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创意空间     
《印刷技术》2012,(14):54-56
能煮熟鸡蛋的包装您见过能煮熟鸡蛋的包装吗?由俄罗斯KIAN品牌设计公司设计的一款独具创意的鸡蛋包装就能做到(如图1所示)。该包装由三层材料组成,第一层由可回收环保纸板材料制成,第二层是催化剂,第三层由智能材料制成。只要抽出包装缝隙中的卡条,催化剂就能促使智能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热量,  相似文献   

2.
《印刷技术》2012,(14):54-54
您见过能煮熟鸡蛋的包装吗?由饿罗斯KIAN品牌设计公司设计的一款独具创意的鸡蛋包装就能做到(如图1所示)。该包装由三层材料组成,第一层由可回收环保纸板材料制成,第二层是催化剂,第三层由智能材料制成。只要抽出包装缝隙中的卡条,催化剂就能促使智能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热量,几分钟后打开包装,就能看到一个热气腾腾的熟鸡蛋了。对于上班族来说,这种鸡蛋包装是不是既快捷又方便呢?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现有食品包装设计体验感缺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研究体验性食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包装案例解读体验性食品包装的5种不同类型特征,即感官型、可持续型、趣味型、情境型和情感型,总结归纳体验性包装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设计选材过程中,只关注材料技术特性将导致程式化设计结果,因此还应关注材料的感知与体验,本文从设计体验角度,对产品材料的隐性特征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整理国内外材料设计、材料体验与感官特性等相关文献,归纳了材料隐性特征的起源、发展、含义与性质;接着从研究内容视角,提出材料隐性特征包含了材料的物理属性表征、感官体验、情感唤起、语义及隐喻含义几个方面,从研究过程视角,提出研究变量、材料选择、感官通道、实验设置、感官评价与数据处理等一般研究范式;然后将感知材料隐性特征分为开始阶段、实施阶段与内化阶段,进而总结了材料隐性特征的外显转移模型。最后讨论了材料隐性特征的理论体系并从方法研究与应用研究两个层面展开未来趋势探索,为产品材料体验的深入探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增强现实是当今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交叉研究热点,凭借其强大的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特性,增强现实艺术作品带给人全新的沉浸感和用户体验。本文分析增强现实的艺术特性,总结这种新空间艺术之美,并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增强现实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包装印刷技术不断与新兴科技和边缘学科相结合,进行创新和突破,出现了许多新技术,如静电印刷、喷墨印刷以及数字印刷技术等。同时,各种电子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印前信息处理、印刷以及印后加工等采用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智能材料为代表的多种新技术,使包装印刷呈现出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阅读纸质书籍会给人带来阅读的美好感受,也能增加视觉的愉悦感。阅读时用手指翻书,翻阅的过程就是触摸的过程,也是对书籍的审美过程。不同纸张材料带给读者的视觉效果不同,触摸的手感也不同。灵活、合理地运用纸张材料,能展现书籍的特点和效果,提升书籍之美,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文章从灵活运用纸张多样性的意义、书籍纸张的特性、选择书籍纸张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梳理了纸张多样性在美化书籍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正奢侈品包装设计师越来越喜欢通过高品质的特种材料、特殊纹理、精美装饰以及创意造型等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以满足消费者越来越高的审美要求。在未来几年的奢侈品包装应用领域,化妆品、香水、珠宝等奢侈品包装无论从规模还是从份额来预估,都将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奢侈品包装相较于普通包装来讲,通常不仅拥有更高的利润空间,也拥有更高的品质、美感,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或反应能力的智能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对可用于提高防寒服保暖隔热性能的智能材料进行了分类概述。首先根据提高防寒服保暖隔热性能的作用方式将防寒服用智能材料分为蓄热材料、电加热材料、形状记忆材料三大类,并从隔热保暖、防水透湿、人体安全舒适等角度分析各类智能材料在防寒服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不足,之后对防寒服的智能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做了总结,指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解决防寒服用智能材料的使用安全性、效能持久性等问题,为智能材料和智能防寒服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经济趋势下越来越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儿童包装设计需要在满足儿童认知需求和情感愉悦的前提下展现其人性化设计。文章从情感体验设计理念入手,分析了传统儿童包装的种类和设计特征。通过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得出儿童包装设计要符合儿童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通过案例探究儿童包装的人性化设计和情感体验设计。  相似文献   

