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旨在探讨在当代文坛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的同时,军事文学也把笔触由建国十七年的高、大、全式的英雄转向写普通人的英雄;由十七年的粉饰历史和现实到反思历史和现实;由线性的、浅层的描写到从民族整个历史文化背景去观照历史、人生、社会、战争、军人,体现出强烈的崇高感、恢宏感、力度感和悲壮感。  相似文献   

2.
大江健三郎文学中性与政治的冲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江健三郎文学中的“性”是为其文学的“政治”服务的。“性”作为严肃的文学课题,与社会、政治、文化、战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超越其自然属性,成为体现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在消费主义意识影响下,文学经典的边缘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使文学经典重现魅力,重获活力,首先要与“狼”共舞,在大众文化意识和精英文化意识两级寻求价值互补;其次是用审美标准统摄“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的教学;最后是重新发现新的阐释空间,在文学经典教学中体现当下关怀与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远景体系主体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其完整的功能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保持社会稳定、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和进行经济调节上 ,而应当包括它是将失业者重新纳入社会发展轨道的助动力的功能 ;其最终目的应当是帮助失业者重新实现再就业。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由消极救济向积极扶助的转换应当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的知识语境中,作为传统文学史理论前提的“文学”和“历史”概念已被破坏无遗,文学史理论的重建工作则首先需要在辩证法的总体性理论框架中重新恢复“文学”、“历史”概念的合法性。辩证法的总体性同时包含了“历史”和“结构”这两个维度,而结构和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从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获得内在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从一种广义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文学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死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20世纪中国文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存在——“生死场”。“生死场”的形成受到社会时代、文化哲学以及作家个性心理的影响。多角度的探讨“生死场”中文学对死亡的艺术表现规律,为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使传统文学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艺术本身的“光晕”消失.微信文学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其生产与消费模式为传统文学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准确地说,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直是中国五四新文学以来所着重描写表现的对象。对它的研究,学界过去往往从社会政治角度出发,通过批判小资产阶级的二重性,去判定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现实环境和知识语境的演变,左翼文化和历史实践重新“浮出历史地表”,这不仅表现在思想界关于“新左派”、“自由派”的论辩,  相似文献   

9.
从1932年开始,阿格农陆续创作了具有鲜明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行为之书》系列,彻底改变了一贯的叙事风格.这种转变被冠之以“卡夫卡式”,被认为是受到卡夫卡或弗洛伊德影响的结果.阿格农小说的现代主义转向实际上是由内外两种原因促成的.内因是作家对早期创作风格的一种回归,外因是受马丁·布伯影响,开始关注犹太人的现代性体验这一严肃命题.犹太文化传统里的“现代性因素”以及作者自身的“毁灭性”经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阿格农从犹太传统内部观察现代世界,用民族方式筑成了通向西方现代主义的道路,为犹太文学走向世界文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大量的新文学作家投身于新诗创作,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古诗词发展到近代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情感表达的需要,近代文人开始对古诗词进行改革,但都不成功,最后新文学作家全盘否定古诗词,用白话新诗取代古诗词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要样式。“五四”后期尤其是“五四”落潮以后,新文学作家却一改“五四”时期的偏激态度,重新开始创作古诗词,在一定程度上重新肯定了古诗词。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掀起了一场与西方的原始主义相对应的"文化寻根"的热潮.<小鲍庄>与<麦秸垛>均是具原始主义倾向的汇聚在"寻根"旗下的力作.横向比较这两部作品的叙事内容、叙事视角以及价值取向,展现在原始主义影响下的中国新时期寻根文学创作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说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并不是一个“反叛者”和“求索的人”,从他“离开”学校人手,叙述了他厌学的成因:同学中没有朋友;学校的老师让他失望;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厌学后来变成幻想,并得出以下结论:他梦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不可能的,他最终只能变成一个逃避主义者。  相似文献   

13.
对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的政治和时代背景、理论实质、主要特点、理论贡献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谈了学习体会和认识,提出"两课"教师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正确的方法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努力做好"三个代表"思想"三进"工作,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相似文献   

14.
“做”与“作”二字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混淆现象,举出部分字典、词典中“做”与“作”二字的释义,并进行比较分析,阐述了造成二字混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混用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提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两课)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五化一”:即民主化、情感化、真实化、时事化、创新化,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改善“两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竹简本"有将混成"的"有"就是"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有"——混沌(chaos)。  相似文献   

17.
竹简本“有将混成”的“有”就是“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有”——混池(chaos)。  相似文献   

18.
由介词“在”与处所性词语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的状语,后移至谓语动词之后形成两种结果。本文讨论了后移的条件及后移之后语义重心的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势”与“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新旧矛盾的冲突,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念出现颠倒错位、职业价值取向出现市侩庸俗、职业道德评判出现含混模糊、职业道德心理出现严重失衡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正视高校学生职业道德的客观现实并因势利导,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教育,必将成为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教育"2+1"培养模式下"2"与"1"的衔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明确"2+1"培养模式的特点.在做好纵向深入的同时,做好横向连接."2"与"1饼不是两个独立的阶段,在以"循环互动"为总体思路的前提下,探讨"2"与"1"的有效衔接途径,是提高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