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谷》2012,(18):I0031-I0031
<正>在20多年的开发建设中,自主创新一直是西安高新区的立区之本,并在内陆欠发达地区,走出了一条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激活本地科技资源、吸纳外部要素、发展自主知识产权高科技产业的成功道路。作为研发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西安高新区云集了近200家工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8000多家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模式中,西安高新区  相似文献   

2.
《硅谷》2011,(13):I0001-I0001
<正>"西安科技大市场真是太好了!服务项目多、态度好,公信力强,是企业的好朋友!"在中国锁具行业大名鼎鼎的王京沪有感而发。王京沪发明了世界首创的"无钥匙智能拒盗锁",被誉为"锁霸",但因资金短缺,产品无法大批量进入市场。而西安科技大市场的帮助,为王京沪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出路,400万元资金很快到位,帮王京沪扩大了生产规模,拓展了市场。如今,"锁霸"产品已经成功打入银行、金库等市场,并和盼盼等防盗门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硅谷》2011,(13):I0002-I0002
<正>作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西安高新区的电子元器件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被确定为园区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集群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西安高新区电子元器件产业已形成以电连接器、表面贴装元件、光电子器件、新型显示器件、传感器及敏感元器件等为特色的军民融合式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富士达、安菲诺科耐特、华达等行业知名的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步推动时尚产业生产工艺、生产模式、消费模式的变革。科技创新在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等方面越来越深刻影响着时尚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硅谷》2011,(21):I0020-I0020
<正>西安高新区抓住光伏与LED产业重组和战略布局的机遇,将光伏与LED产业确定为园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命脉虽然赵红专此次到西安高新区任职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西安高新区管委会  相似文献   

6.
<正>旅游业是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重要经济支注产业,阳朔县在开发旅游产业同时,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使阳朔县先后荣获桂林市"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自治区"优秀旅游县"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硅谷》2011,(13):I0017-I0018
<正>20年前,一份国务院的批文,一片农田,一辆借来的雷诺车,一张作为启动费的10万元支票,20年后的今天,西安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如今,高新区已发展成为西安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和陕西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阵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六个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北京以其全国独一无二的强大科技资源优势,在国内新材料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间。新材料产业在北京正面临着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紧跟国际前沿领域,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强自主创新,强化产业“领头羊”和“主力军”地位,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北京的新材料产业会迎来下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期。[编按]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与包装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包装工业30年来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我国包装工业总体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包装产业创新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科技创新与包装产业发展中的几点思考。这对建设包装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硅谷》2012,(3):I0017-I0017
2012年,西安高新区的目标是以率先发展为主题,以创新突破为主线,推进六大工程。实现七大突破。 回顾2011年,我们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愧于时代。展望2012年,面临机遇和挑战,我们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做好2012年的工作,对于顺利实现西安高新区“十二五”发展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关天经济区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硅谷》2013,(12):17
西安高新区是陕西省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区和首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目前,西安高新区聚集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430家,信托、保险、基金等机构90家,拥有各类企业160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900家。2011年,西安高新区被陕西省科技厅、财政厅、金融办,人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保监局、证监局确定为陕西省首批促  相似文献   

12.
宛燕 《包装世界》2015,(4):103-104
包装产业是我国第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比较综合性的产业,它对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涉及了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包装产业的发展可以提高相关工业产品自身的附加价值,可以增强一个行业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使产品能够顺利地销售出去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前我国在总量上已经成为世界上包装第二大国,我国的包装产业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包装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还比较低,科技已经成为包装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实现包装产业与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包装产业的推动作用,紧接着根据我国包装产业科技创新的现状提出具体的协调发展方案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硅谷》2011,(1):I0014-I0016
<正>记者近日从西安高新区采访获悉,2010年,高新区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统筹科技资源,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30%以上高速  相似文献   

14.
《硅谷》2014,(9)
正近日,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与宁夏天元锰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大数据科技文献知识服务协议书》,通过合作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将为锰产业龙头企业提供大数据科技文献资源知识服务,为宁夏锰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文献资源创新支撑。宁夏科技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是目前全区拥有科技文献资源量最大、覆盖学科最全的公益性事业单位,通过近年来的建设,目前已建成基于分布式数据库、云计算架构等大数据技术的宁夏科技文献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纳米产业不能捆苗助长,不能消极等待,而应该深入认识产业发展规律,有规划,有目标,有策略地进行产业组织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走出中国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产业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硅谷》2014,(7):12-I0006
正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广西科技厅积极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六突出"抓好粮食科技创新工作,为广西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一、突出自主创新,培育了粮食优良新品种。"十二五"自治区粮食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以来先后育成了水稻优良新品种18个、玉米新品种11个通过了农作物品种审定,已在生产上示范推广800多万亩,育成的"桂两优二号"、"特优582"和"Y两优087"三个水稻品种获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品种,"博优1167"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为粮食生产提供了良种支撑。  相似文献   

17.
《硅谷》2012,(23):27-29
今年10月,福建省泉州市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旌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泉州市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高水平生产力促进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计量检测机构等服务机构,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创业孵化、研发外包、科技评估、融资担保等科技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一批诚信度高、资质好的中介服务机构。力争到2015年组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300家,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0个。  相似文献   

18.
纳米技术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被列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一度成为国内产业热点问题,这两年国内纳米产业的声音稍有降温,大批纳米企业仍然在生存和发展边界线上孜孜以求。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的纳米产业已成为政府产业决策部门、企业界、科学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纳米产业应该深入认识产业发展规律,有规划、有目标、有策略地进行产业组织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走出中国纳米科技和纳米材料的产业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硅谷》2011,(7):169-169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坚持制造业和服务业共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的方针,加快推进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助推我省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25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主办,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和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协会承办的“2006北京材料分析测试发展论坛”是材料分析检测行业一场难得的盛会。来自英国、美国、瑞士、新加坡等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深圳、重庆等地的权威测试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纷纷亮相论坛,他们就“我国材料分析测试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思及今后发展,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国外商业化检验认证服务机构的成功经营模式”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方位思考新形势下检测行业的发展之道。《新材料产业》在这里撷取部分专家言论中的精彩片断贡献给读者,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思维火花绽放的光芒。[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