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嘧菌酯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嘧菌酯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量、孢子致病力和黑色素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嘧菌酯离体活性受培养基组分影响,可酵解碳源具有拮抗作用。SHAM对嘧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63个菌株的EC50为0.0010-0.0906μg/ml,平均EC50为0.02231μg/ml。盆钵试验表明,秧苗对嘧菌酯的商品制剂25%嘧菌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25%嘧菌酯对稻瘟菌有一定的田间防效,且对水稻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丙硫菌唑和肟菌酯复配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ehw.)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丙硫菌唑和肟菌酯以质量比分别为2∶1、1.5∶1、1∶1、1∶1.5和1∶2复配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15.68、179.55、147.93、205.79和186.85。综合增效作用考虑,2∶1和1∶1.5为丙硫菌唑和肟菌酯混配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3.
[方法]采用植株喷雾-叶盘法测定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对黄瓜霜霉病菌的联合毒力,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黄瓜霜霉病菌经氟吡菌胺、霜霉威、吡唑醚菌酯、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1:4)和氟吡菌胺+霜霉威(1:10)连续驯化3、5、7代后对氟吡菌胺、霜霉威和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以(5:1)、(3:1)、(1:1~7)混合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表现增效。黄瓜霜霉病菌经氟吡菌胺与霜霉威混合物或与吡唑醚菌酯混合物连续驯化后的抗药性均比经3种单剂连续驯化后的抗药性发展缓慢,黄瓜霜霉病菌经2种混合药剂连续驯化7代获得的抗性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抗性水平为12.0~13.4倍,对吡唑醚菌酯和霜霉威的抗性水平分别为9.6、4.2倍,而经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和霜霉威3种单剂驯化7代获得的抗性菌株对氟吡菌胺、吡唑醚菌酯和霜霉威抗性水平分别为16.3、11.6、5.1倍,均高于混合药剂驯化所得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结论]在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9个配比混合物中,1:4混合物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毒力增效最明显;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1:4混合物及其与霜霉威1:10混合物的使用可延缓黄瓜霜霉病菌对氟吡菌胺抗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丝状细菌的过度繁殖常引起大量的泡沫并引发污泥膨胀,其中微丝菌是最经常引起丝状细菌污泥膨胀的一种关键菌。综述了影响微丝菌生长的条件、微丝菌的生理生态特性、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丝菌研究中的应用和微丝菌的控制措施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后续有关微丝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模型预测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发酵过程染菌情况。方法通过对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36批次发酵数据进行分析,选取特征和目标变量,利用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LR(Logistic Regression,LR)混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染菌预测模型,并对所建立模型进行预测评估。结果选取特征为:培养基A600值,0、2、3、4 h发酵液A600值,2、3、4 h每升发酵液的累计葡萄糖消耗量,共8个特征;以发酵4 h是否染菌作为目标变量;建立染菌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样本对所建立染菌预测模型进行预测评估,其auc值为0. 83。结论利用所建立的伤寒沙门菌中试阶段发酵过程染菌预测模型可对发酵过程进行染菌预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药剂驯化和紫外诱导2种方法诱导J1、H1、DL1和DL2稻瘟病菌菌株对烯肟菌胺的抗性,并测定其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结果经药剂驯化的J1、H1、DL1和DL2菌株均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药性;经紫外诱导DL1和DL2菌株对烯肟菌胺产生了中等抗性,J1和H1未产生抗性仍为敏感菌株;经测定稻瘟病菌对烯肟菌胺与嘧菌酯、稻瘟灵的交互抗药性表明烯肟菌胺与嘧菌酯具有交互抗药性,与稻瘟灵无交互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二氯甲烷:乙腈(1:1)试剂富集水中残留的唑嘧菌胺、嘧菌胺和嘧菌环胺,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测定.唑嘧菌胺、嘧菌胺和嘧菌环胺在2.00~100μ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5.00、15.0和45.0μg·L-13种添加水平下,其加标回收率为91.1%~98.0%;相对标准偏差为1.05%~1.8...  相似文献   

8.
嘧菌环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介了新型广谱杀菌剂嘧菌环胺。嘧菌环胺的物化性质、毒性、专利申请情况、作用方式、生物活性以及合成和应用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热电厂冷却塔黏泥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和硝化菌的代谢特性。采用表面分析技术、腐蚀失重法、电化学技术分析304不锈钢在硫酸盐还原菌和硝化菌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混菌作用下304不锈钢表面形成均匀的生物膜,腐蚀速度小于单菌体系。  相似文献   

