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晓莉  李志民  王军 《华中建筑》2007,25(1):165-168
该文通过对位于黄河首曲的甘南藏族山地聚落形态及发展机制的调查和剖析,指出传统聚落作为将社会、人居、生态相结合的基本单元,是这一地区居民生态、社会、物质观念的集中体现,控制着该地区人居环境的建设发展.并通过分析传统聚落形态与自然生态循环间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传统聚落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应反思的几个问题,为避免城市建设中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损失提出控制性原则,旨在维持这一地区脆弱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出于材料、视角等方面的限制,此 前的多数山地民族聚落研究存在缺乏聚落空 间整体观、历史研究稀缺等问题。本文基于 人居环境科学生成整体论,融合人类学、形 态学等学科方法与材料,探索了对山地民族 聚落人居环境开展历史演变研究的可能方 法。文章首先厘清山地民族聚落“山体、河 流、水田、山林、村庄”的人居环境范畴,并且 认为应从河谷等区域层面进一步加深整体认 识;其次,本文介绍了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 空间信息两者出发,再现或部分再现聚落演 变、生成过程的方法;最后,文章认为,生存 压力、生计模式与聚落空间这三者的辩证关 系是聚落空间演变的核心问题,须在研究中 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黄宇博  孙弘 《城市建筑》2022,(2):5-7,15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  相似文献   

4.
山地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界定了山地流域的环境类型意义;以乌江流域为例,列举了当前一些无序的人居环境建设带来的山地流域景观生态问题;分析了山地流域生境破碎后的不易恢复性,揭示出山地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科学的人居环境建设对山地流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并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山地流域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5.
适宜性人居环境研究--"基本人居生态单元"的概念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勇 《新建筑》2005,(4):95-95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在各个学科与领域已被广泛认同,但如何进步深化与落实、并转化成可具体操作的方法与措施,还需进行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目标的过于宏大,往往远离般人的日常生活,从而难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共鸣,也因此削弱了相关理念的普及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效果。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尺度与角度,对于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青木川古镇的聚落形态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从而提炼总结出在现代人居环境中有利的主要因素,为更好的建设和营造现代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解释了聚落的定义,简述了福州台江的历史地貌,介绍了苍霞聚落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苍霞地区的建筑分布特点,探讨了倚霞街巷的空间形态演变规律,提出了苍霞片区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滨海山地渔村聚落特征初探——以舟山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基于舟山148个海岛渔村的基础调研,重点研究了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格局、街巷空间和建筑群落特征,认为"适应自然、融入自然"是其聚落特征形成的核心所在。滨海山地渔村的聚落特征源于千百年来渔民生存智慧的累积,体现出与自然共生的独特人居文化。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挖掘和弘扬滨海山地渔村聚落自身蕴藏的"山·海·村·人"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营造思想,对我国传统渔村规划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受地貌气候类型等条件的影响,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山地聚落形成了独特的聚落空间形态。文章结合实地调研,以蓟州山地聚落为例,进行选址高程采样和综合分析比较,从聚落的生成发展过程即"主观选择—被动适应—主动利用"三个层面,结合地势、地貌、气候、资源、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对北方寒冷地区山地聚落营建中的生态智慧进行分类解析,以期寻求一种适宜的建设策略来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指导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山地聚落的营建方向。  相似文献   

10.
农耕时代民众长期处于"水深齐脖"的生存压力中,贵州少数民族多居住于群山峻岭之中,由于地形等原因,面临更为巨大的生存压力。扁担山地区的布依族先民在聚落营建时,必须首要考虑对所面临生存压力进行合理的回应。因此他们选址时综合考察山形、水势与河谷平坝分布;并以河谷平坝为核心要素,通过总体布局与营建形成"山-水-田-林-村"的聚落有机整体。并在随后的漫长演变过程中,通过生长、调适、应激、交流等方式不断调整、完善聚落空间,最终形成美好的山地聚落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9,(4)
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是城市拓展与城市更新的重要依据,对于地形条件较为复杂的山地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更为重要。本文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选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汇水线、保护范围、地铁线等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最后运用ArcGIS工具的空间分析以及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案例研究结果定量化反映了各块城市用地的建设适宜性,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与城之间的渊源与互动贯穿整个历史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以阿者科为例,研究了山地乡土聚落与水系之间的关联与互动.在分析阿者科山地乡土聚落及水系基本概况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深入研究了山地乡土聚落与水系之间的互动特征,进而分析了聚落与水系的关联逻辑,并讨论了蕴含的启迪及价值.研究成果对山地乡村的水系统...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社区形态的启示——以南通地区乡村聚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馥艺  陆燕燕 《华中建筑》2009,27(5):185-188
新农村社区形态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大前提,该文以南通地区为例,分为三部分:乡村聚落的影响因素、南通地区乡村聚落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地区的乡村聚落特征对于新农村社区形态建设的指导,得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王翼飞  袁青 《规划师》2021,37(1):84-92
文章以形态基因作为乡村聚落形态认知与解析的切入点,建立以乡村聚落形态基因条目、形态基因片段、形态基因序列、形态基因地图为核心的数字化信息体系,结合数据库对形态基因信息的存储、管理与调用技术,整合形态基因数字化、图示化与文本化信息,构建乡村聚落形态基因库,用以辅助完成乡村聚落空间风貌资源整合、特征评定、优化导引与管理规制...  相似文献   

16.
引言目前,全球50%以上的人口聚居在城市地区1。根据预测,到2050年接近70%的全球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球已经成为城市星球"2。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直接影响城市居民乃至全人类的人居环境和幸福指数3。近三四十年来,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带来了诸多城市生态问题,如城市空气污染、城市内涝、城市热岛等4,城市生态环境正在恶化,城市人居环境面临挑战5。在此背景下,我国探索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株洲枫溪生态城为例,在传统基于地形条件的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基础上,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结合生态敏感性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借助GIS平台对基地的生态安全性进行辨识,以生态敏感分区及生态廊道体系来修正传统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为提高用地规划布局的科学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炎松  吕晓航 《华中建筑》2011,(10):125-127
该项研究意在通过分析传统山地村落选址和布局即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和处理,探索居住生态适宜性之间的某种关系和规律,建立科学的山水村落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作为传统村落聚落更新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参照和依据,尤其为新的村落规划和选址提供参考和指导.通过分析得出部分适宜的规律,指导更新的规划设计和新的选址.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发展的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也在稳步进行,产生了许多的示范乡村,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景观资源未被充分规划利用”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山地型乡村——梁家坪村为研究对象,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其人居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梁家坪村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从乡村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筑风貌、产业发展、山地景观等方面提出适宜的...  相似文献   

20.
聚落边界是建筑群体布局与环境影响要素之间平衡互动的空间界面。山地传统聚落边界反映了山地人居建设适应复杂环境影响的发展逻辑,具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选取湖南省通道县芋头侗寨的边界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测度其几何形态与空间图形的疏密态、深浅态和简繁态;然后通过图形叠加分析手段研究自然人文环境要素与边界空间形态构成的相关性;最后基于边界构成对环境影响的响应机制解译提出具体的保护建议,为我国传统聚落的边界研究与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