11.
张雪敏 《西部皮革》2021,(7):110-111
本文通过对契合理念的概念及价值的阐述将其运用于红塔山HTS卷烟包装中,对其在结构契合与视觉契合上的研究,总结出契合包装能极大的提升包装的附加价值,并体现出完善于产品的实用功能、情感体验与审美功能,进而将产品运用契合理念可以使产品个性化,提升品牌效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吴余青  陈培瑶 《食品与机械》2017,33(2):94-97,161
通过对中国战国到明清时期茶叶包装的考证,阐明了茶文化的发展演变,以及不同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对茶叶包装的影响,展示了不同时期茶叶包装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审美情趣、文化特征,以及包装材料、包装工艺、设计风格及制作技艺。对现代茶叶包装创新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椅子是明式家具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明式家具中椅子的概况为逻辑出发点,深入探究了明式家具中椅子的历史,并且以材料美、装饰美、功能美、造型美等四个维度为基础指出了明式家具中椅子的审美特征,包括精于选材,肌理自然;精雕细镂,装饰得体;实用功能,以人为本;造型精巧,以线为主。最后提出明式椅子要保留精髓、创新应用等应用启示。  相似文献   

14.
马平东 《今日印刷》2001,(4):120-124
三、塑料复合薄膜包装基材的分类 塑料复合包装的特性取决于基材的质和量,不同的基材有着不同的包装特性,见表3所示。 根据表3所示特性,可以将各种基材做如下分类: 1、不透明材料:纸、铝、各类着色薄膜和镀铝膜 2、透明材料:玻璃纸、塑料薄膜、蒸镀硅薄膜  相似文献   

15.
"椅子花"是土家织锦中较为特殊的艺术形象,图案繁复、配色复杂,画面呈现出优美的韵律,土家人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创作椅子花纹样,所代表的不仅是纹样创作者个人的思维特性,更是整个土家族长期实践的集体思维特性和文化秉性,是织锦者因材制宜、因势利导的工艺创造之美。土家族人用自己独特的织造技艺,将物质材料转变成艺术符号,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向上的情感表达寄寓于椅子花纹样之中。本文主要从椅子花的工艺织造,图案构成及自然拙朴的装饰色彩进行分析,解读土家织锦椅子花纹样的艺术特征与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家具包装材料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家具包装材料的具体情况与要求,并根据绿色包装材料按照环保要求及材料用后的归属的分类和其三大性能特征进行分区和特点分析,分类论证了包装材料分为"三个自然"材料阶段的绿色家具包装特性及相应要求,进而论述了绿色家具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总结出家具包装材料绿色化选用的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感温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上的创意设计及应用效果,将感温变色材料通过印花、纱线浸渍和涂覆植入织物等方式与传统纺织织物结合,利用感温变色材料在不同温度下呈现出不同颜色的特性,赋予织物多样的外观风格。搭配不同花型设计和织物组织结构,通过设计实验,探究了三种设计方案的实际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感温变色材料应用于纺织品设计过程中,在图形、色彩、表面肌理效果等方面有显著的视觉表现力,能赋予织物感温变色特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坐具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坐行为,而更多追求精神需求。本文基于充分利用竹材质地轻、抗高强度的物理学特征以及中空、挺拔的形态审美特征和易降解、可再生的生态特征,进行探讨搭配不同辅助材料的竹坐具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方面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理解笔者通过分析几款混搭材料竹坐具作品的特性,总结出不同材料与竹相结合坐具的设计原则,为竹坐具市场的开拓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从属性、审美等视角研究物哀美的表现形式,论证物哀美学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凝练物哀美学对服装设计创意设计的引导作用。通过梳理物哀美学的基本特征、心理影响,论证物哀美的三大属性及审美特征,深入探索物哀美对服装设计的应用思路和方法,探究物哀美对服装精神符号的提升价值。指出“物哀”美中的“欲”、“隐”、“苦”从对心理角度强化了设计者的审美感觉,是直观与感动的相互交融。物哀美对自然的细腻体验及感触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体育和舞蹈艺术的融合是体育舞蹈的主要特征,其中美是始终贯于在体育舞蹈中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体育舞蹈中的美学特征,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体育舞蹈发挥其美学价值。主要结论:从审美的角度看体育舞蹈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审美内容与形式、审美心理、审美创造三个方面。体育舞蹈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才能将体育舞蹈的艺术性完整地表达出来。体育舞蹈由于其独特的心理参与,让舞者本身和观赏者都感受到美的心理体验。体育舞蹈的创编最重要的是表达某种审美理想,并通过舞蹈动作将它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