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食用植物油掺入矿物油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叙述食用植物油掺(混)入矿物油食用后对人体的危害,所引发的食物中毒案例以及对矿物油的鉴别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拉曼光谱结合距离匹配法快速鉴别掺伪食用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贸市场购买的散装问题油为掺伪物,采用大豆油和玉米油为简单背景制备掺伪样本65份,采用4类食用调和油为复杂背景制备掺伪样本40份,收集市售合格食用植物油样本27份。按样本数3∶1划分建模集和校验集,采用拉曼光谱和距离匹配法分别建立简单背景和复杂背景的食用油掺伪快速定性识别模型:在简单背景掺伪下采用全谱建模预测可得真样本识别率为85.7%,伪样本识别率为94.1%,总识别率为91.7%;在复杂背景掺伪下经谱区挑选优化建模预测可得真样本识别率为87.5%,伪样本识别率为100%,总识别率为94.4%。试验结果表明拉曼光谱结合距离匹配法能简单、有效、快速地检测食用植物油是否掺伪。  相似文献   

3.
利益驱动的食用植物油掺伪现象危及消费安全和食用油市场秩序,亟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食用油鉴伪方法。目前,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理化测定的鉴别技术、基于波谱分析的快速鉴别技术、基于代谢组学的全谱指纹分析、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鉴别技术,这些方法优势互补。其中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鉴别方法因具有确证性、高灵敏、可实现鉴定多种低价食用油同时掺伪的优点,越发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综述了DNA、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以及加工过程中引入的外源物质等特征标志物在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发现进一步挖掘食用植物油的特征标志物,建立多种标志物的高灵敏同步检测技术是基于特征标志物的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情况,并综述了其相关检测技术,为食用植物油中掺伪检测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并对掺伪检测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当前食用植物油掺伪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理化特性与感官特性等检测手段很难达到现在要求。受检测时间长、检测成本高等影响,且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析步骤过于复杂,检测面临很多限制。现在可以采用电子舌对食用植物油掺伪进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得出结果,也为植物油品质鉴别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本文以电子舌检测技术为例,分析了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不仅为人体提供每日必需的能量,还提供必需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因此其品质与安全性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然而当前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食用植物油的掺伪。从食用植物油中的成分出发,重点分析了其中的脂肪酸、甘油三酯、植物甾醇、维生素E、挥发性物质等成分在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技术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为今后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检测提供一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市场上存在用低值低价油脂掺伪高值高价食用植物油的现象,这不仅损害食用植物油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也不利于我国食用油脂产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学者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到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为了对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总结了国内外现阶段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的研究进展,这些机器学习算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人工神经网络等。对所述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研究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相似文献   

8.
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食用植物油的掺伪现状.介绍了食用植物油掺伪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进口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定进行了研究 ,通过三种可能出现的植物油掺伪设计实验方法 ,进行气相色谱测定 ,并根据色谱图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绘制了鉴别掺伪曲线 ,为判断掺伪提供初步的方法及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10.
食用橡胶籽油的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潘善甫  郑联合 《中国油脂》2000,25(6):114-115
橡胶籽油是一种新的植物油源,为提高其利用价值,进行了食用方面的开发研究。通过精炼,可除去橡胶籽油中的大部分杂质成分,保证其食用品质。研究结果表明,精炼后的橡胶籽油可以作为食用植物油的新油源。  相似文献   

