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次采用去离子水、碱液、正己烷、二氯甲烷、苯和乙醇共沸物和丙酮萃取褐煤样品,得到组分F1~F6,对每个组分进行GC/MS分析,比较各组分结构的差异;利用白腐菌在相同条件下对每种组分进行生物解聚,得到解聚效果最显著的组分,并对此组分在降解前后作红外光谱分析,比较官能团的变化.结果表明:碱液对褐煤的萃取率最高,为30.5%;各组分主要由烷烃、芳香族物质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组成;碱液分离得到的组分(F2)的生物降解率最高,可达35.59%;生物解聚后芳香族化合物上的一些侧链基团减少甚至消失,且氧的特征峰也随之减少.  相似文献   

2.
对锡林浩特褐煤进行钌离子催化氧化,氧化产物经重氮甲烷酯化后用GC/MS进行分析,并由此推测原煤的组成结构。结果表明,锡林浩特褐煤钌离子催化氧化产物的主要成份是二元烷酸和苯多酸,由此推测锡林浩特褐煤中含有大量的α,ω-二芳基烷烃和稠环芳烃结构,α,ω-二芳基烷烃的烷基桥链碳原子数分布为C2~C11;苯多酸中苯四甲酸的收率最高,苯五甲酸和苯六甲酸的收率较低,表明锡林浩特褐煤中稠环芳烃结构的缩合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微波辐射下通过正交实验研究麦秆在H2O2/丙酮体系中氧化解聚的适宜条件。采用二硫化碳、苯、甲醇、丙酮和四氢呋喃对未氧化和氧化的麦秆进行分级萃取,比较麦秆各级萃取物的相对含量和组成差异,并对各级萃取物的组成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麦秆氧化解聚适宜条件是,麦秆量为1.0 g、微波功率为(365±18.25)W、反应时间为20 min。分级萃取可以实现对麦秆中可溶有机质的族组分分离,氧化后麦秆各级萃取物物种数量增多,说明在H2O2/丙酮体系中对麦秆氧化解聚有着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抚顺石油二厂催化裂化汽油为原料,甲酸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进行氧化萃取脱硫实验研究,实验对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萃取脱硫催化剂进行评价,筛选出甲酸催化剂。对氧化剂体积分数、甲酸与双氧水体积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脱硫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得出适合的脱硫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的体积分数为6%,甲酸与双氧水的体积比为3.5∶1,反应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60 min,在此条件下,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率为76.4%。  相似文献   

5.
利用NaClO水溶液对俄罗斯减压渣油(RVR)中的芳烃碳进行选择性氧化降解,用石油醚、二氯甲烷、环己烷、二硫化碳和乙醚对其氧化产物分级萃取,用重氮甲烷-乙醚溶液对二氯甲烷萃取物和乙醚萃取物进行甲酯化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级萃取物进行分析。考察了与芳环相连的正构烷基侧链和桥接芳环的聚亚甲基链的分布,根据二元到五元一系列苯多甲酸的结构反推出RVR中的缩合芳环结构,根据检测到的舍硫、氮和氧化合物推测了杂原子在重油中的赋存形态,计算出NaClO水溶液对芳烃碳的氧化选择性达6.5%。  相似文献   

6.
氧化法改性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用不同浓度的硝酸(HNO3)和过二硫酸铵((NH4)2S2O8)对煤基活性炭和椰壳活性炭进行了氧化改性,并用N:吸附、Beohm′s滴定、质量滴定和FT-IR进行了表面性质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HNO3处理使表面积和孔体积降低,表明强氧化的生成物堵塞细孔,而低浓度HNO3的处理使表面和孔容有所增加,表明有氧化腐蚀打通封闭的细小微孔.值得注意的现象是(NH4)2S2O8的氧化改变了煤基炭的微孔孔径分布,但却对椰壳炭的微孔孔径分布几乎没有影响,这可能是酸性氧化溶解了煤基炭的灰分使孔隙结构发生改变.Beohm′s滴定发现HNO3氧化使表面羧基增加明显而(NH4)2S2O8氧化使表面酚羟基和内酯基含氧基团增加较多并由FT-IR图谱得以证实.质量滴定和Beohm′s滴定结果表明通过测定PZC值可方便指示出表面的酸碱性。  相似文献   

