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裂缝是开发储集层研究的难点 ,不仅要有丰富的岩心资料 ,还需要将室内物理实验技术与数学地质方法紧密结合。渤南油田三区沙三段 4砂组低渗透储集层主要为浊积成因的岩屑质长石砂岩 ,以其为例阐述低渗透砂岩储集层裂缝参数的定性和定量表征问题。在裂缝性参数的定性表征研究方面 ,开展了裂缝类型、裂缝的力学性质与成因、裂缝的充填程度与含油性等研究 ;在定量表征方面 ,进行了裂缝的延伸方位 (主要采用古地磁定向、岩心微层面定向方法 )、裂缝的倾角以及高度与延伸长度 (均根据岩心裂缝统计 )、裂缝的密度 (应用裂缝视密度描述、裂缝间距指数法和分形几何方法 )和裂缝开度 (采用岩心样品的高温高压三轴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模拟恢复 )等研究。该油藏裂缝参数的研究为裂缝物性参数的定量解释、储集层物性的数值模拟以及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图 4参 3(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2.
渤南油田沙三段含油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渤南洼陷位于沾化凹陷中部,是济阳坳陷中的一个三级负向构造单元,接受了巨厚的中、新生代断陷湖盆和坳陷湖盆沉积。沙三段沉积了一个大型浊积岩体,形成了一个大型浊积砂岩油田。该油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勘探开发,目前已完钻探井及开发井1000余口,进入勘探开发的高成熟区。该文利用渤南洼陷各项地质资料,从含油体系的角度阐述生储盖条件及油气生成、聚集特征,最后指出在洼陷的斜坡带进一步寻找岩性油藏是下步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沙三段中亚段9砂组是渤南洼陷的重点勘探和含油层系之一.其储层在整个洼陷内分布广泛,含油气性较好,该区义601、义285、义65及义173等井,在沙三段中亚段9砂组试油均见到良好的工业油流,但不同区块储层沉积厚度、物性和油气充注程度不同,成藏条件复杂.以实钻资料为依据,对沙三段中亚段9砂组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及横向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区沙三段中亚段9砂组为浊积扇体,主要分布在罗北及埕南洼陷边缘断裂所限定的断槽中,扇根位于南部,扇中位于渤南油田的主体部位,扇端位于北部义288井区,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及岩性-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依据岩心观察,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钻井岩性剖面、沉积构造和电性特征等地质资料,系统研究了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扇三角洲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组合,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分流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及前扇三角洲泥等五种微相,并建立了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储集微相的物性特征,河口坝储集物性略好于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物性最差。水下分流河道砂为研究区主要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5.
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约3 000~4 000m的深度范围存在明显的异常高孔带。结合岩心实测物性数据,利用连续深度区间的孔隙度分布图和建立的孔隙度—深度拟合曲线确定异常高孔隙带识别标准和分布范围。综合铸体薄片数据、扫描电镜分析、地层压力数据等,从成岩溶蚀、异常高压和早期油气充注等方面阐释异常高孔带成因,并结合沉积微相、岩相和断裂发育等总结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认为储层异常高孔带的发育得益于异常高压对孔隙的保护、中成岩A期有机质低熟阶段的有机酸溶蚀增孔作用和早期烃类充注的保孔作用;异常高孔带的发育、原始沉积因素如优势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等)和刚性颗粒(石英、长石和变质岩岩屑等)含量相对高值的中粗粒砂岩以及断裂的发育组成相对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四段成岩史恢复及成岩模式建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简要介绍了沾化凹陷渤南洼陷地质特征,研究了渤南洼陷沙四段上亚段的成岩作用,重点探讨了泥岩和砂岩中粘土矿物对深部储集层的影响,依据胶结物交代关系,压实作用特征,孔隙演化特点,粘土矿物和有机质演化特征,恢复其成岩史,建立了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渤南油田位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渤南洼陷,是胜利油区地质储量最大的深层低渗透油田,主要开发层系沙三段4砂组为浊积成因砂岩,埋藏深度为3200~3400m.以渤南油田三区沙三段4砂组为例,分析成岩作用对该砂组储集层储渗结构的改造作用.降低孔隙度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交代作用,其中,物理压实主要发生在2500m以上深度;溶解作用产生次生孔隙,增大孔隙,并主要发生在长石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中;成岩黏土矿物对储渗结构起损害作用.进行渤南油田成岩作用与储集层特征演化关系的研究,搞清低渗透储集层储渗结构,对于指导开发方案调整、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参2(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8.
