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安德森在《小镇畸人》中淡化了传统小说中的情节要素,而大量运用了心理描写、精神顿悟、象征等手法,按照人物的心理变化轨迹来表现复杂社会背景下人类深刻的精神危机。《小镇畸人》是美国文学史上较早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对其后小说心理现实主义的发展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战争小说发展的角度来看,《毁灭》的独特之处是从心理角度描写人才在战争中的改造和成长,以及人才在战争中被淘汰,而这又主要通过小说中三个重要的人物莫罗兹卡、莱奋生、密契克表现出来.心理角度主要是指小说往往从人物的心理矛盾、心理斗争角度来描写人物,心理描写还具有意识流的特点,并且景物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心理状态密切相联,寓情于景,甚至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但他的"现实主义"是异常独特的,他本人称之为"虚幻的现实主义"。这种现实主义以病态人物为描写对象,侧重表现人的心理活动的真实,在对话艺术和意识流描写等方面都有崭新的开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成为连接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文学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恰科夫斯基的著名长篇小说《围困》是一部典型的全景战争小说,在战争小说的叙事方面,具体表现为:场面宏大,视角变换,多层次展现全景;人物众多,虚实结合,多角度反映历史;纵横结合,前后呼应,严谨而真实地描写战争。  相似文献   

5.
<正>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分析西方文学作品,在我国已为人们重视。西方心理描写手法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如赫克托耳在和阿喀疏斯死战前的一番“内心的辨论”是最典型的一种心理描写手法——“内心独白”。到了莎士比亚,这种描写手法得到了发展。他笔下的哈姆雷特和李尔王的几段内心独白,一直被认为是西方文学史上人物心理描写的典范。以后的司汤达也是个心理描写的艺术大师,他进一步发展了心理分析手法。而十九世纪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群更是令人瞩目的“心理现实主义”小说家。对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的心理分析手法的研究经久不衰,而以往被忽视的陀斯妥也夫斯基的创作,这几年在我国也得到了较公允的评价,他对“不明确的错综的下意识的领域”的“发掘”引起了评论界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安娜·卡列宁娜》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非理性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非理性情欲、人物自由的非理性、具有非理性特征的人物的悲剧性结局,使该部经典著作具备了现代主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在小说《故乡》中通过"我"、闰土、杨二嫂、母亲、水生和宏儿等几个人的描写,批判了整个封建制度,小说充满诗情画意,也充满探广的忧愤和对未来的希望,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伊拉斯莫非常关注基督教欧洲的和平,他认为只要拿起武器就意味着丢掉了德性,对战争进行了强烈的谴责,认为所谓的"正义"战争也伴随着邪恶,对"正义"战争也进行了批判,并且为基督教欧洲和平的实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尝试分析了《山乡巨变》中民俗风情的描写对于凸显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所具有独特价值;并且从小说人物所处的家庭谱系出发把握作品主要人物的性格以及新旧碰撞这一贯穿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论述小说《八月之光》在结构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点,认为《八月之光》描写一群悲剧人物的生活,意在探讨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种种阴影及其影响."光"与"影"是小说的主题意象.小说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的过程中,通过生与死、过去与现在、黑人与白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生存状态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互为参照的、有着对称结构的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