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广  吴伟 《岩性油气藏》2015,27(1):14-20
在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配置关系分析,对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主要存在4种油气成藏模式:1源内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次凹南一段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南一段烃源岩内发育扇三角洲前缘砂体;2源外侧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斜坡带上南屯组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发育连接斜坡带上的断层圈闭与次凹南一段烃源岩的砂体输导体系;3源外侧基岩裂缝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与次凹南一段油源区侧接的古潜山基岩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发育与次凹油源区侧接的基岩潜山;4源上断层圈闭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分布于次凹南一段油源区之上的大磨拐河组和部分南二段地层中,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为次凹南一段油源区长期发育与大磨拐河组及部分南二段地层连接的断裂。  相似文献   

2.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认为: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南二段油藏主要为分布在断阶带、断鼻和洼中隆上的断层油藏;南二段油藏分布受南一段源岩分布范围、断陷中断阶带和洼中隆的位置、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分布、早期伸展断裂沟通生油岩与储层程度等4个主要因素控制;油气成藏模式为洼槽中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气在浮力作用下,通过早期伸展断裂错断与南二段储层侧接,向断阶带或洼中隆上的断块和断层—岩性圈闭中运移聚集成藏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塔南凹陷油气成藏条件与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南凹陷位于蒙古国塔木察格盆地,为中生代断陷盆地.东断、西超的箕状断陷具有断陷结构简单、多凸多凹、凹隆相间的构造格局,形成了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的特点.铜钵庙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南屯组水下扇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在中、西部,断裂隆起区和陡断带易形成以构造控制为主的油藏,而缓坡区和洼槽区多形成以岩性控制为主的油藏.构造沉积背景、烃源灶、不整合面和不同级别的湖泛面控制了油气在平面和纵向上的分布.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深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洼槽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其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塔南凹陷为靶区,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主干边界断层的断距—距离曲线、断距—埋深曲线、洼槽剖面地层沉积特征和洼槽间横向背斜发育特征,利用最大断距回剥法恢复断层演化史,明确古洼槽的分布,解剖塔南凹陷内洼槽的构造演化规律,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洼槽对有效烃源岩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断距—埋深曲线和生长指数,厘定了塔南凹陷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期次,确定了南一段上和南二段沉积时期为洼槽主要演化时期;结合主干边界断层生长机制(孤立断层生长机制和断层分段生长连接机制),将塔南凹陷内洼槽演化模式分为孤立断层控洼和分段生长断层控洼两种演化模式;依据洼槽不同演化模式将南一段上洼槽控源分布方式分为孤立洼槽控源分布和分段生长洼槽控源分布,同时主干边界断层的活动控制了有效烃源岩可容空间的形成和演化;塔南凹陷油气分布和纵向含油面积统计结果表明,含油富集区在平面上呈“马铃薯状”分布于有效烃源岩范围内并沿主干边界断层展布,纵向上主要分布在南屯组和铜钵庙组内。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海塔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南屯组一段(K1n1)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1n1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K1n1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相类型,南一段下亚段(K1nL1)与南一段中亚段(K1nm1)沉积时期受盆地初始裂陷期影响,主要发育西部缓坡物源控制下的长轴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一段上亚段(K1nu1)沉积时期受盆地强裂陷期影响,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此时盆内次级控陷断层受拉张作用发生翘倾而形成大规模反向断层。源储互层的生储组合特征、反向断层下盘的构造高部位、"翘-储"形成的扇三角洲前缘优质储层和"断-壳-扇"组成的油气优势输导通道共同决定了研究区西部次级凹陷中洼槽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沔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白庙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总体格局,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油源断层沟通烃源岩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中始新世-中新世喜山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油气充注,圈闭发育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研究认为,烃源岩、储层质量、油源断层及其构造带分布是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杨林尾-汊河口油气成藏组合体系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和彭场-白庙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开先台地区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7.
