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某重型车辆在试验场强化耐久路可靠性试验中发生的转向节臂锥体根部断裂问题,从材料组织结构特性和工艺装配精度角度考虑,对转向节臂断裂故障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断裂口附近粘贴全桥弯曲应变片并布置与转向系统关联的测试传感器,采集断裂部位的弯曲应变、侧向加速度及转向横拉杆位移等试验数据。依据缺口根部循环应力-应变滞回环曲线方程及诺伊贝尔(Neuber)原理,将测试的名义应力载荷转换成断裂部位的局部应力-应变响应,利用曼森-科芬(Manson-Coffin)平均应力修正方程计算断裂位置的疲劳寿命和损伤。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转向节臂材料特性满足设计技术条件,而工艺装配锥度及表面粗糙度不满足图纸设计精度,转向节臂与转向节的装配接触面积只达到30%,导致转向节臂锥体根部产生局部高集中应力,最终发生弯曲低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2.
本文设计了用于转向节臂等零部件进行强度试验的电液伺服加载系统,建立了系统数学模型和传递方块图,再进行系统仿真,得出了加载系统的响应曲线,论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构建一个性能优良的加载装置。  相似文献   

3.
针对日益突出的汽车转向节疲劳损伤问题,应用CAE技术建立了汽车转向节的实体模型,并对汽车转向节的各种工况开展了静强度分析,通过施加载荷分析得到了汽车转向节的应力结果,然后应用有限元方法对汽车转向节设计模型进行了疲劳分析,得到了相对可靠的零部件预测寿命。利用疲劳试验装置对分析结果满足设计要求的转向节进行了疲劳耐久性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静强度分析以及疲劳寿命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汽车转向节疲劳分析是可行的,对完善汽车零部件设计开发流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宇  孟慧杰 《机电技术》2014,(6):104-106
汽车转向节臂与转向拉杆由圆锥柱销相连接,它们之间作用有非均布的载荷,分别构造对称三角函数载荷、多项式函数载荷和余弦函数载荷3种不同形式的载荷,应用APDL实现非均布载荷的施加,对转向节臂的强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在应力变化较大区域提取出了定义的3条路径上的应力变化规律,通过电测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各路径上相应位置测量点的应力值,对比模拟值与实验值可知余弦函数载荷的模拟值与实验值最接近。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台架载荷谱对转向节的疲劳损伤影响规律有所不同,因此探求精确的载荷谱编辑方法仍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经过校验后试验场载荷谱为数据来源,简化了冗余的转向节耐久规范;通过悬架运动学及柔顺性(Kinematics Compliance, KC)试验和虚拟迭代法,从静态与动态验证了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采用时域编辑法,生成了保留时域与频域特征的转向节台架随机谱;基于损伤等效原则创建了转向节四级台架程序谱;从统计转向节关键点各方向的伪损伤值占比出发,以转向节模态试验验证后的有限元模型为载体,搭建了转向节多轴虚拟台架;应用模态应力恢复法,讨论分析转向节虚拟台架下的原始谱、台架随机谱、台架程序谱对其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激励下的转向节疲劳损伤分布保持一致,台架随机谱与台架程序谱较原始谱最大损伤比分别为0.75和1.7,验证了台架载荷谱编辑方法的准确性,说明了转向节虚拟台架的工程实用性;最后,通过虚拟台架传递矩阵确定了引起转向节疲劳损伤的载荷与道路类型,为结构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转向节是关系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零件,其疲劳性能需要经过试验验证,合理的装夹方式是试验有效的前提。以某型号的转向节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算得出在相同工况下采用两种不同装夹方式的转向节的受力状态,通过对比受力状态验证两种装夹方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模拟悬架的装夹方式与完全固定的装夹方式下转向节的受力状态差异较大,在疲劳耐久试验中采用模拟悬架的装夹方式可使转向节受力状态更接近实车状态。  相似文献   

7.
重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具有投入高、批量大、价格低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其零部件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制造精度相对较高,因而加工工艺设计方案对于汽车的生产尤为重要。汽车转向节臂在汽车的转向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要改变其行驶方向。通常,当车辆在转向时,驾驶员对转向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重型汽车尿素箱支架进行道路载荷谱采集和CAE分析,总结一套适用于重型车辆支架疲劳验证的台架试验规范。首先在试验场完成了尿素箱支架载荷谱采集,分析支架在各种道路下的受力工况,并对改进前、后的支架结构进行仿真分析,然后根据功率谱在电磁振动台上进行振动疲劳试验,通过台架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支架满足设计疲劳寿命要求。总结的试验方法对结构件具有普遍适用性,能够指导结构类零部件新产品的开发与疲劳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9.
重载汽车转向节臂结构复杂,承受弯扭组合变形的作用,强度分析至关重要。通过ANSYS软件对汽车转向节臂在承受非线性载荷时进行模拟分析,采用参数化命令得到了转向节臂的等效应力分布规律。通过修改应力值较大区域处的圆弧半径,对转向节臂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模拟显示,改进后的结构应力分布较为合理,最大应力值明显减小,为转向节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具有投入高、批量大、价格低和技术要求高的特点,其零部件结构一般都比较复杂、制造精度相对较高,因而加工工艺设计方法对于汽车的发展尤为重要。汽车转向节臂在汽车的转向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经常要改变其行驶方向(转  相似文献   

