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侧向井仪:方位电阻率成象、该测井仪右在井眼周围进行深探测方位电阻率测量,其纵向分辨率高于双侧向测井。它将12个方位电极装入DLL电极系,保留深侧向和浅侧向测量的同时,提供12条深探测方位电阻率曲线,由装在方位阵列上的浅探测辅助测量作方位电阻率的井眼校正。  相似文献   

2.
3.
电缆蝇在过去的将近75年时间里取得了许多成就,本文概述了自从1927年第一条电缆测井曲线记录以来本地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电缆测量的范围已经得到充分扩展,石油工程师们对石油储藏有了前所示的认识。在过去的十年里,井场和室 内对计算机和先进的井下仪器的使用在整个工业界产生了大的影响。随着这些进步的取得,将井下传感器数据以500K比特/秒的速率传支地面并同时发送到世界各地已经。  相似文献   

4.
自然伽马测井刻度的论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了刻度系数和仪器灵敏度两个基本要领及其物理意义,为制定自然伽马测井仪性能评估指标,指导自然伽马测井仪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给出了自然伽马测井刻度测量时间的计算公式及各类自然伽马测井可依据各自仪器特点和刻度误差要求,确定适当的刻度测量时间。对提高自然伽则井仪在可操作性和方便实用方面,具有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介绍了世界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代测井技术所能解决的地质问题及效果。介绍了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井下雷达测井和光测井等测井前沿技术。  相似文献   

7.
垂直测井是磁测井的一种类型,能够监测油水井套管的腐蚀类型及损伤程度。在以前垂直测井资料定性解释的基础上提出垂直测定量解释方法并绘出解释图版,使垂直测井资料解释方法更趋完善,有利于精细评价套管腐蚀状况。  相似文献   

8.
阵列型感应测井的多参数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中庆  张庚骥 《测井技术》1998,22(5):321-326
提出采用Marquardt法和SAM-FFHT反演阵列型感应测井的资料。计算结果表明,足够多的感应测井曲线,能够可靠地获得二维电阻率剖面,文中给出两种反演方法;块状均匀质介质的多参数反演和象素级反演。其中象素级反演算法适用于纵向电阻率和径向电阻率缓变的地层。  相似文献   

