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稳步实施,针对针织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理论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实践和企业实践环节指导,从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对针织工程课程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应面向社会,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目标。我们提出以"培养社会需求人才"为中心,构建以"双项融合、多项实训模块"为主导的服装实训、实践的教学体系。并以此淡化了理论教学和生产实践的界限,增强了人才培养中实践、应用的能力,有效提高了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食品专业教学必须加强改革创新,切实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企业与用人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了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希冀促进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的有效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日后的社会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该成果立足于应用型针织服装本科人才的培养,基于针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核心职业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检验,构建了“双元协同、三轮驱动”的针织服装课程群教学改革模式(图1)。校企双方协同围绕课程群体系的顶层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团队教学成效显著,相关教改项目和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和评审专家组肯定,在同类高校中的影响力初步彰显。  相似文献   

5.
为培养面向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职业能力的专业高层次人才,以纺织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改革为例,分别从建设多维教学实践平台、改革课程体系、实现"双导师"制培养方案和建立多角度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与现行新疆纺织企业发展相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想。改革中建立的多维实践教学平台能够事半功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通过课程改革有效提高专业知识传授效果;以项目制方式构建校内外导师培养学生的桥梁,使研究生课题转变为企业生产力。通过多角度评价体系评估改革效果,以期达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本土高校纺织专业硕士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以"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为教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通过以肉类为载体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探索,旨在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发展需求的特色教学模型,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部湾大学石油与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的中职升本学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系统研究,针对其理论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因地制宜,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导向,衔接好中职与本科教学,进行基于中职升本背景下的化工类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化工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化工类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研究,有的放矢根据中职升本学生特点制定合适的培养大纲,满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针织服装类课程是服装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针对应用型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以《针织工艺基础》课程为例,阐述了建立服装专业针织服装类课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提出应构建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结了提高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马磊 《纺织导报》2016,(10):154-157
根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天津工业大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重点、校企协同育人为关键的思路,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基础上,以纺织工程专业针织与针织服装专业方向为试点,对纺织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满足了当前行业、企业对创新型纺织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近三年来,我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把工学结合作为改革的切入点,构造"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创新实训(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艺术硕士学位制度是中国培养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今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制度。建立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高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社会应用为目的,落实"理论学习项目案例研究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的艺术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对艺术学科设计专业硕士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针对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实践,在精准定位培养服务社会导向型特色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落实了一系列措施,积极建设设计专业教学实践的平台并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索。本文通过创新教学实践成果的阐述与分析,进而总结了几个要点与设计专业教学实践原则,一,顺应艺术学科教育规律;二,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三,顺应研究生发展内涵需求,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实践改革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培养针织技术专门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开设了《针织产品设计》课程。学校通过强调针织产品设计与开发全流程,增加针织产品设计和工艺要点的实践操作环节,加深工艺对产品作用关系的理解,从而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完成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EPT-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EPT-CDIO培养模式,建立层次递进互补型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奖励成绩的考核模式,以"基础厚、口径宽、素质高、能力强"为培养目标,使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接轨。  相似文献   

14.
以轻化工程专业质量认证为契机,针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不足,实施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结合印染企业实际,制定毕业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增加综合、设计性专业实验比例,开设自主性实践课程,有效落实各实习环节,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从而为企业输送真正具有专业技术和工程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包装印刷技术"是包装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当前"包装印刷技术"课程存在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和考核机制过于注重分数等问题。本研究基于"课堂活动教学"理念,改革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课时,倡导学生参与教学,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转变考核方式,增加过程考核内容,完善学生课程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白酒产业飞速发展的新背景下,产业人才需求迫切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人才培养无法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茅台学院以“白酒品评与酒体设计”课程为例,剖析传统课堂教学的痛点问题,基于产出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的教改理念,提出“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教学内容,以实训项目的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地方产业特色资源与线上教学平台为背景依托”的教学改革思路,对课程的教学体系做了系统的改革与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教学痛点问题得以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基本实现,课程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课程教学体系符合“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迎合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期望,同时也为应用型高校同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参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切实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成效"的改革和发展要求,简要分析了包装工程专业"包装印刷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和目的.围绕突出专业实践教学,强化工程技能培养的思路,重点阐述了具体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包括知行统一,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够用",切合产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以多媒体教学模拟生产现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动手能力,实施校企合作等.此外,探讨了对"包装印刷技术"课程传统考核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纺织服装产品开发与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专业实践能力为目标,提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考核上注重实践能力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教学实施效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纺织服装行业发展所需求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法语专业建设情况。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法语专业课程设置应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能力培养模式以及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方法三个方面入手,突出人才培养路径中的"专业"与"应用"两个原则,以此培养具有专业方向能力的应用型法语人才,来满足企业对复合型法语人才的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培养适应印染企业发展需求的轻化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出发,对染整产品跟单实务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改革。从课程问题设置、丰富授课内容、加强团队合作、印染企业紧密结合及解决印染企业实践问题等几个方面启迪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印染企业实践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印染企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可以为印染企业实践服务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