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讨了铝表面直流电氧化后交流电解着色,交流电联合氧化着色,以及脉冲电流联合氧化着色3种工艺。研究了交流电联合氧化着色工艺着色膜色调随溶液成分,时间,电压的变化以及氧化膜厚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结果肯定交流电联合氧化着色工艺值得作进一步深入探讨和小型试产。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铝件阳极氧化着色工艺着色的影响因素。采用不同的着色方法着出了色彩均匀柔和饱满的金黄,天蓝 ,金绿,古铜等各种颜色。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交流电氧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较详细地介绍了采用降压后的交流电市电对含铜或含硅的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方法和影响因素。实验表明,交流电氧化可以获得膜层厚、硬度高、耐蚀性好的氧化膜。该法也适用于一般纯铝的阳极氧化。 相似文献
4.
以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交流阳极氧化-着色工艺在铝表面制备黑色膜层,重点分析着色溶液pH、温度及乙酸钴质量浓度对黑色膜层的影响,通过分析型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电解液成分为200 g/LH2SO4、1 g/LAl2O3,U为12V,θ为(20±1)℃,t为60min的交流电阳极氧化条件下,着色液成分为30~40 g/LCo(CH3COO)2,1 g/LNiF2.2H2O,θ为50~60℃,pH为4.5~6.0,t为3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良好结合力,耐蚀、耐热及吸光性较好的黑色膜层。 相似文献
5.
铝阳极氧化膜交流电解着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铝的阳极氧化膜在SnSO_4和AgNO_3溶液中交流电解着色时,着色剂的浓度和着色电压等因素对正向和反向峰值电流密度随着色时间的变化规律的影响。证实了析氫反应与交流电的交互作用对膜的阻挡层的活化是着色物质在孔底部沉积的必要条件;升高电压有利于加速活化过程和沉积物在孔底形核,但电压超过一定值后沉积物又发生溶解。用缺陷理论解释了阳极氧化膜的整流特性,并进一步阐明了正负半周的离子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6.
铝合金交流电阳极氧化膜电镀黑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常用的工业纯铝L2为实验材料,采用硫酸交流电阳极氧化和电镀黑镍工艺来降低成本,着重分析温度、电流密度、镍离子的质量浓度等对黑色膜层性能的影响。通过SEM表征、EDS及性能测试表明:在优化的电镀黑镍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与工业纯铝L2基体结合力良好,且耐蚀性、耐热性、吸光性均较好的黑镍镀层。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铝阳极氧化冷封闭技术获得广泛应用,前景良好。但如何来确保冷封闭质量达到国际标准(磷-铬酸失重≤30mg/dm^2,仍需要改善铝阳极氧化膜质量以及优选冷封闭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
铝阳极氧化膜的各种封闭方法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概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铝的阳极氧化是一种普遍而有效的表面处理手段。这是由于阳极氧化膜可大大提高铝及其合金的抗腐蚀性和耐磨擦性,利于着色或染色,提供润滑或油漆的良好基底。但阳极氧化膜是一种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多孔膜,由于孔径极其细小,因而单位表面积上有惊人的微扎数量。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影响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结构特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酸性电解液中采用电化学方法可在铝表面形成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研究了影响膜孔径和膜厚的关键因素,包括电解液、氧化电压、温度和时间。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形成氧化膜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多孔阳极氧化铝膜结构特性依赖于采用的氧化条件、电解液、氧化时间和电压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铝及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工艺中出现的问题,论述并分析了除油、水洗、铬酸阳极氧化、封闭等工艺方法和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改进除油、水洗、铬酸阳极氧化工艺和封闭处理方法后,工艺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