11.
对菜籽油中添加棕榈油的看法很多。有的认为添加后冲淡了菜油的固有滋味;常温下固脂析出,影响了外观。有的认为这是销售商为了赚钱把低价棕榈油向高价菜籽油中掺,是投机行为。还有其他的看法。此文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添加后是一种调合油,增加了菜籽油的营养价值,提高了油脂的抗氧化能力。我们认为,学术界应该展开讨论:希望科技工作者及广大食用者踊跃发表不同的意见,我们愿意提供版面刊登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矿物油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矿物油脂在荧光灯下有荧光反应和不能皂化的特性 ,探讨了食品中矿物油的提取、定性和定量测定的化学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通过模拟西式快餐门店的煎炸实验,考察了稻米油在快餐煎炸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油脂理化指标、肪酸组成分析及微量成分分析来比较稻米油与棕榈油和大豆油的差异,通过模拟西式快餐门店168℃下煎炸薯条过程中极性物质和酸价的变化,并对薯条进行感官评价,对比稻米油、大豆油与棕榈油的煎炸性能。结果显示:稻米油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均介于棕榈油和大豆油之间,并且其含有的维生素E与大豆油接近且明显高于棕榈油;另外稻米油还含有12035.74 mg/kg植物甾醇和4359.17 mg/kg谷维素。在煎炸过程中,稻米油的酸价上升速度远远低于大豆油,接近于棕榈油;尽管其初始极性组分较高,但其极性组分在煎炸后期上升比较平稳,至煎炸终点时其极性组分低于棕榈油和大豆油;同时在煎炸过程中,棕榈油、稻米油、大豆油中的维生素E随煎炸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至第6 d对应的含量分别10.01、8.49与2.11 mg/kg;而稻米油中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含量也随煎炸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但至煎炸终点时,仍有较多的保留,含量分别为1531.98和6618.45 mg/kg。另外,感官评价发现,稻米油炸制的薯条比大豆油、棕榈油更酥脆、风味更好,整体喜好度更高。总之,但稻米油具有良好煎炸性能,其煎炸性能明显优于大豆油,可用作西式快餐煎炸油。  相似文献   

15.
辛奇 《中国食品》2007,(8):13-14
中国橄榄油市场现状与未来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俊籽先生:中国橄榄油市场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国产橄榄油无法满足需求,还需依靠进口;国内需求旺盛,进口量持续增长;橄榄油经营者越来越多,竞争激烈但无序;品牌日趋增多,但无强势品牌;营销策略日趋成熟,营销渠道多元但集中;消费认知日趋扩大;消费方式日趋多样化;商家与消费者日趋理智,推广费用越来越高;橄榄油等级界定及价格混乱;目前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米糠油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米糠油的特性、营养功能、提取工艺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为进一步综合利用农副产品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sing issue to feed the increasing world population has created a demand to enhance food production, which has to be cheaper, but at the same time must meet high quality standards. Taste, appearance, texture, and microbiological safety are required to be preserved within a foodstuff for the longest period of time. Although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erms of food additives, some are still enveloped in controversy. The lack of uniformity in worldwide laws regarding additives, along with conflicting results of many studies help foster this controversy. In this report, the most important preservatives, nutritional additives, coloring, flavoring, texturizing, and miscellaneous agents are analyzed in terms of safety and toxicity. Natural additives and extracts, which are gaining interest due to changes in consumer habits are also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benefits to health and combined effects. Technologies, like edible coatings and films, which have helped overcome some drawbacks of additives, but still pose some disadvantages, are briefly addressed. Future trends like nanoencaps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dditives and packages, specific vaccines for intolerance to additives, use of fungi to produce additives, and DNA recombinant technologies a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8.
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真菌和真菌毒素的侵染,不仅会使食品的品质受到影响,也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植物精油因其具有对人畜安全,抑菌活性高以及对环境友好等特点被研发为不同制剂(如微胶囊、复合涂膜剂、脂质体、水凝胶、气雾剂等),并广泛应用于食品抑菌。围绕真菌和真菌毒素种类、精油抑菌成分、精油制剂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为植物精油在食品抑菌中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深色油脂酸价测定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标准方法测定深色油脂酸价时存在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的问题。利用饱和食盐水的破乳作用及其对微过量碱的竞争优势,在深色油脂中添加适量中性饱和食盐水,然后按照国标法进行滴定操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滴定终点,从而使测定结果准确无误而且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在粮油食品开发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现代高新技术的原理及在粮油食品工业中应用情况,提出如何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我国粮油食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