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桥区河势河床稳定性分析及河型研究在桥梁工程及港址选择等诸多涉水工程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洪水是长江近河口段分汊河型交替摆动演变和塑造河床地形的框架动力;实践表明按河型规律因势利导的人工工程对分汊河型稳定性可发挥有效的控制作用,此为长江近河口段桥位布选、主跨布设及建桥后稳定性河势维护的指导思路。 本文通过对长江下游分汊河型的动态分类和特点研究表明,以分汊河型间的节点段和主泓稳定的江心洲分汊河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主泓交替摆动的江心洲分汊河型次之,而心滩分汊河型为较不稳定的分汊河型,这是长江近河口段建桥桥位布选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长江贵池分汊河段进口及左、中、右3汊的河势及其分流比的变化,并预测了近期的演变趋势;建议加强观测,对两岸江堤及汊道进行整治,以稳定河势及汊道的分流比。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演变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中游局部河段冲刷调整剧烈,尤以分汊河段最为显著,给航运及河势稳定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以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沙市河段为例,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演变特点,明确了水动力条件、来沙变化及洲滩相互作用对河床演变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影响滩槽变化的特征流量级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数学模型对河床演变的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河段的滩槽格局将进一步调整,通航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
淮干正淮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干正淮段河道弯曲,局部狭窄,且有分汊河道,河势复杂。该段河道的泄洪能力已达不到设计要求,根据规划,本段扩大行洪通道的措施有开挖分洪道、河道疏浚、行洪区废弃等。根据已有的水和地形资料,分析该河道的河床演变情况,认为主槽冲刷是该段河道近期演变的主要特点,河床边界条件和河势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上游河势条件的改变将影响分汊河道的演变,特别是上游来水入流角度的改变,会导致主流流向的摆动,引起洲头顶冲点位置和各汊道入流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主、支汊的稳定性,改变分汊河段河床冲淤调整的趋势。选取长江中下游典型分汊河道—镇扬河段世业洲分汊河道为研究对象,通过Delft 3D软件,模拟研究世业洲分汊河道上游单一段入流角度改变后,对世业洲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的影响,包括世业洲分汊河道左汊、右汊分流比,分流区、分汊区、汇流区的断面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河床稳定性指标计算,结合平面套绘结果,分析第二松花江丰满水库坝下至河口段河势演变特征及演变趋势.河道平面形态以蜿蜒型和分汊型为主,横向多欠稳定;纵向上,丰满水库坝下至贾家崴子江段稳定,吉林市段存在下切,贾家崴子以下江段纵断面基本稳定.在堤防、护岸等工程的控制下,河道形势基本趋于稳定,下游分汊河段兴衰交替,具有一...  相似文献   

7.
吕晓兵 《人民长江》2011,42(4):12-15
为了使黄石市的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必须对长江黄石河段的河道演变特性,特别是近年来的变化情况有所了解。依据测绘及历史资料成果,选取4个典型断面,对黄石河段的平面形态、冲淤变化、岸线、深槽、边滩等演变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燕矶至西塞山段边界条件较好,河势基本稳定;戴家洲分汊段有节点控制,双分汊河形将长期保持;黄石河段由于受地质和边界条件的控制,目前的微弯单一河形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三峡工程建成后,黄石河段整体河势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但河道及岸滩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冲刷,需要加强守护。  相似文献   

8.
长江武汉河段整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河床演变理论, 对武汉河段的整治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论证了单一河道和分汊河道两个整治工程方案实施后对河势、防洪及航运的影响, 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推荐高、中水分汊河道方案作为武汉河段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分汊河道水沙运动特性及其对河道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测资料为依据,从理论上分析得出了稳定分汊河段的水面纵比降大于单一河段;分析了分汊河道进口段的水沙运动及输沙特性以及对汊道演变的影响;基于平衡输沙原理,分析得出了分流分沙变化对分汊河道冲淤影响的关系式,即分汊河道的冲淤演变与上游来沙量、主支汊分流分沙比及其变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段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河道整治提出了较高要求。对长江河口段的节点进行了梳理,从节点稳定性、节点对河道控导长度、节点间河道最大摆动幅度等方面,分析了节点对河势的控导作用,认识到节点河段是控制上下游分汊河段河床变化及相互影响的基础条件。河势总体控导的基础在于加强节点河段的稳定性和控制作用,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稳定洲滩,进而稳定深槽,对局部岸线和洲滩崩退的重点部位进行守护。  相似文献   

