,模拟其对冲击波压力的激励作用,最终得到了作用于救生舱外壳各个表面的压力曲线,为后续的非线性动力学载荷施加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选址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避难硐室的选址必须准确合理,矿难发生时,要保证每一位逃生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全准确的找到并到达避难硐室。本文阐述了具体的选址方法和影响选址的各种因素,根据选址方法和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正确选址方法,才能保证避难硐室发挥出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峰  何春杰  金玉明 《煤矿安全》2012,43(10):49-51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是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避难硐室供氧系统必须要维持生存硐室室内人体所需的O2浓度,同时滤除人体所产生的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以保证硐室内避难人员最基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运用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对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进行研究,得出了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建设的内容应包括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背景研究、永久避难硐室系统组成、永久避难硐室系统量化、永久避难硐室系统评价以及永久避难硐室系统协调研究等,并对各个子系统的设计内容提出了设计要点,为煤矿矿井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应力软岩硐室围岩控制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鹤壁九矿-420水平31采区避难硐室多次返修,认为其处于高应力下的软岩流变岩层中,提出锚索+深浅部锚杆交错注浆+对穿锚索的硐室围岩加固方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原支护与返修加固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原支护条件下硐室断面收缩率达91.1%,顶板最大下沉量达到1 387 mm,围岩处于加速蠕变阶段;采用新的加固方案后顶板最大下沉量仅58 mm,围岩处于稳定蠕变阶段。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矿用救生舱的蓄冷型降温系统,利用Flow 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救生舱内部温度场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风路结构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进风口风速一定的情况下,采用方形截面的风道散热特性最为优良;采用弧形风道管可以减少风阻,促进空气的流通,加速舱内的降温。  相似文献   

18.
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对乌兰煤矿永久避难硐室供电系统进行研究,设计了双电源供电系统,使井下电源与地面钻孔电源可在5s内实现自动切换。通过分析井下瓦斯爆炸灾害提出了井下电缆采取深埋500mm的保护措施,在明确硐室内设备功率的基础上,计算电缆电压损失,确定地面及井下电缆引进避难硐室内的距离范围不超过1500m。同时提出了地面钻孔及其内部套管布置方案,并确定钻孔内电缆的下放方式及固定方式。硐室现场的安全供电证实了此套供电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施勇  张明清  杨庆  郑聪聪 《煤炭技术》2015,34(3):140-142
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压风供氧下不同进风速度、避难硐室拱形断面的空气分布规律,根据流速的快慢将空气流动区域划分为富氧区和贫氧区,并将硐室1.2~1.75 m划分为避险人员有利的活动区域,流速为6、8 m/s时,比较适合避险人员活动范围的区域在硐室的中间。  相似文献   

20.
刘鹏程 《煤炭技术》2015,34(6):195-198
分析比较了避难硐室常用降温方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在不考虑外部传热条件下避难硐室人均热负荷为140 W,并计算出了人体散热量与风速、人体辐射换热量与储冰柜远近的关系式。运用FLUENT软件仿真出了40人硐室内不同布局条件下的风速和温度分布云图,运用3因子2水平L4(23)正交试验方法得出了影响风速和温度分布的因子主次,为避难硐室储冰降温系统设计和布局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