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氟碳聚合物乳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低聚物形成、种子乳液制备和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由实验优化配方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结构自交联氟碳聚合物乳液的较佳条件是:n(BA)∶n(MAA)=1.0∶1.60,低聚物P(BA/MANa)用量为6%,m(BA)∶m(MMA)=40∶60,自交联单体加量为2%,丙烯酸六氟丁酯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80℃,引发体系为过硫酸钾与亚硫酸氢钠的混合物.通过FTIR、TEM、MFT、乳胶膜的接触角和吸水率等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氟碳聚合物乳液,其成膜稳定性和乳胶膜性能均优于用常规法制备的.  相似文献   

2.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丁酯为核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乙酯为壳单体,十二硫醇为壳层聚合的链转移剂,采用种子乳液共聚方法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物.研究单体、链转移剂的用量对壳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黏流温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乳胶粒结构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丙烯酸乙酯或十二硫醇,可以降低壳层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和黏流温度,增加熔体流动速率,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十二硫醇可以使壳层共聚物(m(MMA)/m(EA)=80/20)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到0.863 g/min,提高了2个数量级,核壳聚合物乳胶粒径在100~200nm之间,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3.
基于酸碱溶胀法制备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亲水核与核壳结构微球,采用酸碱溶胀法处理核壳微球,制备了微米级中空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分析表明,单分散性的亲水核平均直径约465nm;单分散的核壳微球表面略显粗糙,平均直径约560nm,疏水壳层厚度约100nm;微米级中空微球的直径约1.20μm,中空度为21.6%,其单分散性与球形度良好。在亲水核聚合过程中,当m(MMA)/m(MAA)=1.77:1时,乳液反应体系稳定,得到亲水核微球的单分散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NiO与碳纳米中空纤维,以聚丙烯腈(PAN)和四水乙酸镍(Ni(CH_3COO)_2·4H_2O)为前驱体,借助静电纺丝法和柯肯达尔效应,成功制得中空NiO/C纳米复合纤维.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空气中300℃氧化2 h制备出的复合纤维形貌最好,纤维平均直径180 nm,纤维内部嵌有大量中空纳米球,其直径约为16 nm,壳层厚度约为4~5 nm.中空球的形成是受柯肯达尔效应驱使的热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核-壳结构复合纤维.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纺丝电压、收集距离和核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对PLA-PCL核-壳结构复合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TEM)分析核层-壳层溶液推进速度对PLA-PCL核-壳结构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核-壳溶液推进速度为0.1-0.2和0.1-0.3 m L/h时形成了清晰的核-壳结构;随着壳层溶液推进速度加快,PLA-PCL复合纤维核层含量降低,增加纺丝电压能够有效地降低复合纤维平均直径,而增大收集距离使复合纤维平均直径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6.
核-壳式结构的Fe_3O_4/聚合物结合了Fe_3O_4的磁性和聚合物壳层具有功能基的特点,在药物载体、固定化酶、DNA纯化、催化、传感和金属离子分离等领域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表面含羟基、羧基、氨基、巯基、磷酸根及多种官能团修饰的Fe_3O_4/聚合物的合成方法及应用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解粘实验方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对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几种聚合物与高铝水泥间的复合界面层进行了组成和结构分析;讨论了不同粘结力在界面层中的作用形式及其对材料设计和复合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材料界面粘结层的结构模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以C微球为模板,Ce(NO3)3.6H2O为铈源,NH4Ac.2H2O为沉淀剂,通过溶剂热法分别采用一步模板以及两步模板法成功制备出了中空以及中空-核壳CeO2微球;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产物分别进行了表征,采用氮气吸附(BET)和气相色谱对其比表面积和CO催化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空以及中空-核壳CeO2微球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4.92m2.g-1和37.10m2.g-1,并且两者都表现出了较高的CO催化转化效率.尤其是与中空CeO2微球相比,中空-核壳CeO2微球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低温CO催化转化效果,说明调控材料的形貌和空间几何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方法处理聚3-己基噻吩(P3HT)薄膜,使P3HT原位形成由碳膜和P3HT组成的双层异质结构型.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薄膜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形貌和结构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P3HT薄膜的表层出现明显的炭化现象,形成一层致密的碳纳米颗粒组成的碳膜;可以通过调节射频电压调整P3HT薄膜的表层炭化程度,以优化复合膜的性能;等离子处理后,P3HT膜结晶度提高,复合膜光吸收增强.此P3HT/纳米碳层的双层异质复合膜有望用作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活性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聚丙烯酸酯乳液(PA)改性砂浆硬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及改性机理,分析PA聚合物乳液在新拌水泥砂浆中的吸附特性,并模拟孔隙溶液和PA乳液之间相互作用.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X)法表征了PA改性砂浆微观结构的演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PA颗粒将与孔隙溶液中的钙离子发生化学反应,PA聚合物将以不同的形态吸附在水泥砂浆的局部部位.在此基础上,考虑PA聚合物改性乳液与水泥基材料的反应,提出一种改进的聚合物改性与微观结构形成模型.这对研究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推广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RuO_4染色法研究了LIPN PBA/PS/PMMA乳胶粒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当采用油溶性引发剂AIBN时得反转的核壳结构,反之,若采用水溶性引发剂K_2S_2O_8时得规则的核-壳结构.降低聚合反应温度、增加K_2S_2O_8浓度及交联剂用量都有利于形成核-壳状形态结构的乳胶粒.同时,与滴加法相比,当采用一次加料法对乳胶粒核-壳结构的规整性下降,过渡层厚度增大.实验结果表明,PS 与 PMMA 之间有少量接枝聚合物产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双层包裹-夹层去除法制备了具有核-壳中空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采用TEM和EDXA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这种中空结构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在壳层上接入疏水基团使得中空粒子获得界面活性,检测了这种界面光催化剂在界面进行的蓝藻光催化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13.
通过SEM分析了聚氨酯(PU)与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物熔体组成与其挤出物形貌之间的关系,确定了PU/PVDF共混物经熔融纺丝制备中空纤维膜的较优配比,并时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微孔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结合聚合物共混界面相分离原理及熔融纺丝-冷拉伸法可制得通透性较好的PU/PVDF共混中空纤维膜.  相似文献   

