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土壤环境,在建筑施工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一大地基类型。本文结合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及要求,并针对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提出了提高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施工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3.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在黄土地开展工程建设也日益频繁,但问题也由此显现。从低阶到高阶的工程建设,湿陷性黄土层也日益增厚,处理较为困难。本文在处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上,根据具体的工程实例,对其进行了方法与原则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 与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深度以及合理控制剩余湿陷量等是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难点、热点问题。从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变形特点出发,进行3个方面的相关工作。首先论述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然后,结合建构筑物的类别不同,提出不同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宜采取的相应地基处理厚度和剩余湿陷量控制标准;最后,详细探讨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整片处理、局部处理及多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等问题,并给出几种地基处理方法处理效果良好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5.
6.
结合兰州填挖改造与梁峁的大厚度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性黄土建设场地的勘察资料,就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湿陷性评价、地基湿陷可能性以及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并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分布较广,大概占据世界黄土分布总面积的4.9%,大厚度湿陷性黄土的地基状况分析和处理方法一直是西北黄土地区工程设计中的重难点问题.为此,文章以庆阳地区某小区基础情况为研究切入点,就西北地区的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分析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性,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提出了土垫层法、灰土挤密桩法、强夯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李洪滨 《建筑·建材·装饰》2015,(11)
某大型选矿厂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依山势而建,分生产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分六个平台布置,生活区分两个平台布置.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对工程建设危害性大.因此,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规定,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受水浸湿引起湿陷,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一般在其竖向或横向采用夯实挤密的方法,使处理范围内土的孔隙体积减小,干密度增大,压缩性降低,承载力提高,湿陷性消除. 相似文献
12.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深度和湿陷性评价等难题,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大于36.5 m的场地进行以下浸水试验:不同深度的挤密桩处理地基深层浸水载荷试验,不同深度的孔内深层强夯处理地基载荷浸水试验,不打注水孔、埋设TDR水分计的原位浸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6~12 m、深层浸水时,发生显著地基下沉;15~20 m时,地基沉降较小;处理深度大于20 m时,地基沉降基本可忽略。(2) 浸水试坑22.5~25.0 m以上土体含水率增加较快,甚至达到饱和,以下土体含水率增加缓慢,基本没有发生湿陷。建议22.5~25.0 m作为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和湿陷性评价的临界深度。(3) 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采取有效的综合处理措施之后,甲类建筑可以不全部消除湿陷量,乙、丙类建筑可以根据控制建议适当放宽对剩余湿陷量的要求。(4) 不同地区、不同微结构类型土的湿陷性应当采用不同的湿陷系数 来判定,即“湿陷系数 = 0.015”在自基础底面至基底下15 m的范围内可继续使用;15 m以下适当放宽,按不同深度对 进行修正,可使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湿陷性评价趋于合理,有效节约大量地基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13.
14.
以陕北地区某天然气集输工程的集气站和跨越为实例,结合地区经验,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地基受水浸湿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并提出黄土梁峁、崾岘等易排水场地的地表降水入渗深度经验值,为类似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设计提供经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是西北、华北地区一种特殊性质的土,湿陷性黄土对工程建设和维护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危害。根据黄土湿陷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湿陷性黄土引发的工程危害,对几种常用湿陷性黄地基处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湿陷性黄土的概念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现行规范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原则,并对其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今后选择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湿陷性黄土作为基底持力层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降低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增大持力层的承载力。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湿陷性黄土进行分析,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原则进行了介绍,从定义、适用条件、优点、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以消除湿陷性黄土引起的湿陷变形,从而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消除黄土的湿陷性,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对这些处理方法应当因地制宜,通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合理采用。一、土或灰土垫层土或灰土垫层一般适用于消除1~3 m厚土层的湿陷性。试验研究表明:在附加压力作用下,土层浸水后的最大湿陷变形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