9.
本简要介绍了SK88小数控测井系统的组成及其配备的测井资料预处理系统功能,主要叙述了SK88测井系统的应用实践以及与3700测井系统所测资料的对比情况,肯定了SK88测井系统在塔北地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11.
由于胜北地区地震速度横向畸变大,致使局部构造难以落实,导致探井失利。为此,对该区做了基于模型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以期解决速度问题,落实局部构造。总结了处理及建模的技术思路,对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做了具体阐述,并对处理成果做了三维解释论证。本次综合研究方法,可以成为进一步作好三维叠前浓度偏移处理与解释工作的有益参考,解释成果可以作为扩大该区油气储量规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震道积分是一项利用转换的相对速度剖面而进行地震分析的技术 ,与GLOG技术利用波阻抗剖面分析地层效果大致相近 ,但前者具有砂层标定方法简单、处理速度快、费用又省等优点。经过标定的道积分剖面 ,基本可以代替连井油藏剖面 ,应用起来方便、直观。作者曾用本方法在东海地区多口井中预测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因此地震道积分技术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应用价值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道积分剖面解释埕岛油田的砂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道积分是一项利用转换的相对速度剖面进行地层分析的技术,而GLOG 技术则是利用波阻抗剖面分析地层的。这两种技术的处理效果,总的来说是相近的,但是前者更能反映高速砂层的细微变化,而且砂层的标定精度高、直观,标定方法简单。经过标定的地震道积分剖面可以替代“连井油藏剖面”。可见,地震道积分技术在地震地层解释中是一项有发展潜力的技术。本文详细介绍利用这项技术解释埕岛油田砂体的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岩石渗透率三维指示条件模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指示条件模拟的基本原理,以单井小层渗透率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不同等级渗透率空间分布的三维指示条件模拟方法,它是一种非参数条件模拟方法,不要求模拟参数符合特定的概率分布模型,特别适合于岩渗透率这样的具有特异值的数值。并以大庆长垣北部喇嘛甸油田北实验区为例,给出了渗透率指示变异函数的计算方法和渗透率分布的三维指示条件模拟步骤,给出了各小层不同等级渗透率储层平面分布,为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和寻找剩余油分布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三维多波地震勘探是地震勘探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其转换波处理中的极化滤波去噪、三分量旋转、三维转换波转换点定位、四参数速度分析和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给出了三维转换波处理的总流程和对胜利油田垦71地区单点数字检波器采集的三维转换波资料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三维三分量VSP数据处理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三维三分量VSP数据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由于观测系统的特殊性,数据处理既不能借用常规的非零井源距多分量VSP数据处理方法,也不能采用目前地面地震多分量数据的处理方法。为此,本文针对三维三分量VSP数据的特点,在三维VSP速度分析、波场分离、纵波和转换波的三维深度成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摸索出一套处理方法。通过对MB2003井区VSP数据的处理,得到了纵、横波速度体;通过三分量处理及基于拉冬变换和偏振分析的联合波场分离方法,有效地分离出上行纵波和转换波;根据速度反演结果,在深度域对纵波和转换波进行成像,分别得到两个成像数据体,且具有良好的对比性,有利于资料解释。其中转换波成像显示出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西北地区)在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气藏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多个构造在中二叠统茅口组三段(以下简称茅三段)获得高产气流并证实裂缝是天然气高产的主要控制因素,但是常规地震处理对裂缝识别能力差、预测效果不佳。为此,以川西北地区九龙山构造为例,在归纳总结茅三段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已钻井茅三段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再通过对原始叠前道集优化处理和频谱恢复高分辨处理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同时保持裂缝孔洞发育的地震微弱信号;进而采用照明对称体、分频混沌体、导向似然体等叠后地震属性处理技术开展裂缝检测,最后通过三色融合技术预测茅三段缝洞体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川西北地区茅三段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岩溶裂缝型储层,构造裂缝及溶蚀孔缝发育,易形成较大规模的裂缝发育带;②该区超深层原始地震资料主频介于25~30 Hz,对裂缝带响应不明显,采用叠前道集优化处理技术和频谱恢复技术组合,可以保护裂缝带的微弱信号,使地震资料主频达到45 Hz,有效地提升了地震资料的频谱,地质现象表现明显;③采用照明对称体、导向似然体、分频混沌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地震资料表达的地质信息,三色融合技术能较好地反映茅三段碳酸盐岩断裂发育带、岩溶孔缝发育带。结论认为,地震预测裂缝成果与钻井、测井、测试等成果匹配良好,为该区天然气开发井的部署与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野外"点源"观测数据的常规深度偏移等复杂叠前处理方法涉及到巨大的计算量。Berkhout基于"面源"的面炮技术提供了高效精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成像的有利选择。本文拓展了Berkhout面炮技术,提出了高效精确的基于波动方程的曲面波技术,给出了曲面波合成算子的普适性数学表达式,并发展了面向目标的曲面波地表控制照明技术。其能够对复杂地质构造进行高效高质量成像。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的数值计算给出了很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9.
复杂边界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驱面积波及效率是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重要参数.以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为例,研究复杂边界油藏水驱面积波及系数的校正方法.应用三维两相黑油模型建立不同油藏边界、不同井网形式的数值模型,计算出根据油藏边界类型定义的窄小油藏复杂边界校正系数与窄条油藏复杂边界校正系数.油田现场可直接根据窄小断块的类型和窄条断块的含油带宽度来选取相应校正值,从而校正水驱面积波及系数,调整开发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LMD地区三维三分量(3D3C)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总结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成像处理技术,如坐标旋转、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时间偏移等,并给出了纵波、转换波联合处理流程;同时指出了Z分量、R分量联合处理与R、T分量联合处理在流程上的差异。通过实际应用,提高了三维转换波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为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较好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