14.
合成一种含三个苯环的新型磺化聚芳醚.采用特殊单体结构的设计,在聚合物主链上引入甲基取代基对主链进行保护.用氯磺酸直接磺化方法在聚芳醚高分子侧基上引入磺酸功能基,实现了聚合物磺化结构的可控定位合成,得到了磺酸基在侧链上的磺化聚芳醚.通过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元素分析(E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丙烯腈膜亲水性不佳的问题,采用马来酸酐(MA)或甲基丙烯酸(MAA)与丙烯腈(AN)进行共聚,制备亲水性聚丙烯腈,研究其成膜性,探索不同单体、单体比例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核磁共振波谱仪和扫描电镜等对改性后聚丙烯腈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MA相比,采用MAA对聚丙烯腈进行改性更加合适,MAA改性聚丙烯腈的最佳单体质量比为[AN]/[MAA]=85∶15,转化率高达93.49%,远远高于MA转化率;共聚物含有羧基基团,证明AN与MAA共聚反应成功进行.  相似文献   

16.
以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海泡石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聚(AA-AM-AMPS)/海泡石复合高吸水树脂,分别考察了引发剂、交联剂、AMPS及海泡石用量、微波辐射时间等对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和XRD分析,表明产物为海泡石与有机单体聚合物的复合体,同时有部分单体插入到ST的层间,从而形成插层复合型高吸水性树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复合高吸水树脂对蒸馏水和生理盐水的吸液率分别为1 160g/g和98g/g.  相似文献   

17.
以聚乙烯醇和高铝水泥为基本原材料 ,采用剪切混炼、热压成型和干热养护等加工技术 ,制作了一种高抗折强度的无宏观缺陷 (MDF)水泥基复合材料 .研究了这种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其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 ,并探讨了聚合物的增强与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8.
5-磺酸间苯二甲酸单纳(NaH2SIP)和Sm(NO3)·6H2O水热反应制备一个2D钐配位聚合物[Sm(SIP)(H2O)4].在该聚合物的结构中,3个SIP3-交替连接3个Sm(Ⅲ)离子形成一个24元环.相邻24元环以共边的方式形成一个沿bc平面的格子状的2D层状结构.并通过配位水分子与SIP3-的羧基及磺酸基上氧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组建了一个3D超分子框架结构.通过将Sm(Ⅲ)离子和SIP3-配体均虚拟为3-连接结点,该2D层状结构可简化为[6,3]拓扑网络.粉末X-射线衍射表明获取的样品与表征的单晶物相一致.热重分析表明该聚合物的热分解以两步失重的方式发生,其热分解温度为602℃.  相似文献   

19.
为获得高的渗透和选择性能,分别以聚乙二醇甲醚丙烯酸酯和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为水相反应单体和油相交联剂,利用界面引发剂在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油水界面处引发聚合制备中空微球,浇铸形成具有纳米空腔的中空微球膜,并考察了膜内纳米空腔对分离膜气体渗透性和分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中空微球平均粒径为95 nm,中空结构明显;在高交联剂含量中,中空微球膜的渗透分离性能较壳层材料的本征值都有显著提升,在35℃、0.2 MPa下,CO_2的渗透系数增大4.5倍,且分离系数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0.
强双光子吸收材料在双光子荧光显微、三维光信息存储、光限幅以及聚合物微加工等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在钯催化下合成了以2,6-二(二己基氨基-对苯乙烯基)-9,10-二烷氧基苯基蒽为结构单元的非共轭蒽基聚合物,并用核磁共振、凝胶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聚合物及其模型化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非共轭蒽基聚合物的长波吸收峰均位于红光区域,但呈现不同的荧光发射;最大双光子吸收截面分别为δ聚合物=8 789 GM和δ模型化合物=920 GM,是具有双光子吸收特性的发光光分子;该聚合物具有强度与韧性特征,可以在膜状态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