7.
依次用体积比为1:2的甲醇/四氢呋喃和二硫化碳(CS2)/四氢呋喃混合溶剂对新疆黑岱沟(HDG)煤进行彻底萃取.在40℃和60℃下用30%双氧水溶液氧化得到萃余煤,用GC/MS分析了反应混合物中的水不溶物的CS2可溶物(A)和水溶液的苯可溶物(B),并用FTIR分析了反应混合物中水溶液的苯不溶物(C),以寻求煤的高附加值利用及其大分子结构信息.结果表明:在A中均检出多种羧酸和长链烷烃,在60℃下氧化所得A的收率较高,且其中含氧化合物的种类更多;在40℃下氧化所得B中只检出蒽和少量直链烷烃,在60℃下氧化所得B中只检出少量的蒽;C中羟基和取代芳环含量较高,只是60℃下氧化所得的C的收率更高,且含羟基更丰富.  相似文献   

8.
氧化-萃取耦合模拟油品深度脱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分别溶有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的正辛烷溶液为模拟油品(硫含量均为1 540μg/g),以WO3/ZrO2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萃取溶剂,考察氧化-萃取耦合工艺参数对BT和DBT脱除率的影响,确定模拟油品氧化-萃取耦合脱硫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氧化-萃取耦合脱硫机理。结果表明,在氧化-萃取耦合脱硫优化条件下,即耦合脱硫温度60℃,耦合脱硫时间90 min,氧化剂用量V(油)∶V(H2O2)=33.3∶1,催化剂用量0.02 g/mL油,萃取溶剂用量V(溶剂)∶V(油)=1∶1,此时BT和DBT脱除率分别达到92.40%和97.46%。  相似文献   

9.
蒽醌法过氧化氢合成中氧化与萃取集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行设计的喷射萃取塔中研究了空塔和填料塔内以纯水为萃取剂对蒽酯法过氧化氢合成中H2O2的液液萃取,气液液喷射萃取及氧化与萃取集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萃取内,萃取剂用量对液液萃取过程H2O2的萃取率影响很小。空塔内喷射过程中塔的传质单元高度随喷射气体及分散相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分散相流量下,喷射萃取的传质单元高度比液液萃取代1/2-1/3。喷射萃取过程中H2O2的萃取率比液液萃取提高2-3倍。蒽酯氢化液的氧化与蒽酯氧化液的萃取集成研究结果表明,填料塔集成萃取率与单纯喷和喷射萃取率接近,最佳氧反应与氢化液流量为8左右,实现了过氧化氢的原位萃取。  相似文献   

10.
龙口褐煤萃取后的微孔结构及化学组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煤萃取后的小分子相的赋存方式及其变化规律,用不同溶剂对龙口褐煤进行了分级萃取.采用压汞法测试了萃取前后褐煤的微孔结构,通过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法测定了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原煤中小分子相是以“连续相”均匀混杂、互相交织的形式填充或吸附在煤的孔隙和大分子网络结构中.萃余物中的中,大孔多,不同孔径段的孔隙呈现间断性分布,揭示了小分子相的“断续性”的赋存方式;萃余物中的C,H元素含量均小于原煤,随着萃取级数的增加,C元素含量趋于增大,H元素含量趋于减小.H元素含量减小趋势要比其它元素明显很多,其变化更能反映萃取后小分子相的溶出行为;随着萃取级数的增加,萃余物中不同孔径段间的孔比表面积大小趋于接近,表现为比表面积参数在不同孔径段的“均匀化”程度增强.  相似文献   

11.
光催化氧化法降解丁醛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以TiO2 半导体为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丁醛废水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CODCr4 0 0 0 0mg·L- 1左右的丁醛废水 ,经 30 0W高压汞灯照射 3h ,COD的去除率为 85%~ 92 %。同时还研究了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光照时间、温度、初始pH值、加入空气和H2 O2 等多种因素对光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石墨电极电解含氯化钠的壳聚糖溶液,考察电流密度、温度、氯化钠浓度、初始pH、初始壳聚糖浓度、极板间距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不同条件对于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表明电化学间接氧化法可以有效降解壳聚糖,最佳的试验条件为:电流密度0.8 A.dm-2、温度60℃、氯化钠浓度25 g.L-1、pH值4.5、壳聚糖浓度16 g.L-1以下,极板间距3 cm~4 cm.  相似文献   