10.
2-KGA混菌发酵大小菌耦合关系研究及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2-KGA)混菌发酵巨大芽孢杆菌(俗称大菌)与普通生酮古龙酸菌(俗称小菌)的耦合关系。经研究发现:(1)大菌通过群体感应调整自身生长行为;(2)大菌活菌代谢物及其自溶物质弥补小菌代谢缺陷促进小菌生长;(3)小菌可能通过释放溶菌酶促使大菌自溶;(4)大菌自溶释放一些蛋白酶类物质提高小菌山梨糖脱氢酶(SDH)活性从而加速产物形成。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2-KGA混菌发酵的动力学模型,并用实验数据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化工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工程实践性,而化工专业实验是化工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随着高校的教学改革,化工实验教学也在随之变化,其中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日益显露出来。本文从当今化工专业实验的教学目的、化工专业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可采取的措施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当今化工专业实验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化工设计能力是化工类学生大学阶段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考查学生化工设计能力,建立化工设计能力评价体系是必要的。评价体系包括化工原理等化工基础课程的掌握程度、国家和相关行业法规和设计规范熟练程度、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能力、化工软件熟练操作水平和化工设计课题实施能力;并通过布置化工设计方面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化工设计,让学生了解化工设计的步骤、化工设计内容以及完成一项设计所需要的知识。基于化工设计课程考核,提出了试卷考试、学生课堂报告、设计实践和答辩等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绿色化工是实现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俊平  吴翠霞 《辽宁化工》2003,32(3):112-115
绿色化工就是用先进的化工技术和方法来减少或消除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各种特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是人类和化工行业可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控制化工污染的最有效手段。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开展绿色化工的技术途径与思路应该是:采用分子设计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绿色化控制的策略来设计化工新产品,改革传统化工产品体系,利用可再生效涛生物化工方法寻求无污染的新产品或替代品,从源头上控制化工污染的发生。同时还应该开展绿色化工的教育、宣传、信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对新建项目进行全过程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化工企业推进绿色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云南化工》2017,(8):79-81
结合当前化工企业的发展情况,在分析化工企业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从多角度探讨了化工企业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中的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加强化工企业技术管理和安全生产措施,希望对于今后的化工企业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我国绿色化工技术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我国的精细化工发展概况,对绿色化工技术做了分析总结,并展望了绿色化工的发展前景,从理论上促进了化学合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云南化工》2019,(9):171-173
现阶段,化工行业获得了极大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工行业生产的过程中,化工设备的稳定运行是进行有效生产的最基本保障,直接影响到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化学品的特性会对化工机械设备产生很复杂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使化工机械设备产生故障,导致设备磨损甚至无法正常运行。在化工设备管理的层面上,对化工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养的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康蕾  彭桂莲 《广东化工》2012,39(9):220+214-220,214
文章从改进化工仿真教学方式入手,分析总结了提高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将化工仿真与理论教学、化工单元操作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同时,提高化工仿真软件的精细化程度、加强仿真指导教师生产实践技能培训,从而拓宽仿真教学内容,提高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18.
化学非均一表面及其在化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昌松  魏明杰  吕玲红  陆小华 《化工学报》2009,60(12):2945-2951
目前流体在纳微尺度下的化学非均一表面上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已引起普遍关注,但是如何使其在化工中得以应用成为化学工程师们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了化学非均一表面在化工应用中已表现出优异性能的基础上,从化学非均一表面的润湿行为和受限空间下化学非均一对分子传递的影响两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认为化学非均一表面的表面性质受到诸多因素影响非常复杂,但利用现代表面技术和分子模拟的手段,可从微观、分子层面研究流体在化学非均一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而可改善和提高诸多化工过程,是推动现代化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今化工企业对化工人才的需求特点,对化工工艺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首先,活化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化工专业技术英语知识,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化工设计竞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在化工工艺学教学中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工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化工工程师类人才。  相似文献   

20.
柳乐仙  柳海兰  张南哲 《广州化工》2010,38(12):292-293
从丰富化工实验类型、增设化工仿真实验、改革化工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化工实验教材的编撰、改革化工实验考核方式、逐步实现实验室开放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将化工实验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现代的"启发式",以促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