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从河川管理体制 ,河川管理经费 ,“河川管理者”的职责、监督与权限、违法处罚规定等方面概述日本《河川法》、《河川法实施令》及《河川法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对中日两国河川管理体制进行比较 ,提出了可以参考与借鉴的经验 .建议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河川管理法 ,为保持河川的正常功能 ,建立合理的河川管理与综合利用体系 ,防止或减轻洪水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维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9月16日,第18届海峡两岸多砂河川整治与管理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由黄河研究会、台湾逢甲大学、宁夏水利学会、中国保护黄河基金会共同主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水利专家学者围绕"河川整治与水管理"主题,在河流整治与管理、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村水利管理四个方面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台湾近年河川管理观念已转变为要求提升河川之环境质量、资源利用及环境生态之永续发展,将加强河川环境管理列为重要措施。依据台湾河川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管理机关依据河川治理计划,并参考所辖河川水土资源、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河川沿岸土地发展及其相关情况,制订河川环境管理计划。通过评估现今台湾头前溪干流使用行为与管理作为,朝维护水流正常功能、确保水资源永续发展、维护生态环境及促进河川区域内土地整合使用等目标迈进。针对头前溪固有特色及当地民众需求,据以完成河川环境管理规划,再依河川治理计划及施政方针制订河川环境管理计划,从事有计划的河川环境管理。  相似文献   

4.
《人民黄河》2017,(9):28-34
旗山溪位于台湾南部,往年每逢大雨,居民便担心河道溢流造成区内外严重淹水,其中高茎作物的种植为争议之一。水利主管部门为考量社会需求及河川管理实务需要,拟适度放宽高茎作物种植申请许可,特制定"河川区域种植规定"。"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依据河宽、平均坡降、平均流速及高滩地水深计算值,配合权重计算分数后得到评估等级,并依据桥梁限制等综合评估后进行等级调整。此方法虽可利用评估分数与水位抬升率回归分析值对照表,快速由评估等级推求种植密度,但并非适用于每条河川,故利用HEC-RAS模型仿真种植区域,借由调整模型糙率系数增加值,来评估水位抬升率(水位增加值占出水高1.5 m之百分比),在"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中最大水位抬升率不得大于12%规定下,可进一步对照糙率系数增加值与灌木种植密度关系表,得到容许种植密度。结果显示:根据水位抬升率计算的容许种植密度应可高于"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之限制,因此目前"河川区域种植规定"中对容许种植密度的要求趋于严格。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5月22日,第16届海峡两岸多砂河川整治与管理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水利专家学者,围绕多砂河川整治与管理等主题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西方水利技术大量传入我国,先进的管理方法也引起不少水利学者的重视,制定水利法的议论渐多。民国19年(1930年)1月,行政院公布《河川法》,称“凡经内政部认定,关系公共利害之河川”及“海岸线”,“适用本法之规定”。《河川法》凡29条,对河川管理、使用、防卫、工程经费与征地等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7.
台湾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促使国民对河川区域内土地利用及休闲游憩空间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为能适度开发该土地之经济价值,且在不影响河防安全之前提下,民众可依水利法及河川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向河川管理机关申请许可使用,因此目前河川区域实际已是在多元利用中.本研究为探讨河川相关使用行为及亲水性活动之合适性,确立河川区域内使用行为评估体系,并运用多评准决策之分析阶层程序法(AHP),针对河防安全考虑、生态及自然环境维护及人文环境等条件提出一套评定量化的评估方法,建立评定各类许可使用行为对河防安全及河川环境维护之评估指数.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本文所提出之评估方法对于目前各种使用行为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显示评估后之指数分布情形,亦切实反应台湾河川目前实务管理现况情形.  相似文献   

8.
朱伟  杨平  龚淼 《水资源保护》2015,31(1):22-29
全面梳理、解读日本河川治理在各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尤其对其"多自然河川"治理工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不同阶段的河道治理思路和技术措施,旨在为我国河流治理中水利工程与生态修复、水质改善密切结合等提供思路和技术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允许设置水工建筑物标准的制定日本建设省河川局防洪科主题词水工建筑物,枢纽布置,标准文献,水利法规,日本1制定背景继1965年4月1日新河川法实施后,于1976年7月20日又制定了河川管理设施等结构令,接着在1977年12月公布的由河川管理设施结构令研...  相似文献   