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根据沔阳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分析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为白庙生烃中心控制油气藏分布总体格局,储集层质量影响油气藏的形成,油源断层沟通烃源岩有利于油气运移聚集成藏,中始新世-中新世喜山活动控制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及其油气充注,圈闭发育带的分布决定油气藏的具体分布。研究认为,烃源岩、储层质量、油源断层及其构造带分布是沔阳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杨林尾-汊河口油气成藏组合体系断阶带西南部周家湾断鼻群和彭场-白庙油气成藏体系组合开先台地区是勘探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南堡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区带划分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属断陷型富油气凹陷,以往的油气发现集中分布在构造圈闭中,近年新发现-批岩性-地层油气藏.以富油气断陷盆地"满凹含油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依据,以油气成藏组合为区带划分单元,利用油源断层构造图、沉积相图、有效主力烃源岩分布图和油气勘探现状图"四图叠合"进行区带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纵向上发育源上、源内、源下三大一级油气成藏组合体,平面上源上东营组一段油气成藏组合发育八大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四大油气有利区带;源内东三段上亚段油气成藏组合发育六大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四大油气有利区带;源下前第三系油气成藏组合划分为两大区和10个油气富集区带,评价出五大油气有利区带.图10参19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科  张研  方杰  王君  刘冬民 《石油学报》2015,36(3):337-346
岩性油藏是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和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但对其成藏规律的研究和认识程度仍然较低,极大地制约了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基于测井、地震及物性分析等资料,通过油藏解剖和成藏条件分析,系统研究了贝尔凹陷不同洼槽岩性油藏成藏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认为岩性圈闭、储层物性以及输导通道是该区岩性油藏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断裂坡折带控制岩性圈闭的发育,即在垂向上,断裂坡折带类型控制砂体类型,主要发育断崖型坡折带形成的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的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的扇三角洲砂体等岩性圈闭;在平面上,断裂坡折带的平面样式控制砂体的空间展布,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展布形态。砂岩储层临界物性控制岩性圈闭的成藏,只有当砂岩储层的物性高于临界物性时岩性圈闭才具备成藏条件。"断层-轴向砂体"控制岩性油藏的分布,特别是控砂断层下降盘扇三角洲砂体的轴向部位是油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在玛湖、沙湾、阜康、东道海子等凹陷的上二叠统发现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群),形成了全盆地整体突破的良好勘探局面。基于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构造背景、供烃基础、储集性能、圈闭与保存条件等地质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盆地断坳转换期不整合之上发育的低位体系域砂砾岩体、扇三角洲前缘相带及优质甜点储层是全盆地源上它源型油气大面积聚集成藏、局部高产富集的物质基础。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3大成藏主控因素:中-下二叠统规模优质咸化湖相烃源岩提供了坚实的油气资源基础;断裂-不整合立体输导体系为油气运移、大面积聚集成藏提供了重要保障;环凹大型斜坡区发育的不整合为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与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的"源储分离型——超覆-削截复合"油气成藏模式和盆地东部上二叠统的"源储紧邻型——低位超覆"油气成藏模式。以该研究认识为指导,指出玛湖凹陷南斜坡、沙湾凹陷西斜坡、盆1井西凹陷东北斜坡、东道海子凹陷北斜坡和阜康凹陷东斜坡是准噶尔盆地上二叠统大面积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发现区.经过20多年的油气勘探,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勘探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是该凹陷地质条件相当复杂,影响油气成藏因素较多,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在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4个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烃源灶控制着油气藏规模、数量与分布;沉积岩相控制着油气富集和分布;区域盖层越厚,其下储集层富集油气概率越大;断裂作用对圈闭含油气性变化的影响十分显著.通过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贝中次洼及乌东斜坡带是下步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3.
准中1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主要发育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侵体系域的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受盆地构造面貌控制,该区主要发育岩性圈闭。研究区主要烃源岩为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二叠系暗色泥岩,储层发育多套多类型储盖组合;走滑断层作为油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优势通道,古构造低势区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方向,有利方向上的岩性圈闭控制油气富集。准中1区块深洼区岩性圈闭具有二叠系源岩供烃、花状油源断层垂向输导、低势区岩性圈闭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下一步勘探应重点考虑油源断裂与古构造匹配良好的岩性圈闭发育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已发现的油藏几乎都与断层相关,据此将油藏分为4大类10小类.