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利兵 《农机导购》2013,(5):111-112
2013年是《农业机械》杂志创刊55周年,而我与《农业机械》杂志相识也有8年了,是《农业机械》杂志的忠实读者,看到新一期杂志上为庆祝创刊55周年的征稿启示,不由让我回忆起了往事。  相似文献   

2.
方刚 《农机导购》2013,(5):119-120
不知不觉,进入农机行业已经整整6年了,和《农业机械》杂志相识也整整6年了。从入行的第一天起,我就把《农业机械》杂志当作我的老师,即便工作再忙再累,我都会认真阅读杂志刊登的内容,有时候还做笔记。《农业机械》杂志带领我认识了农机行业,了解了农机行业,并让我有理由尽心尽力的服务农机行业。  相似文献   

3.
徐春光 《农机导购》2013,(5):120-120
写下这个征文标题,心,暖暖的。 往事如烟,当一件件陈年往事正逐渐淡出我记忆的时候,我与《农业机械》的相识相知,却依旧历历在心,挥之不去。转眼之间,《农业机械》已陪伴我走过了14年的风雨人生,早已成了我人生路上的好伴侣,令我平凡的人生彰显精彩。  相似文献   

4.
我与《机械工人》相识有23年的时间了,在这23年的风风雨雨中,可说是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但我与《机械工人》冷加工的故事确有千言万语,好似和尚敲木鱼多多多。  相似文献   

5.
我在1955年开始接触《机械工人》杂志时惊奇地发现机械制造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而又引人入胜的领域。当时刚步入大二,虽然对大部分文章都看不懂,但从那时开始,她就成了我的必读刊物,迄今还保存有开始分刊的首期[即1957年的《机械工人》(冷加工)]和复刊号[即1964年的《机械工人》第1期,未分刊]。在毕业后近20年的工厂实际工作和随后的教学与科研中,她一直伴我走到退休并直到今日。  相似文献   

6.
初次和《机械工人》相识,还在我的孩提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父亲从工厂带回几本《机械工人》回家阅读,闲暇时我也翻看翻看。那时的刊物没有广告,装帧也没有现在精美、高档。记忆当中每篇文章都像豆腐块,虽简短但非常吸引人。一不小心粘上饭桌的油腻,还会遭到父亲的一顿责怪,匆匆忙忙搽拭干净后继续阅读,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曾订阅过无数期刊杂志,但其中大都是读之即弃,如过眼烟云没留下什么记忆,唯有一种刊物——《机械工人》我每期必读,十几年如良师益友伴我始终如一。 与《机械工人》相识于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初期,当时面对许多在课堂和书本上未曾接触过的实际问题,常常有一种茫  相似文献   

8.
《机械工人》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伴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回想我同这位老朋友的认识和相知有一段故事。 我认识《机械工人》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时我正在技工学校上学,一次翻阅爷爷的书柜,发现了一本《机械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迟来的“征文”。 我是前几天才看到贵社1999年第九期《机械工人》(冷加工)的。当读完“本刊现举办‘《机械工人》50年’征文活动”一文后,内心非常激动,勾起了往事的回忆…… 1953年,那时我是一名海军战士,从事车工技术工作。工作中,常碰到一些技术问题,而我周围近处,当时还难找人解答。经领导同意,于是求助于贵社。  相似文献   

10.
我对《机械工人》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可有可无到必不可少的一个转变过程。自从一年以前真正认识到《机械工人》的价值之后,她已经成为我每期必读的技术刊物,对我这一年来的工作提供了不少的助益,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见到《机械工人》这份刊物是在一年半之前。那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自以为  相似文献   

11.
助我成长     
施明 《农机导购》2013,(5):113-114
我是江苏省海门市施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长施明,是《农业机械》杂志忠实的fans,第一农机网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看到《农业机械》为庆祝创刊55周年,特举办的大型系列征文活动,心中不禁感慨颇多,自从合作社成立以来,《农业机械》杂志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的风风雨雨,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又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窗口,说起我与《农业机械》杂志还确实有一段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2.
12月15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选型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附件《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机具种类初定范围》,对做好2010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选型工作作出安排。  相似文献   

13.
读编视角     
我是《机械工人》的老读者,20多年来,我从贵刊中吸取了无尽的营养和智慧,我所取得的每一份收获和每一个进步,都是与贵刊分不开的。 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从1968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从事电焊工作。在那个“革命”年代,谁学习技术,就会被加上只“专”不“红”的帽子,大加批判。直到1976年,在沉痛悼念周总理的日子里,我得到了复刊后1976年第2期《机械工人》杂志。以后,我就尽力收集、学习《机械工人》(热加工),并在她的帮助下,一步步取得成绩。  相似文献   

14.
如火如荼的一拖柴调查活动已经进行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收到了相当多的调查表,写信、传真、电子邮件、QQ和短信,到来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上有详有略,但无不体现读者对杂志活动的热衷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农业机械》(导购)编辑部,向各位参与调查活动的读者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5.
我是长期从事设备维修与设备管理工作的,阅读《中国设备管理》杂志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贵刊1993年第12期“工作研究”栏目中《对转换经营机制中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探讨》与第10期“四新应用”栏目中“膨胀环在现代机械设备上的应用”两篇文章,对我厂设备管理和设备小改小革提供了实际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MM《现代制造》杂志社: 衷心感谢您们多年来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和帮助! 我已从事技术工作多年。八年前一次偶然机会,我结识了MM《现代制造》,那时叫MM《机电信息》。自此MM《现代制造》便成了我不可缺少的朋友。从阅读中我积累掌握了很多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使我在平时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及时而全面的机电信息报道,解决了我多次的燃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作者与《机械工人》的相识、互劝支持、新阶段探索与执著等方面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凝聚在长卷中的执著”之情怀,一路走来期待杂志大发展,祝愿长卷列车驶向向往的远方。  相似文献   

18.
196 6年我从大连机车厂技校毕业 ,分配到四川中部的三线工厂———铁道部资阳内燃机车厂。 30多年来 ,一直从事机械设备的修理与改造工作。 1974年 ,我第一次在资料室看到《机床》杂志 ,那时的《机床》外表远不如现在的《制造技术与机床》那么漂亮 ,但文中的许多内容实用性很强 ,使我从中吸取了一些经验 ,启发了自己的思维与观念 ,从此步入了一个学习—实践—总结—学习的工作循环中 ,在本行业中取得了一点成绩。记得我看了 1974年第 2期中“组合式液压装置的研制”一文后 ,就对机床的液压传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开始对机床液压传动的理论进…  相似文献   

19.
我与《金属加工》结识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在这20多年来,《金属加工》一直伴随在我和身边的同事左右,作为我们工段业余阅读的报刊之一,是工段最受欢迎的读物,至今,我还记得与《金属加工》初次相识的情形。那还是在技工学校的时候,刚上技校的时候对机械加工概念还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又在迎接一个新的春天。值此1997年春节来临之际,我与《机械工艺师》全体同仁,向所有从事机械制造工艺工作的同志们,致以新春节日的祝福,祝福您们在新的一年里诸事如意。我们十分感谢广大读者和作者对《机械工艺师》的厚爱和支持,十分感谢诸位审稿专家为《机械工艺师》付出的辛勤劳动,十分感谢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对《机械工艺师》的关心、指导和支持。正因为这些厚爱、关心、指导和支持,再加上我们杂志社全体同志的一份努力,《机械工艺师》杂志才脐身1995年度“北京市十大优秀科技期刊”之列,并荣获“1995年度华北地区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