10.
杜念 《广西水利水电》2009,(3):67-69,92
通过对广西河川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广西河流的五大特点,指出了广西河川可持续发展和利用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对广西河川合理配置、加强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流伦理的构建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拓展到人与河流的关系,扩大了道德共同体,为河流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哲学层面确立了河流新的价值尺度和基本权利,明确了人类开发利用河流的基本原则,建立了人类与河流的新型关系。河流管理应遵循尊重性、整体性、不损害、评价性、补偿性等底线原则。河流伦理的构建对于改善和调控河流管理,推动河流由单纯治理向有机管理转变,实现人与河流和谐相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特大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宏大,技术问题复杂,施工强度大。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对长江,对三峡工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三峡工程的管理既要从坚持从实际出发,又要有创新举措,才能圆满地实现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3.
黄河防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民治黄50年来,改变了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保证了下游为大汛的安全。但在保证安澜同时,河床仍继续淤积抬高,大堤越加越高,环境致灾因素有了新的变化,河道致灾因素也在不断积累,非工程防洪措施还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黄河下游防洪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必须增加对黄河治理的投入,大力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在阐述临汾市中小河流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市中小河流治理中应采取的几方面措施:(1)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洪意识;(2)迎难而上,解决确权划界问题;(3)多方努力,解决自筹资金问题;(4)合理布局,建设生态河道;(5)加强管理,强化基层技术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管理体制机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更华 《中国水利》2012,(10):49-51
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被认为是解决水问题的出路,《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明确了太湖流域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通过对我国有关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框架、协调机制、流域和区域关系分析,对太湖流域管理体制的制订和实施作出了详细的评析,认为《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所确定的太湖流域管理体制既体现了流域综合管理的理念,又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太湖流域的实际情况。在这一体制框架下实现流域综合管理,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建立常设的流域管理协调机构,制订和完善流域管理的专项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连金海 《中国水利》2005,(17):25-26
1998年松花江、嫩江特大洪水为松花江流域的防洪工作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洪水灾害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基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在加强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当对洪水实行风险管理,科学调度洪水,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目前主流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群众可在其上随时随地发布“河湖长制”相关的事件信息。通过微博对感兴趣事件进行提取与分类可以有效提高“河湖长制”管理过程中问题事件的发现与解决效率,并针对群众对河湖岸线管理状态评价进行有效的监测与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河湖长制中发挥巨大作用,对微博社交大数据在“河湖长制”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基于互联网社交媒体中含有的大量关于“河湖长制”事件的文字描述信息,提出了微博社交文本信息挖掘系统框架,采用互联网爬取技术和语义分析技术抓取关于“河湖长制”事件的新闻和公众信息,并对事件进行识别,提取时间、位置和事件类型等标签,最后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情感倾向。以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微博上珠江河网区数据为实例,情感分析模型在测试集上的事件分类准确率为88.6%,证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可用性。该舆情分析系统可极大提高了“河湖长制”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river channel management now generally uses soft rather than hard engineering techniques the considerable research achieved for woodland river channels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collated with reference to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Research results from 22 research papers show how debris dam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upon the morphological, the process and the ecological aspects of channels; vary in their permanence, and differ in st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overall organic matter budget. A summary diagram contrasts the impact of dams on river channel morphology, process and ecology before and after dam removal. Four major types of specific recommendation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hannels in woodland areas are identified from 29 research papers are that (1) management should be undertaken against a background knowledge of the behaviour of coarse, woody debri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budget should be disturbed as little as possible; (2) logging operations should minimize the amount of disturbance to, and disruption of, channel processes; (3) management should optimize the maintenance of habitat diversity and minimize the ecological disturbance to the channel; (4) in some areas specific management practices may require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aterial into the channel. These recommendations are applied to the New Forest, southern U.K.,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of clearance and management of coarse woody debris and where the requirements for clearance in relation to fish, drainage, and aesthetic impact can be achieved by minimizing the amount of removal of material from the river channel. In managing channels with debris dams in woodland areas, it is desirable to work with the river in a holistic basin context.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rst attempt to estimate the volume of water required for the maintenance of fresh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at the global scale. This total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consists of ecologically relevant low-flow and high-flow components and depends upon the objective of environmental water management. Both components are related to river flow variability and estimated by conceptual rules from discharge time series simulated by the global hydrology model. A water stress indicator is further defined, which shows what proportion of the utilizable water in world river basins is currently withdrawn for direct human use and where this use is in conflict with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The paper presents an estimate of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for 128 major river basins and drainage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is shown that approximately 20 to 50 percent of the mean annual river flow in different basins needs to be allocated to freshwater-dependent ecosystems to maintain them in fair conditions. This is unlikely to be possible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Asia and North Africa, in parts of Australia,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here current total direct water withdrawals (primarily for irrigation) already tap into the estimated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Over 1.4 billion people currently live in river basins with high environmental water stress. This number will increase as water withdrawals grow and if environmental water allocations remain beyond the common practice in river basin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estimates of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should be the integral part of global water assessments and projections of global food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20.
北运河流域管理体制机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迪 《中国水利》2011,(20):15-16
通过对北运河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其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区县众多的特点,提出适合北运河流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推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下,遵循流域统筹规划、流域综合治理、流域统一协调的原则,采取"统筹规划、标准划一、主动参与、部门协商"的方式,制定考核机制、协商机制、参与机制、宣传机制和问责机制等,建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三大体系,以北运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实现全流域污水防治资源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