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京市市场出售的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5月从南京市浦口区、建邺区、鼓楼区以及玄武区的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以及牧场采集132份食品样品。按照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5类132份食品样品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出现可疑菌落率最高的食品种类为普通生肉及调味肉,其次为豆制品;针对不同地区同一种类的样品,农贸市场抽检食品中可疑菌落的发现率最高,从不同抽检时间来看,可疑菌落检出率最高出现在2017年第二季度。结论南京市市售食品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明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意识正逐步提高,但仍需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进一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2015年南宁市市售的动物源性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以及流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食源性疾病监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随机采集市售的不同种类的动物源性食品383份,按照国标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到的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K-B纸片法耐药试验和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从383份动物源性食品中分离到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试验结果发现,其中10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8株分离株对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检测到了4类耐药基因。结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存在引发食物中毒的风险;分离株的耐药试验结果可以为南宁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
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调查及存活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速冻食品由于其食用方便,风味独特等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其品种越来越多,速冻食品大多为有馅的生食品.由于制作工序多,稍不注意容易受到细菌污染,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污染,一旦污染很难消除,存在诱发食源性疾病的危险.为此,我们对外地生产在本市销售的和本地产的速冻食品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凡本地产速冻食品检出金色葡萄球菌的,对其生产状况作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餐饮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 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 为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1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对广州市5类500批次餐饮食品进行检验, 并经VITEK 2鉴定。结果 500批次餐饮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 检出率为1.80%, 其中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食品检出率分别为3.33%和3.00%。结论 广州市餐饮食品整体情况良好, 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安全隐患, 需加强对易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熟肉制品和凉拌菜、寿司等重点品种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6.
了解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污染情况,评估其潜在的风险,为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全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的市售肉制品中的SA进行监测,并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初步评价广东省熟肉制品中SA的风险。结果 2013年广东省729份市售熟肉制品中SA的检出率为3.3%,定量计数结果为<10~350 cfu/g,其中705份样品未检出SA(<10 cfu/g),24份样品检出SA(>10 cfu/g),24份阳性样品中SA的平均污染水平为10 cfu/g;4种熟肉制品中熏烧烤类熟肉制品的SA检出率最高,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污染水平较高,农贸市场是最主要的污染场所。广东省每年预计因食用熟肉制品导致SA的发病人数为24 002人,发生概率为2.3×10-4。结论 广东省市售熟肉制品存在SA污染,且初步评估显示致病风险较大,建议加强熟肉制品中SA的卫生监管,并进一步开展食品中SA的风险评估研究,以降低SA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温州市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分析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毒力基因分布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特征。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mini-VIDAS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分别进行肠毒素及其基因的检测,PFGE法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4类食品388份样品中有16份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12%,其中生畜肉和生禽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3.89%(5/36)和11.11%(4/36)。所有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100.00%,16/16),其次为红霉素(56.25%,9/16),多重耐药率为18.75%(3/16),未检出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及其基因检测阳性率均为56.25%(9/16),其中seb、seg基因检出率较高,均为37.50%(6/16)。PFGE图谱分为12种PFGE带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温州市食品中存在一定的污染率,且具有分子多态性、产肠毒素率及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的特征,提示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食品的污染情况 ,采集 6类 2 0 4件食品 ,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采用GB 4 789— 1994食品卫生检验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 ,用minVIDAS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肠毒素 ,用K B法进行药敏试验。在 2 0 4件食品中检出 4 4件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检出率2 1 5 6 % ,其中生奶的检出率最高 (39 39% ) ,生肉、水产品次之 (33 33% ) ,熟肉制品、乳制品检出率分别为 6 0 %和 5 0 % ,冰激凌中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4 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 2 7株产生肠毒素 ,占 6 1 36 %。在药敏试验中 4 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 10 0 %对苯唑西林耐药 ;93 18%对青霉素G耐药 ;86 4 0 %对阿莫西林耐药 ,对丁胺卡那、头孢三嗪、头孢唑啉、万古霉素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奶、肉、水产品的污染比较严重 ,特别是产生肠毒素的菌株存在着引起食物中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8年,采集大兴辖区內的10类食品,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茼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96%(67/56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6.79%,38/560),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57%,20/560)和沙门菌(11.61%,9/560).560份食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30.67%,23/75),其次为生肉(15.29%,39/255)、鲜冻水产品(5.45%,3/55)和熟肉制品(2.67%,2/75).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普遍,生牛奶、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及散装熟肉制品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0.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初级农产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按国标方法,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初级农产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生化鉴定,收集的菌株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血浆凝固酶基因coa,耐热核酸酶基因nuc,粘附素基因clfA和肠毒素基因sea、seb、sec、sed、see。结果 206份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检出率为20.87%;4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含有coa、nuc和clfA基因,而see基因全部缺失,其余4个毒力基因则表现为部分缺失。结论 本地区初级农产品中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生肉禽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比较严重,应加强监督管理;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均包含有coa毒力基因,可以作为一项检测其致病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PCR法扩增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基因以了解该菌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比较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肠毒素基因检出率差异.