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比较淡水鱼肌肉脂肪酸在鱼类科、目以及种属间的差异,本文采用氯仿-甲醇(体积比=2:1)法提取15种淡水鱼背部肌肉的粗脂肪,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了15种淡水鱼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15种淡水鱼肌肉粗脂肪含量在3.76%~14.74%,15种淡水鱼共检出24种脂肪酸,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不同淡水鱼脂肪酸除个别有差异外,其他组成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因淡水鱼所在目、科和种属不同存在显著性差异,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均在35%以上。不同鱼种的粗脂肪中EPA和DHA总含量有所差异,鲈鱼粗脂肪中DHA和EPA最高,总含量达到30%,而泥鳅粗脂肪中的EPA和DHA总含量仅为8.51%。部分鱼种可以作为EPA和DHA的良好膳食来源,具有较高的利用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NMR结合GC-MS技术对鱿鱼肝脏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1H NMR结果表明,鱿鱼肝脏总脂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约为7:5,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13)C NMR结果表明,鱿鱼肝脏总脂以甘油三酯(71.87%)为主,其次是游离脂肪酸(20.98%)和磷脂(5.29%),胆固醇(1.13%)和胆固醇酯(0.73%)含量较低,鱿鱼肝油中的DHA和EPA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分别占DHA总量和EPA总量的61.24%和63.11%;GC-MS结果显示,鱿鱼肝脏总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C20:1、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38.80%,且EPA和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1.50%,表明鱿鱼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Folch法提取俄罗斯鲟鱼不同部位总脂,采用GC/MS法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标准品对照鉴定脂肪酸组成。研究表明,鱼肉、鱼卵、鱼皮、鱼腹中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类似,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40%,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30%左右)和饱和脂肪酸(17%左右),多不饱和脂肪酸以9,12-十八碳二烯酸和DHA为主。鱼肉中总脂含量12.8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为42.37%,EPA+DHA为17.25%;鱼卵总脂含量为14.46%,其中n-3脂肪酸为22.10%;鱼皮含有较高含量的n-6脂肪酸(19.43%);鱼腹总脂含量14.45%,含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42.66%)和单不饱和脂肪酸(34.07%),EPA+DHA为17.38%;鱼鳔中未检测到n-3和n-6脂肪酸;鱼肝总脂含量为55.92%,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尤为突出,高达55.81%,以9-十八碳烯酸(49.82%)为主,饱和脂肪酸含量仅为17.24%;椎骨中总脂仅为0.09%。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海水鱼和淡水鱼鱼头磷脂及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差异,以海水鱼(马鲛鱼、巴浪鱼、金鲳鱼)和淡水鱼(罗非鱼、鲫鱼、鲢鱼)鱼头为研究对象,利用Floch法提取6种鱼鱼头总脂;硅胶柱层析法将总脂分离收集中性脂、糖脂和磷脂;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比较6种鱼鱼头磷脂种类的分布、组成;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分析6种鱼鱼头脂质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6种鱼鱼头中提取率最高的脂质类型为中性脂,占总脂的48.98%~77.84%,其次为磷脂,占总脂的5.93%~22.86%,糖脂提取率最低,占总脂的3.67%~15.91%。鱼头磷脂中共检出4种磷脂组分,分别为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鞘磷脂(Sphingomyelin,SM)、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其中PC明显高于其他磷脂组分。脂质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其中以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为主,且均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ntemacnioc acid,EPA),海水鱼和淡水鱼鱼头磷脂中DHA和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8.39%~21.43%和5.61%~10.38%,且海水鱼鱼头中以DHA和EPA为主的PUFA含量高于淡水鱼鱼头。因此,海水鱼鱼头是提取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潜在资源,尤其是制备n-3多不饱和脂肪酸型磷脂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5.
