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结构光学元件快速伺服刀架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结构光学元件是一种微小的拓扑元件,通常分为微沟槽列阵、锥形列阵以及微透镜列阵等.这些微结构光学元件能在一些手持装置(例如手机)的平板显示器上得到先进的光学应用.由于产品微型化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传统的刻蚀方法不再适用于加工高质量的光学微结构产品,为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加工高质量光学微结构元件的技术.该技术以快速伺服刀架加工系统为基础,并结合新开发的刀具轨迹生成器.该刀具路径生成器主要是针对快速伺服刀架加工系统而开发的,它可以根据光学微结构元件的设计直接生成加工所需的刀具轨迹,而不需要进行任何的后续处理.最后,通过加工实例证明了上述加工系统的可行性并得到了符合要求的加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恩为  尚陆华 《硅谷》2013,(7):63-64
本文以数控系统804D为平台,详细介绍了伺服动力刀架的两种编程方法之一:应用西门子功能块FC18定位动力头,旋转刀盘的完全PLC程序控制法,给车床电气设计的同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频率响应函数特性曲线的连续性,传统频率可靠性分析中仅将共振区与非共振区二分化值得商榷。提出了多失效模式下多状态频率可靠性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影响系统固有频率各结构参数的随机性、激励频率的随机性,应用Monte Carlo仿真估计出系统频率可用度,并根据相关性分析识别各结构随机参数对系统频率可靠性的影响。将该方法用于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所建立的伺服转塔刀架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研究了其频率可用度以及与系统状态最为相关的结构参数,所得分析结果为系统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2D气动数字伺服阀静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一种伺服螺旋机构构成的二级气动数字伺服阀(简称“2D气动数字阀”),简化了传统二级气动伺服阀的结构而性能却有较大提高。这种2D气动数字阀是一种闭环机构的结构设计,所以其稳性、快速性及精度、刚度等性能指标是相互制约的,要使这些性能指标得到同时提高比较困难。改变2D气动数字阀结构参数对上述各性能指标的影响是非线性、非单调递增或递减的,所以单纯地改变该阀的某一结构参数对改善其动、静态特性也是难以奏效的。因此,为了提高2D气动数字阀的综合性能,必须对其特性作进一步的仿真研究。主要就2D气动数字阀的静态特性予以MATLAB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ZYNQSoC交流伺服控制系统设计。针对伺服驱动系统高速度、高精度的要求,传统控制方法很难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利用ZYNQSoC高速并行处理的特点,和丰富的逻辑资源进行各种PID控制参数的模糊控制。实现SoC(SystemonaChip)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6.
黄铁隆  李胜  阮健  陈滋凯 《高技术通讯》2020,(12):1300-1308
为了解决2D伺服阀步进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传统工作方式所存在的分辨率与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同时,保证其在系统内部参数变化及外部扰动作用下也能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的位置和电流双闭环同步跟踪控制算法。首先,阐述了步进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的同步控制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设计了自抗扰控制器;其次,根据位置、电流双闭环同步跟踪控制算法,利用Matlab/Simulink对电-机械转换器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电-机械转换器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同时在不同电感、摩擦力等内部参数变化以及外部脉冲干扰作用下也具有良好的控制能力,与传统PID控制相比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最后,为了验证分析的正确性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该电-机械转换器的嵌入式控制系统,搭建了步进电机式电-机械转换器及2D伺服阀特性测试平台,电-机械转换器所测得的对应-3 dB、-90°的频宽为250 Hz,上升时间约为5 ms,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较吻合;采用该电-机械转换器的2D伺服阀所测得的对应-3 dB、-90°的频宽约为135 Hz,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约为8 ms,实验验证了在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一种基于ARM微处理器及FPGA的高可靠伺服控制平台的设计,详细介绍了基于ARM伺服控制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硬件电路设计,简要介绍了平台的软件搭建以及二次开发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伺服控制平台可靠性设计思路.本平台具有可靠性高、功耗低、实时性高、可二次开发等特点,采用u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可实现闭环回路10ms的高速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数控机床功率在线监控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西门子840D数控系统的机床功率监控解决方案,并开发了功率在线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840D系统的内部PLC以及AD数据采集卡,实现了对数控机床功率数据的实时采集,进而实现了机床功率在线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9.