渤南油田发育大型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储层物性差、部署井网时未考虑现今地应力影响,导致压裂改造后发生严重水淹水窜。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须对研究区现今地应力的分布进行系统研究。以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为例,利用差应变法、声发射法和波速各向异性法等岩心室内实验方法以及测井资料计算,确定渤南油田五区沙三段现今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通过测井资料计算,建立岩石的动、静态力学参数转化关系,求取准确的岩石力学参数并建立地质模型,进而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现今地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油田五区现今地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东部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平均为北东61.4°,西部平均为南东58°;水平最大主应力表现为中部低、四周高、环带状分布的特征;水平最小主应力整体具有北高南低的特征,且在研究区中心的局部区域应力值较大。造成现今地应力方向异常主要是研究区东西两侧呈V字形分布的断裂系统在近东西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派生出对称侧向剪切应力所导致,而剖面应力展布则主要受埋深和岩石力学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沾化凹陷渤南洼陷沙二段陆相断陷湖盆环境的沉积特征、储层成岩作用开展攻关,综合利用测井、录井、岩心及地震资料,通过单井相、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确定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各类沉积相的岩、电及地震特征,同时,成岩作用主要通过薄片、扫描电镜等微观实验技术来开展,通过定性识别与定量计算,可精细描述储层成岩特征及演化规律,对成岩作...  相似文献   

10.
对渤南油田典型区块的低渗透岩石进行系统的岩性、物性分析表明:宏观方面存在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通性差的特征;微观方面,对于没有或很少有方解石胶结的岩石、强水动力环境快速沉积砾岩和弱水动力环境缓慢沉积的细砂岩、粉砂岩,其渗透率受沉积作用和埋藏压实作用控制;有方解石胶结的岩石,如强水动力环境沉积的粗砂岩或中砂岩,其渗透率受到严重的破坏。研究还发现,粘土矿物含量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存在互补关系,并且粘土矿物含量为5%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界限。该研究结果为不同沉积相带和成岩相带物性的预测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依据试油、物性、压汞等资料,利用多种方法求取了渤南洼陷古近系深层有效储层物性下限与埋藏深度的定量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孔隙度差值和渗透率差值作为对比参数,探讨了沉积作用、地层压力和成岩作用对渤南洼陷古近系深层有效储层的控制作用。湖底扇中扇辫状水道和扇三角洲前缘地层压力为中强超压、处于中成岩A1期为有效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而近岸水下扇和冲积扇地层压力为常压和弱超压、处于中成岩B期和晚成岩期为有效储层发育的不利因素。总体上,沉积相带是形成优质有效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地层压力对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强于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和压汞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建南气田飞仙关组飞三段储层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飞三储层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等次生溶蚀孔隙为主;颗粒灰岩储层物性较好-差,主要为特低孔-低渗储层和低孔-低渗储层,孔喉连通性较差、分选性中等-差,以微喉为主;白云岩为相对优质储层,以中孔、中渗储层为主,孔喉连通性和分选性好,以中喉为主;灰质云岩与云质灰岩储层物性为较好,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孔喉连通性、分选性较差,以微喉为主。通过沉积、成岩以及构造因素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高能浅滩和潮坪亚相为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使储层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刘雅利 《特种油气藏》2015,22(2):35-39,152