11.
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行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石首河段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特点及演变趋势,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工程对河道水位及流场等的影响,并综合分析了工程对河势和行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拟建工程实施后不会对该河段行洪及河势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但局部河势仍会有一定的调整。该研究成果可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下荆江监利河段近期河道演变与综合整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监利分汊弯道的情况,通过分析监利河段近百年历史演变规律和近期深泓、洲滩、汊道分流比和上游来水来沙等变化特点,论述了下荆江典型蜿蜒河道将被改造成限制性蜿蜒河道以及监利河道主流稳定在右汊(南汊)的现有条件。认为1998年批准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提出的“监利弯道保持主流走左汊的分汊河段”的规划思想与目前的河势演变趋势冲突,并明确提出监利河段河势演变的趋势为主泓将较长时间稳定在右汊。提出监利河段的防洪规划、岸线利用和城区发展等综合整治初步设想,可较好地解决监利的水运交通和城区防洪等问题,为荆江河道的中远期综合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河道整治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长江南京新济洲河段近期河道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河段在防洪、岸线利用、河势稳定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两岸经济发展的要求,提出两套整治方案,运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相结合的手段,对整治方案进行了比选、优化,并提出了可行的推荐方案,使其有利于该河段及下游河段河势稳定及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荆江局部河段河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影响了长江航运。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的历史演变、近期演变及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的河道冲刷和崩岸等概况。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结果,预估了荆江河段的河道变化趋势,提出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的初步方案,对沙市河弯、公安河段、石首河弯及监利河弯提出了阶段性的初步治理设想,可为荆江河势演变研究和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演变和治理工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江镇扬河段是长江下游变化最剧烈的河段之一,其主要变化表现在世业洲左汊的缓慢发展及汇流后的主流不断右移、六圩弯道的崩岸及弯道向下游发展、和畅洲左汊的持续发展等。多年来为稳定河势,镇扬河段已实施了一、二期整治工程,使剧烈变化的河势已基本得到控制。根据镇扬河目前的情况分析了该河段来水来沙特点、近期河道演变规律及演变趋势,介绍了该河段二期整治工程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方案研究、设计、施工及工程效果等内容。工程后的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和畅洲左汊口门控制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对长江口河床演变产生何种效应是泥沙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阐述长江口近期来水来沙和边界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口基本河槽河床冲淤特点、形态演变及其趋势。分析表明,长江口基本河槽发生了全面的强冲刷,河床形态朝宽深比减小的方向发展。各分段基本河槽上、中、下3层河床的冲刷分布,体现了长江口愈向上游段受径流作用相对较大,而愈向下游口门受潮汐动力作用相对较大对河床冲刷影响的特性。在保滩护岸和近期圈围工程与岸线整治工程作用下长江口总体河势仍将继续保持相对稳定;在三峡蓄水后来沙大幅减小的大环境下,基本河槽将连续受到冲刷,河床形态仍将朝窄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长江大堤窝崩机理与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归纳总结各种关于江河大堤窝崩成因解释的基础上,对河堤窝崩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据此此解释了长江马湖堤最近窝崩的形成原因;并根据模型试验和实验应用实践的结果,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理和预防大堤窝崩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江新济洲河段的演变及整治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新济洲河段为典型的顺直分汊型河段,自上而下依次为新生洲、新济洲、子母洲和潜洲,至今基本上处于自然演变状态.本河段的演变受上游马鞍山河段的影响,同时又影响到南京河段的变化.通过对其历史演变及近期演变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济州河势控制初步规划的整治原则及具体河势控制方法,有对大黄洲下段岸线进行平顺抛石护岸和在新生洲洲头实行裹护工程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天然径流演变对河流生态系统和生态条件进行定量分析是目前河流生态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之一.本研究采用长江宜昌站1978年-1991年实测日径流资料,从中提取径流演变统计特征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统计特征量进行降维,通过对流量机制特征量主成分与长江中下游各省水产业总产量及其增长率的回归分析,发现:径流演变特征值与水产业总产量之间显著相关,径流演变特征值与水产业增长率存在显著的滞后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径流演变对于中下游河流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2019年长江防汛与河道查勘新实践、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的新变化与新形势,以及以往研究基础与成果,总结提出了2016洪水+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10大新问题,即流域水沙变化、河流情势变化、水文节律改变、河道洲滩演变、干流槽蓄变化、江湖关系影响、水位流量关系、防洪布局调整、河湖治理技术,以及河流管护研究。采用“原因Ⅰ-响应Ⅱ-影响Ⅲ-对策Ⅳ”4级体系,对10大新问题进行了体系分类、关系构建、课题分解与研究探讨,构建了“之字形层次驱动”和“田字形关联影响”2组关系。研究增进了三峡工程对长江中下游洪水与河势影响的辨识,强化了对变化条件下长江中下游防洪与治河问题的“层次化”与“系统化”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