13.
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0-330℃温度范围内研究锡林浩特褐煤的超临界甲醇解,考察反应温度、时间、压力、溶煤比和醇解次数等对锡林浩特褐煤在超临界甲醇中可溶物收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可溶物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在310℃下进行超临界甲醇解,锡林浩特褐煤热溶物收率高达39.5%,其可溶物主要由酚类、芳烃、酯类、正构烷烃及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组成。  相似文献   

14.
先锋褐煤经四氢萘高温热溶得到热溶残煤,在40℃温和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水溶液氧化热溶残煤,计算氧化残煤和气体产物CO2的收率.结果表明,该条件下热溶残煤氧化反应性很高,产生了大量的水溶性产物;结合元素分析和FTIR等分析手段对热溶和氧解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热溶过程中脂肪烃易被抽提,得到芳香度更高的热溶残煤,且氧化过程引入了含氧官能团,水溶性产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羧酸;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氧解水溶液进行富集分离,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并进行GC/MS分析,发现水溶性氧解产物中含有大量短链二元羧酸,同时还发现相当含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和苯甲酸.  相似文献   

15.
光助氧化法降解印染废水的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光助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单纯的紫外光光照时间、H2O2浓度、印染水溶液的初始pH值以及Fenton试剂中H2O2的浓度和Fe2 比值对CODCr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助氧化法对印染废水有比较好的处理效果,单纯紫外光照射6 h,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分别为68.8%和19.9%;当加入6 mmol/L H2O2并光照80 min后,两者分别上升为90.7%和74.3%;在同样的条件下,再调整废水使其pH=3,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高达92.8%和84.4%;加入Fenton试剂并保持Fe2 ∶H2O2=1∶5,尽管由于Fe2 及Fe3 的存在,脱色率下降为87.5%,而CODCr去除率升高到92.5%.  相似文献   

16.
Fenton反应处理染料废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Fenton氧化反应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对Fen-ton反应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探讨,内容包括:Fenton氧化反应的机理;Fenton氧化技术单独应用于染料降解处理中的研究;Fenton氧化技术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染料降解的研究;Fenton氧化技术的前景与展望等.  相似文献   

17.
2,4-DCP的电化学降解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4-二氯苯酚(2,4-DCP)的电化学氧化降解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对2,4-二氯苯酚(2,4-DCP)模拟废水的电化学氧化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外加电压、支持电解质浓度、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对电解效果的影响,确定电化学氧化降解2,4-二氯酚的较佳条件.结果外加电压为5 V、电解质为Na2CO3,浓度为0.02 mol/L、pH值为3.1、极间距为15 mm、曝气强度0.15 m3/h,2,4-DCP去除率达80%以上;通过曝气加强传质能有效提高降解效率;酸性条件下有利于2,4-DCP的降解;当溶液中含有Cl-、CO32-离子时将有利于2,4-DCP的降解.结论电化学氧化法能够有效降解污水中的2,4-二氯苯酚,降解效果受pH值影响较大,加强曝气传质可有效提高降解效率,较低操作电压和支持电解质浓度,有助于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利用正交设计法和自制的固定床光催化反应器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去除色度和CODcr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固定床光催化氧化能有效降低实际印染废水的CODcr和色度,在300 W紫外光灯照射下,pH值为6和光照时间120 min时,适当投加H2O2其去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分别应用TiO2光催化氧化和Photo—Fenton氧化两种高级氧化技术降解环境新型污染物——人工甜味剂糖精钠(SaccharinSodium,SAC)。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糖精钠浓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降解糖精钠,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并得出该体系最佳条件:500W汞灯、0.04gTiO2和DH=7。Photo.Fenton体系降解速率受糖精钠的初始浓度、H2O2浓度和Fe2+浓度配比的影响,体系的最佳浓度配比为:CSAC:CH202:CF,e2+=5:60:1;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逐渐降低,最终降至92%左右,说明降解过程中有机物被矿化或被转化为CO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电化学氧化法对水体中的对氯苯酚的降解效果.方法以对氯苯酚溶液为模型污水,通过静态试验研究支持电解质浓度、初始质量浓度、外加电压、初始pH值、不同的反应体系等对电化学氧化降解对氯苯酚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处理对氯苯酚污水的较佳条件是:外加电压为5V,电解质浓度为0.03 mol/L,初始pH值为2.9,极间距为15 mm.对氯苯酚的降解效率可达80%以上,初始pH值对对氯苯酚的降解效果影响较大.结论电化学氧化法能够有效降解模型污水中的对氯苯酚,加强传质可有效提高降解效率,较低的操作电压,有助于降低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