摘要:针对渤南洼陷深层有利储集体形成机制研究程度较低的问题,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 X 衍射分析等实验测试数据,在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成岩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成岩机制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有机酸和石膏层发生的碱性流体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酸碱交替的成岩环境;受成岩环境影响,不同类型储集体所经历的成岩作用类型不一、强度不同;碎屑岩储集体 2 800 m 以上以溶蚀作用为主,2 800~3 300 m 之间以胶结作用为主,3 300 m 以下则以溶蚀和压实作用为主;碳酸盐岩总体上溶蚀作用较弱,胶结作用较强。 研究结果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寻找有利储集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渤南油田沙三段沉积相和储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南油田沙三段是油田的主要含油层系。通过取心井、岩屑录井及测井资料,研究了岩石的岩性序列、粒度演变、结构构造等,论证了渤南油田沙三段浊积扇沉积。并将各沉积时间单元的浊积砂体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亚相及内扇补给河道、阶地、天然堤及中扇辫状河道、叶状体等微相。文中阐述了各亚、微相砂体的储层特点,从储层的粒度、渗透率及微观孔喉结构的变化,分析其对各相带储油性质的影响,中扇储油性能较好,其叶状体部位岩性较均一,是储油的最佳场所,多数高产油井分布于该相带中。  相似文献   

15.
渤南油田沙三段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投产后自然产能低。为了提高压裂井增油效果和效益,针对开发后期油藏平面及层间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特征,开展了压裂配套技术改进和优化设计,通过压裂液、支撑剂材料及用量优化、压裂设计模拟技术、粉陶降滤技术、高砂比压裂技术和控缝高压裂技术的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老井压裂后平均单井日增油量7.7t,累计增油1596t。压裂技术的改进及优化,对提高渤南油田压裂效果和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对其它低渗透油藏具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渤南一区储层砂体发育典型的低密度浊积序列,形成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序列.该区砂体中辨识出砂体和泥质十种岩石相、九种岩相组合的基础上确定出浊流沟道、沟道间、席状浊积体和滑塌体等4种浊积砂体类型,总结了各砂体和测井响应特征.依据砂体类型和展布特征可将砂层分为3种类型:沟道型、席状浊积体型和滑溻体型.夹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层间夹层具有厚度大、展布广的特征,而层内夹层则进取度小,展布相对局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高分辨率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重建了渤南油田的层序地层格架,认为渤南油田沙三段位于层 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中,具备良好的生油条件以及生储盖组合,高水位体系域也是有利的隐蔽油气藏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南堡油田深部储层水体较深、湖盆面积广、埋藏深,导致深部储层泥质含量较高、压实作用较强,储层较差,寻找优质储层是勘探开发的重点。运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其他分析化验资料系统分析了P1、P2 断块的沉积相、储层物性、储层孔隙喉道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了南堡油田深层优质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P1 断块发育三角洲相,储集砂体较薄、连通性差,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胶结物和泥质杂基含量高,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特低渗、细喉道型储层。P2 断块发育砂质碎屑流沉积,储集砂体较厚、连通性好,储集空间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胶结物和泥质杂基含量少,储层综合评价为中孔、中低渗、中喉道型储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影响显著,三角洲相储层较差,砂质碎屑流储层较为优质,且优质储层均发育在强溶蚀相中。  相似文献   

19.
渤南油田储层压力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储层除受到不同程度的"五敏"影响,还会受到压力敏感性伤害,直接导致油层渗透率下降,并且这种伤害具有永久性、不可逆的特点,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藏,其影响更为显著.结合渤南油田实际,阐明了压力敏感性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程度及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8作为一个新的勘探接替层系,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研究区大量岩石薄片、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手段,对研究区长8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以及孔喉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陕北地区长8储层非均质性强,其中盐定地区储集性能好,环县一白豹地区次之,姬塬—安塞地区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