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  孙尧 《华中建筑》2011,29(9):60-64
吉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规划设计以“交流-共享”为主要规划理念,构建了生态环境和人文要素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运用了“生态-人文”相结合的模式,将校园规划作为一种动态过程研究校园的弹性生长;通过引入连续有机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类景观小品,体现交通类院校的特色.规划在注重传统校园空间形态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大学校园规划不仅应重...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多样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校园开放空间(Openspace)是师生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大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校园规划应努力创造多样化与富于特色的开放空间,以满足校园功能需求和提升校园环境品质。笔者主持的曲靖师范学院新校区规划在开放空间多样化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的城市设计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大学城及大学新校区的研究,讨论了城市设计思想在大学校园设计中的作用,提出了校园设计策略的概念.强调策略性因素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并以实践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代、社会、人文以及自然环境成就并影响着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物质载体,校园的空间结构、标志性建筑、景观等方面充分重视并合理地反映校园的文化性、地域性特征。内蒙古艺术大学新校区的规划建设在解决老校区教学空间严重不足的同时,需要探索建设符合艺术教育特征的校园空间。规划设计尝试探索与内蒙古地域景观人文特征相适应的大学校园。校园规划根植于地域空间景观特征,自然生成自由组团式布局的校园,形成与草原融合共生的“草原聚落”。校园景观设计将“安代舞”中优美的线条提取为景观步道,并将草原上蜿蜒的河流生成到校园中,让校园成为地域景观的经典缩影。在豁然开朗的草甸,建筑局部底层架空,形成属于近地空间的丰富生活。在每个细节上,营造深具人文关怀精神的无障碍校园和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5.
李小云  杨坤 《安徽建筑》2007,14(2):22-23
校园广场是构成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文章在我国大规模大学城建设热潮的背景下,针对大学校园广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广场的位置、空间尺度、围合感、空间再划分、边界、环境小品和设施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校园广场人性化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初美国Lawn式校园规划日渐成熟,它以其规整有序、自由开放的鲍扎式空间受到欢迎,成为19至20世纪美国校园的主导模式,并随着文化交流,于20世纪初来到中国。近代中国的校园规划在延续其基本构图形制的同时,也着力寻求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下的现代大学校园规划形制。对这一过程加以研究有助于有效建立我国校园规划在世界规划历史中的位置,理解校园规划方案的历史、人文、社会内涵,为如今不断扩张、兴建的大学校园规划提供历史思考,为制定现代大学校园的保护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子颖  林忠 《福建建筑》2013,(11):31-33
在校园新区规划中如何结合地理环境特色与学科建设,既能满足未来校园发展,又能满足人文理念的传承,“融合”的理念是校园规划的出路,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本文以福建华南女子学院大学城新校区规划设计案例进行实践分析,从建筑规划、功能流线,绿色生态以及人文关怀等方面总结.探寻校同规划在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某高校新校区的总体规划与设计实践,针对高校新校区规划建设中产生的校园建设与城市发展、校园与城市共生、校园与城市资源共享的问题,依据空间类型学的设计原则对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组织进行引导,提出新的规划思路和模式——规划一个既有开放的校园空间,又与城市互动融合的开放型城市校园。  相似文献   

9.
西南交大犀浦新校区,在环境、建筑、人、场所的塑造有较为独到之处.大学校园的开放空间对于师生们平时的学习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能更多地满足师生们学习及精神上的需求.学生们在校园里的活动与校园开放空间的互动之间所形成的“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更好地体现了人在场所中的活动意义,将人与自然生态,人与人的和谐关系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10.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的规划是大学校园规划中最有特点的代表,它以网络式的格局来进行规划,摆脱了以往大学校园各院系分开的常规,在规划手法上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是一个用水稻、作物和当地野草等最经济的元素来营造一个校园环境的案例。试图对庄稼、野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让学生在一个现代城市环境中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自然的过程、四时的演变、作物的春秋和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感受历史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15,(5)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新校区是一个新近落成的现代化校园。其规划设计在尊重老校区格局的基础上,将校园文化与历史文脉融入新校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对规划、建筑、景观设计理念的论述,并结合大量实景图片加以佐证,充分说明了大学校园文脉传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某学院新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过程,结合基地的现有状况,充分考虑校园空间序列感与方向感的结合特点,采用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满足大学校园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并体现了地域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大,新校区的建设涌现出了很多新的规划理念。陕西省商洛市商洛学院丹江校区的规划设计即是一次对于"山水校园"理念的有益尝试。文章以该校区的建设为例,分析了在商洛市建设山水校园的适宜性,阐述了方案如何在规划、建筑、景观三个层面实践该理念,并探讨了如何将校园规划设计与地域城市风貌有机结合,建设出物质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新时代的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多以轴线统筹校园整体布局和空间形态,其中岭南大学是美国布扎式规划在中国校园建设中运用的典范,以南北轴线空间最为突出。但在近年的校园更新中,如何诠释和展示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档案研究、社会情境分析和实地调研等方法,从社会变迁的视角,研究轴线空间的演变及其文化建构的特征和动因,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的形式、功能和特征,探讨近代以来我国大学校园建设的社会价值取向变迁。发现岭南大学校园轴线空间通过节点营造赋予轴线使用、体验和象征意义。影响轴线空间文化建构的主要因素是时任政权、多元文化和社会思潮。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校园轴线与整体空间关系的理解,完善对校园轴线空间的多元价值认知,并为我国校园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窦建奇  王杨 《华中建筑》2005,23(3):48-50
该文通过对东北大学副城新校区规划设计国际投标方案的剖析,提出在现代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的创建中,应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建筑群体设计的整体性、时代性和文化性。并进步从细胞生长脉络、校园整体空间轴线网络、校园空间形态和地域文脉的传承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成立于1895年的天津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大学.建国以后,天津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随着教学科研的规模扩大和层次提升,现有校园逐渐显现出面积和空间的不足,限制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此情况下,天津市政府与教育部签署了共建天津大学新校区的框架协议,在海河教育园区总体规划中为天津大学提供2.5km2用地建设新校区,教育部也将其纳入基本建设规划,在"十二五"期间给予重点支持.面临这一发展机遇,天津大学新校区将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进行建设,其中一期建设规模为80万m2,二期建设规模为45万m2,累计建设总量为125万m2,容积率为0.5.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高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扩大、调整、改建、新建等各项任务,科学适宜的校园规划是决定大学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结合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对当前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中的景观环境、建筑布局、空间尺度进行探讨,并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为今后大学新校区规划建设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周南中学新校区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诠释校园是育人的空间,在校园设计中应注重人文塑造。  相似文献   

19.
蔡瑞定 《华中建筑》2014,(6):137-14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应更关注使用者的环境及行为特征,充分研究校园空间形态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关系,并将各要素整合形成多元有机的校园空间秩序,以提升校园空间环境品质和精神内涵。该文以深圳大学西丽新校区设计为例,从分析场地特征入手,阐释以环境、人文、教育机制等三方面要素作为设计依据,分析要素的整合和空间塑造的过程,形成了具有迎合本土特征的校园空间形态,回应当前新教育理念和开放的教学思想,建构具有场所意义的校园空间,探索新的教育机制下新的建筑形态。  相似文献   

20.
将聚落视角下的大学聚落理论,引入到大学校园规划中.以四川职业艺术学院新校区规划为例,以大学聚落的新特点为指导,论述了校园规划中,如何尊重历史文脉、营造氛围良好的交往空间的新思路,并以此提升大学校园的气质与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