11.
桥式起重机主梁变幅疲劳寿命试验载荷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鹏 《机械强度》1991,13(3):34-36,59
通过对实测的桥式起重机主梁应力—时间历程的统计分析处理,得到了主梁的应力幅谱。并说明了主梁变幅疲劳试验八级程序加载应力幅图的编制。  相似文献   

12.
车身台架疲劳试验程序载荷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一种能简化加速车身台架疲劳试验的程序载荷谱编谱方法。基于试车场实测路谱准确获取车身连接点随机载荷谱,并简化为车身转矩载荷谱。应用雨流计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得到均幅值载荷分布规律,其中均值服从正态分布,幅值服从威布尔分布;编制程序载荷谱并简化。应用有限元法和疲劳分析理论对车身疲劳寿命进行预测,从疲劳所用时间和行驶里程两个方面对危险部位寿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身连接点随机载荷谱和编制的程序载荷谱的作用下,车身的损伤分布及大小基本一致,验证程序载荷谱的有效性。所提出的编谱方法对其他车型的车身台架疲劳试验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速疲劳试验的疲劳编辑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疲劳编辑技术可用来预估零部件疲劳测试周期,浓缩载荷信号以加速在实验室里用单通道、、多通道等技术进行的疲劳耐久性试验。结合一个实例介绍了多种工程上常用的疲劳编辑技术的思路及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泵车底架长期处于高应力幅值的交变冲击载荷下,结构产生疲劳破坏从而引发泵车倾翻的安全问题,基于随机变幅载荷下结构疲劳累积损伤理论,提出了基于有限元分析与应力试验的结构设计,以及基于全工况随机载荷谱采集处理与疲劳累积损伤试验验证评估技术的精细耐久性设计验证方法,通过底架结构应力试验与疲劳试验进行试验验证.泵车底架结构可...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疲劳/断裂加速试验载荷编制的损伤当量折算方法,使用方法编制的加速试验载荷谱能大大压缩试验时间,并保证加速谱与原谱对构件造成的损伤等效,从而使试验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郦明  鲁三才 《机械强度》1990,12(4):46-48,45
讨论了如何由较短的实测载荷时间历程来推断汽车整个寿命期内的最大载荷,以及在典型工作环境中,如何估计实测载荷时间历程的最短里程。以国产汽车的实测结果为例,讨论并比较了从累积频次分布的外延来进行极值推断和利用极值分布进行极值载荷推断这两种方法。以第二种方法精度较高,而且可以得出极值载荷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7.
汽车转向节强度与多轴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节常因多轴载荷的反复冲击而产生疲劳裂纹或完全断裂,必须对其进行强度校核与疲劳寿命预测,但由于在新车型的研发初期无法获得作用在转向节上的真实载荷,即无法进行台架试验,所以如何利用CAE技术对其进行强度校核与疲劳寿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越过不平路面、最小转向半径和紧急制动三种典型工况,对车轮进行受力分析;同时利用Adams/Car分别提取作用在转向节上的动、静载荷;然后利用Nastran对其进行静强度校核,FEMFAT对其进行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转向节满足静强度与疲劳强度设计要求。基于典型工况的载荷提取、强度与疲劳寿命预测,为及时发现转向节设计缺陷、优化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推车机牵引臂由于受到较大载荷作用导致开焊的问题,并根据推车机的工作载荷和实际使用工况,对改造前后两种推车机牵引臂,进行疲劳分析和寿命计算,从而论证了推车机牵引臂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微型客车的设计要求,对微型客车转向节进行了强度与疲劳寿命分析。在强度分析中,对转向节在越过不平路面、紧急制动、转向侧滑,以及组合工况下进行了静态强度分析,并基于D级路面激励曲线进行了动态强度分析。通过强度与疲劳寿命分析,验证了微型客车转向节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分析、截面观察和有限元模拟三方面研究了某汽车转向节臂断裂的原因,确定其断裂为疲劳断裂.采取了加大过渡圆角、改善表面加工质量的改进措施.经过试验证明,这些措施切实提高了转向节臂断裂面处的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