通过对断层相关型油气藏系统统计和研究发现,断层油气藏成藏主要受断层垂向断距(L)、储层砂岩视厚度(R)和盖层泥岩视厚度(M)3个因素控制.3个因素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决定了1个断层圈闭能否聚集油气,据此提出断层相关型圈闭三元耦合控藏评价方法,分析了6种砂泥对接模式下断层相关型圈闭成藏的差异,认为当M>L、M>R时1个断层圈闭成藏条件最好,反之圈闭成藏条件较差.通过对乌尔逊-贝尔凹陷南屯组二段142个断层圈闭的储层砂岩视厚度、盖层泥岩视厚度和断层垂向断距统计分析,应用三元耦合控藏模式对断层型圈闭进行了初步含油气性评价,提交有利圈闭10个,为研究区下步勘探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在对准噶尔盆地中部4区块头屯河组烃源岩及充注期次、超压及油源断层等成藏要素配置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系数和断层启闭系数定量评价研究区断层输导的有效性、断层与砂体的有效配置,认为研究区油气输导呈"工"字型分布,油源断层和圈闭的有机耦合是头屯河组油气成藏的基础,构造运动使断层开启,生烃增压,油气沿油源断层向上运移,是其成藏的关键,据此建立早期充注—超压驱动—断层沟通—幕式成藏的油气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头屯河组油气来自八道湾组,且发生2期油气充注,油气成藏过程可分为3幕。头屯河组油气成藏与分布受八道湾组烃源岩生烃范围和油源断层控制,且距油源断层越近越容易成藏。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的油气分布,应用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通过盆地构造建模恢复古地貌特征,明确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及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铜钵庙组沉积期,塔南凹陷具有"泛洼槽多物源"的特征,物源主要来自NW-SE向扇三角洲和WS向凹陷古隆起。南屯组沉积期全区发育4个规模较大的沉降中心,从西次凹逐渐向凹陷中心发生迁移。②铜钵庙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沉积,凹陷内部古隆起控制了冲积扇的形成与分布。南屯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湖相沉积,古隆起、古坳陷分别控制了近岸水下扇的形成与烃源岩的展布范围。③塔南凹陷古地貌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古隆-坡控储、古坳陷控源、古断-坡控藏"。西部为"源-储对接"、"古断-坡"组合控运聚的构造油藏,东部为陡坡控制下以近岸水下扇和湖底扇为储集体的岩性油藏,古地貌演化特征和"古断-坡"组合对源、储空间配置及油气运聚起决定性作用。该成果对认识塔南凹陷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分析,剖析了构造演化对成藏组合时空展布的控制作用,开展了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及油气差异富集研究,构建了X凹陷主要成藏模式。研究表明:(1)东海盆地X凹陷新生界划分为上部(柳浪组、玉泉组、龙井组)、中部(花港组)、下部(平湖组)成藏组合;(2)X凹陷具有4种主要成藏模式,即凹中背斜带南部有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局部”富集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北部无晚中新世断裂破坏的“整装”背斜成藏模式、凹中背斜带西部中—小背斜翼部岩性圈闭“断-砂”耦合成藏模式、西部斜坡带平湖组构造-岩性圈闭成藏模式;(3)凹中背斜带南部强挤压区上部和中部成藏组合“局部”富集背斜、凹中背斜带北部中强挤压区中部成藏组合“整装”背斜、凹中背斜带西部弱挤压区中部和下部成藏组合“断-砂”耦合背斜-岩性圈闭、西部斜坡带下部成藏组合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有利勘探方向。近年来,在以上认识指导下新发现了凹中背斜带南部N271气田、凹中背斜带西部H11S、X31气田等,西部斜坡带X137、X251E、X196S/E、TX63等油气田,勘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塔南凹陷是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地区之一。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等资料,对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一段顶、底及内部可以识别出3个不整合面和2个湖泛面,最终将其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进而在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确定南屯组一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3种沉积体系。南屯组一段中、下部沉积时期,受盆地被动裂谷期“泛盆”沉积特征震荡式沉降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西部缓坡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南屯组一段上部沉积时期,受盆地主动裂谷期快速沉降影响,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此时盆内部次级控陷断层受北西-南东向拉张发生翘倾形成大规模反向正断层。源-储互层组合高效排烃特征、扇三角洲前缘高孔-高渗分流河道砂体和断层翘倾形成上升盘构造高部位共同决定西部次凹中洼槽反向断层下盘为油气富集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19.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具有圈闭控制油气分布、储层控制油气富集、储集物性及流体性质控制油气产能的基本特点,因此,不同类型圈闭发育及展布特征,对油气成藏乃至分布均至关重要。指出本区不仅存在不同类型构造圈闭,而且亦在多物源湖盆沉积的始新统流一段2个三级层序内,发育有陡坡(扇)三角洲、缓坡(扇)三角洲、凹中盆底扇或浊积体、(扇)三角洲前端经改造形成的滩坝及低位滨浅湖砂岩超覆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且这些不同类型非构造圈闭与油气运聚成藏条件配置良好,其中,尤以一号断层下降盘和二号断层下降盘中西段发育且易于识别的稳定沉降之缓坡(扇)三角洲、小型陡坡扇三角洲和高位浊积体等勘探潜力最佳。  相似文献   

20.
亚诺斯盆地Cabiona 区块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biona区块位于哥伦比亚境内亚诺斯盆地的前隆斜坡构造带上,是前陆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场所,具有较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在地层和构造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和沉积相研究,确定研究区主要目的层卡沃内拉组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以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沉积亚相为主,可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4种沉积微相。应用现代石油地质学理论,从输导体系、圈闭特征和油气分布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出远源复合输导,断层控制油气分布,构造位置控制油气聚集,储层物性影响油气富集的油气成藏模式,主要发育断背斜或背斜、岩性-断鼻、岩性-断层和断层-岩性4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