应用西门子840系统实现对数控龙门导轨磨床工作台直流电机的控制。以节省成本,提高机床工作台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结合实例实施方案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10.
基于PLC和AMK伺服控制的滤棒切割系统是整个滤棒成型机组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运行证明,系统达到了滤棒切割传动的要求,保证了滤棒质量,提高了整机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实际的液压伺服平台建立了一个液压伺服位置控制系统,针对液压伺服系统难以精确控制的特点,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控制。由于传统的Simulink仿真实验无法获得物理模型,以至于仿真结果往往与实际偏差过大,对前期的研究造成一定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陈良  宋丽梅 《工业计量》2008,18(3):18-21
针对目前图像拼接中计算量大、精度低两大难题,本算法应用高精度伺服控制平台、边缘信息阈值分割和模板匹配图像处理方法,实现了PCB图像的快速拼接。由于高精度伺服控制平台的引入,使得图像重合区域的参数获取变得容易。实验表明:应用伺服控制平台以后,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SINUMERIK 840D数控系统产品用户市场的需求,本文为产品制造商提供一种报警诊断界面开发的可行性方案。基于西门子界面二次开发平台,使用Visual Basic、VC++程序设计语言,并结合数控系统HMI Programming Package软件进行系统界面开发,最终在数控系统显示单元上实现用户报警诊断界面的嵌入,优化系统界面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伺服控制系统中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减少了外部干扰和内部可变参数对系统的影响,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同时采用PCI总线通信,运用FPGA实现设计,数据通信能力显著提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了积分饱和所造成的控制精度降低,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提高了伺服控制器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5.
步进电机作为2D伺服阀电-机械转换器,在传统工作方式下存在分辨率和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且容易受扰动影响,新型控制器参数人工整定费时费力且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参数实时优化的自抗扰同步跟踪控制算法(AAP),其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AGA)的自动调节机制,能根据电-机械转换器被控过程的输出特性,在线校正和整定控制器参数;自抗扰位置控制器能有效抑制来自电-机械转换器内部电感、摩擦力,外部负载以及2D伺服阀工作的系统压力突变带来的各种干扰;同步跟踪控制实现了电-机械转换器转子在任意位置快速、精确的定位,成功解决分辨率和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本文首先阐述电-机械转换器同步跟踪控制原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介绍了AAP、自抗扰位置控制器设计及参数优化思路,最后为了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并测试控制效果,用Matlab/Simulink对比例积分微分(PID)和AAP控制下的电-机械转换器仿真并对比分析,搭建了电-机械转换器和2D伺服阀测试平台。实验测得AAP控制的电-机械转换器上升时间为4.4 ms,对应-3 dB、-90°处的频宽约为240 Hz,控制的2D伺服阀上升时间为6....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从概念、发展及特点介绍了伺服控制系统,再进一步阐明了运用该技术的优点,并以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运用伺服控制技术会对我国机械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力标准机,它是以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为基础,并结合大、小两级活塞控制系统实现加卸载荷,这种力标准机具有测量范围宽、控制精度高、准确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微机控制电液伺服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对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研究队伍主要是高校和专门的研究所,在该方面的研究我国不惜投入大量成本,主要运用于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尽管如此,我国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由于生产缓慢批量少,价格高且技术水平低导致其不能满足工业生产需要,运用领域范围小。本文主要分析了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发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伺服阀测试系统。介绍了一种伺服阀动态性能测试过程中的扫频方法。采用了伺服阀内置的阀芯位置传感器作为反馈信号,运用Lab VIEW软件对伺服阀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进行动态试验,绘制伺服阀的频率响应曲线和阶跃响应曲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wIMAx、OFDM等相关技术的研究背景下,采用软件仿真和硬件设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无线通信技术中的信道估计的基础.OFDM系统以及信道估计的研究意义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