方法 合成sea、seb、sec、sed和see五种肠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用常规PCR方法扩增食物中毒和食品监测来源菌株中各自肠毒素基因,同时采用mini-VIDAS检测食物中毒来源菌株中肠毒素.结果 110株菌株中有3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27.3%,肠毒素基因阳性菌株均只检出1种肠毒素基因.其中来自2起食物中毒的14株菌株均检出seb型肠毒素和相关基因,检出率为100%.来源于食品监测样本的96株菌株中有16株检出肠毒素基因,检出率为16.7%,包括sea型4株、seb型2株、sec型4株、sed型6株.结论 在宁波市食品监测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携带的肠毒素基因主要有sea、seb、sec和sed四型,而seb型肠毒素是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所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模拟试验中回收草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佳方法,为以后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研究依据。方法对草莓进行不同类型的污染处理,于25℃条件下贮存,在不同时间点用不同样品处理方式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并计数。结果 0.1%蛋白胨水和去离子水作为菌体载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草莓上的生长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0.1%蛋白胨水作为菌体载体能更好的模拟真实污染情况并得到更好的回收效果。均质和振荡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回收效果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贮存条件下,草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在36 h内成倍增长。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草莓上生长模拟试验发现,载体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其他风险评估模拟试验中,也应考虑实际污染的各方面因素来设计方案才能得到最真实的试验结果,为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确定高危食品,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 的检测技术要求,2011 - 2015 年在延边地区的几个监测点采集食品样品1069份,对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定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铜绿假单胞菌、蜡样芽孢杆菌的污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1069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5株,总检出率为10.76%.熟肉制品、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婴幼儿食品、乳及乳制品、速冻米面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三明治以及流动早餐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17.65%(3/17)、15.79%(3/19)、11.76%(4/34)、34.48%(10/29)、33.80%(24/71)、40.00%(12/30)、6.67%(1/15)、42.86%(6/14)、58.33%(7/12)、10.00%(1/10)和71.43%(10/14);2011-2015年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分别为0.94% 、1.87% 、6.83% 、0.65%、0.19%。【结论】 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饮用水和流动早餐是延边地区食品的主要污染品种,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熟肉制品、凉拌菜、熟制米面制品和婴幼儿食品可能导致较高的食源性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问题。食源性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使用可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对保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现如今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其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免疫学、生物学、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基于生物技术在食品中致病菌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进展,并提出双功能抗体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前景,以期为食品致病菌的微生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提供方法以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查明一起学校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防止事态蔓延,为类似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现场流行病学、食品卫生学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开展病例主动搜索、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判断本次事件的可疑餐次和食物.结果 通过开展主动搜索,共... 相似文献
16.
Ranil Coorey Denise Sze Hu Ng Vijith S. Jayamanne Elna M. Buys Steve Munyard Carl J. Mousley Patrick M. K. Njage Gary A. Dykes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2018,17(4):827-840
In recent decades, the demand for ready‐to‐eat (RTE) food items prepared by the food catering sector has increased together with the value of cook‐serve, cook‐chill, and cook‐freeze food products. The technologies by which foods are cooked, chilled, refrigerated for storage, and reheated before serving are of prime importance to maintain safety. Packaging materials and food contain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 cooling rate of RTE foods. Food items that are prepared using improper technologies and inappropriate packaging materials may be contaminated with foodborne pathogens. Numerous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e impact of deficient cooling technologies on the survival and growth of foodborne pathogens, which may subsequently pose a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s and cooling rates of the cooling techniques applied must be appropriate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pathogens. Food items must be stored outside the temperature danger zone, which is between 5 and 60 °C, in order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these pathogens. The cooling techniques used to prepare potentially hazardous foods, such as cooked meat, rice, and pasta, must be properly applied and controlled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is paper critically reviews the effects of cooling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food containers on the safety of RTE foods produced and sold through the food service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包芳珍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S1):7-9
为更好地评估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指标。方法 按GB 4789.10—2010方法检验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按JJG 196—2006对菌落平板计数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072×lgT(T-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数),k=2。结论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可更为准确地评价食品质量,确保出厂食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上海市市售即食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情况,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为即食食品风险评估、管理和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 年共采集上海市即食食品20类共10 521份食品样品,对菌落总数、大肠埃希氏菌计数2种卫生指示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定量或定性检验,并分析卫生指示菌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水平及关联性。结果 凉拌米面制品、沙拉、中式凉拌菜的指示菌污染水平较高,菌落总数均值分别为(5.13±1.43)lgCFU/g、(4.56±1.13)lgCFU/g、(4.26±1.75)lgCFU/g;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分别为(1.20±1.00)lgCFU/g、(1.47±1.41)lgCFU/g、(1.18±1.06)lgCFU/g。冷锅串串、沙拉、中式凉拌菜、熟肉制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27%、3.36%、2.71%、2.69%;副溶血性弧菌仅在生食动物性水产品(3.65%)、中式凉拌菜(2.58%)、熟肉制品(0.42%)中检出;米面制品中蜡样芽孢杆菌(7.51%)显著高于寿司(0.53%)(P<0.05)。菌落总数均值与大肠埃希氏菌计数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菌落总数均值与致病菌样品阳性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上海市生食食物、凉拌、夹心等最后一步加工工艺非加热的即食食品,卫生指示菌和致病菌污染水平较高,食源性致病风险较高,应重点防范。固体即食食品菌落总数计数水平与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