陆丽丽  陈舜胜 《食品科学》2007,28(12):100-104
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卵总脂分别为干基的16.90%和10.19%。两者脂质和脂肪酸组成总体比较接近。总脂中含较高的甘油三酯和极性脂,并含一定量的固醇及其酯。极性脂约占总脂的30%,主要为PC和PE,并含一定的心磷脂。两种鱼卵主要含C14~C22的19种脂肪酸,16:0和18:1含量最高,DHA等n-3族多烯酸和20:4n-6也较高,而EPA较低,P/S>>0.5。总脂中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1:1:1,中性脂中C18、C20酸较多,极性脂中C22酸(DHA)较多。鲫卵18:2n-6较高,使得多烯酸含量稍高,胆固醇、磷脂含量及PC/PE和n-3/n-6稍低于鲤卵。研究表明:两种淡水鱼卵与其鱼肉相比,磷脂和胆固醇明显高,磷脂以PC为主,其次为PE;多烯酸稍高,其中DHA高而EPA低,并含20:4n-6。鲫卵PL的乳化稳定性低于相同浓度大豆磷脂的。其独特的脂质具有较大的研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NMR结合GC/MS技术对鱿鱼肝脏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1NMR结果表明,鱿鱼肝脏总脂脂肪酸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比约为7:5,n-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35%;13C NMR结果表明,鱿鱼肝脏总脂以甘油三酯(71.87%)为主,其次是游离脂肪酸(20.98%)和磷脂(5.29%),胆固醇(1.13%)和胆固醇酯(0.73%)含量较低,鱿鱼肝油中的DHA和EPA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分别占DHA总量和EPA总量的61.24%和63.11%;GC/MS结果显示,鱿鱼肝脏总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C20:1、EPA和DHA,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达38.80%,且EPA和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1.50%,表明鱿鱼肝脏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野生鱼类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研究鄱阳湖野生淡水鱼类脂肪酸的含量,了解鄱阳湖鱼类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含量和构成比。鱼肌肉用氯仿甲醇溶液提取脂肪,碱法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鱼肌肉中的PUFA的含量随鱼类品种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别,范围为18.65%~43.07%;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的含量也变化较大,其中黄颡鱼的DHA含量最高,可达10.72%,而鲹鲦的EPA含量则是所测鱼类中最高的,达4.61%。其中n-3系不饱和脂肪酸与n-6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也相差悬殊,从1:0.7到1:2.5不等。不同科目的鱼,在C22:4n-6、C22:5n-3(DPA)含量上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生活习性的鱼,其共轭亚油酸(CLA)、C20:4n-6、C22:2n-6、C22:4n-6、C22:5n-3、C22:6n-3(DH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水域中,鱼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鱼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和食性等有较大关系,鱼的遗传因素与脂肪酸比例和含量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n-3类脂肪酸健康功效明确,其中EPA和DHA对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方面有较强作用,但人群摄入量往往不足.研究表明,通过对母鸡饲料进行n-3脂肪酸强化能有效地增加蛋黄内EPA和DHA的含量,其中DHA强化鸡蛋比未强化鸡蛋含量高2.4~10倍.每人每天食用1~2个n-3脂肪酸鸡蛋可使得机体每日摄入的EPA和DHA达到膳食推荐量.而由于n-3脂肪酸的引入,相应的安全性评估也应加强,包括需从n-3脂肪酸的摄入量、n-3脂肪酸鸡蛋里的深海鱼污染物和胆固醇含量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研究3种不同品质的鸭肥肝在蒸煮后常规养分、脂肪酸组成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1)熟化增加了鸭肥肝中C12:0、总脂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降低了水分、蛋白的含量,对鸭肥肝中糖原的含量无影响;2)鱼油组肥肝熟化后,其SFA、PUFA、n-6PUFA、n-3PUFA、EPA、DHA均显著高于大豆油组肥肝(P<0.05),极显著高于玉米组肥肝(P<0.01);3)玉米组肥肝熟化后SFA和MUFA显著降低(P<0.05),PUFA、n-6 PUFA、n-3 PUFA显著升高(P<0.05),大豆油组肥肝熟化对这几种脂肪酸的影响不大,而鱼油组肥肝熟化后这几种脂肪酸含量均升高,其中n-6PUFA达到显著水平(P<0.05);4)熟化具有降低3种肥肝中EPA和DHA的趋势,EPA降低幅度以玉米组肥肝最大,DHA降低幅度以大豆油组肥肝最大。以上结果提示,鱼油组肥肝的食用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0.
DHA/EPA比例对中华绒螯蟹卵巢和肝胰腺中气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10):140-146
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DHA)和二十碳五烯酸(20:5n-3,EPA)是水生动物所需的重要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DHA/EPA比例对蟹类生长发育和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大,而对气味物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采用电子鼻(E-nose)和整体材料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MMSE-GC-MS)对不同DHA/EPA比例下各组中华绒螯蟹卵巢和肝胰腺的整体气味轮廓、气味物质含量及气味活性值(OAV)进行区分和比较。结果表明:(1)各组样品整体气味轮廓差异较大,第3组(DHA/EPA=2.30)、第4组(DHA/EPA=2.97)和对照组差异最小;(2)醛类是卵巢和肝胰腺中最主要的气味物质,第3组、第4组与对照组气味物质含量最为接近;(3)在卵巢和肝胰腺中,第3组的OAV值最高,对照组香气物质的OAV值最低,而不良气味物质(如三甲胺和2-戊基呋哺)的OAV值最高。以上结果表明,DHA/EPA比值为2.30左右有利于雌体河蟹香气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