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车门上铰链区域的电泳流痕问题,分析原因,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零件结构,采用增加吹水、取消空腔及增加导流槽的工艺方法,有效去除电泳液积存,解决了电泳流痕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产品在验证阶段涂装过程产生的电泳流痕进行解决,通过在解决过程中积累经验,给后期流痕问题解决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车门窗框电泳流痕产生的原因,分别从钣金结构的设计、钣金加工精度的控制及工装导入辅助等方面进行对策验证,为车门窗框电泳流痕的消除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梁  王磊 《涂料工业》2020,50(4):76-80
电泳流痕是汽车涂装电泳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解决此问题,本文对电泳流痕产生原因、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总结.通过对汽车白车身设计、冲压工艺、焊装工艺、涂装工艺等方面的分析,找出了各个阶段与各工艺对电泳流痕产生的影响.可以从车身缝隙设计、冲压切口与毛刺控制、焊装包边间隙、焊装折边胶涂胶直径与距离、涂装电泳固体...  相似文献   

5.
电泳流痕问题是车身涂装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严重的电泳流痕不仅会影响外观而且还会制约车间正常生产,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电泳流痕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针对新车型电泳流痕问题,从焊装涂胶、车身匹配调整、设计更改、电泳工艺参数、吹净方式、烘干炉温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车型开发时涂装过程中产生的电泳流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采取相应措施,最终消除了流痕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数据,指出了对此问题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主要通过对涂装电泳流痕产生的原因分析研究,探讨了车身外板电泳流痕的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王培询 《涂料工业》2023,53(2):63-66
为解决新车型在试生产期间的电泳流痕问题,以车身设计开发、涂装工艺和装焊工艺为切入点,通过调整电泳工艺和电泳烘干室参数,优化装焊胶和零件匹配尺寸,减少甚至消除了特定部位的电泳流痕,进而保证车身质量,提高涂装车间的生产节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电泳二次流痕缺陷形成的原因,通过调整优化车身折边胶位置及涂胶直径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减少了包边间隙,避免了涂装后包边缝隙积液,改善了包边电泳二次流痕缺陷,提升了漆膜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涂料》2016,(7):61-63
主要介绍了汽车涂装中阴极电泳涂膜二次流痕的产生机理及常用的解决思路、方案实施、效果验证过程。  相似文献   

11.
铝型材在阳极氧化和电泳固化后,表面出现竖向黑色流痕,影响了产品质量。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试验、膜厚检测和p H测试等手段,分析竖向黑色流痕产生的原因,得出该竖向黑色流痕是由于在烫洗后、电泳前,阳极梁上滴落的氧化液使型材表面自上而下污染,引起电泳漆异常沉积,经固化烤焦所致。  相似文献   

12.
曹晓根 《上海涂料》2011,49(10):39-41
通过某次电泳缩孔问题的解决,找出造成电泳缩孔的主要原因是电泳槽体污染、风机漏油污染,指出电泳漆投槽前重点清理的部位,从而避免电泳缩孔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汽车车身电泳涂装工艺流程,从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寻求影响电泳涂装的工艺参数,以及电泳涂装的方法与技巧,在实际工作中分析解决了电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电泳流痕、缩孔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多通道流动电泳是一项新型制备电泳技术。电泳过程在5腔室电泳槽中进行,各腔室之间用膜隔开,中间腔室为进样室,其两侧依次为冲洗室和电极室。当蛋白质混合物被连续引入进样室时,带电组分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过膜进入其对应的冲洗室,被载流冲出,中性组分则被进样流从进样室出口带出,从而实现分离。多通道流动电泳技术适宜于分离等电点有较大差异的混合物,可广泛应用于各类生物产品如蛋白质、酶、抗体及其它生物技术产品的大规模分离纯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阴极电泳已广泛应用于汽车涂装,电泳二次流痕(俗称电泳水)是阴极电泳过程中的常见缺陷。结合车身调整、电泳滴水挡板设计、电泳吹气3种措施改善电泳二次流痕缺陷的实际案例,介绍控制电泳二次流痕缺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6):2257-2271
Abstract

Investigation on the mass transfer behavior of multichannel flow electrophoresis (MFE) has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in the separation proces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duction of the relative protein migration flux correspon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protein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The mobility of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in a gel membrane, as interpreted from its elution curve, was about one-sixth of its mobility in solution as determined by high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This indicates that accumulation of charged protein onto the membrane surface occurs in MFE. A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was applied instead of the steady one in MFE. The negative part of the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reduced the polarization layer periodicall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by an over 40% increase of BSA migration flux at pH 6.9 in an optimized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The separation outputs of BSA and hemoglobin bovine blood conducted in an optimized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at pH 6.0 were about 26 and 32% higher than their respective outputs obtained in a steady electric field. Because of its proven efficiency for reducing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and its ease of operation, the use of a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is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other membrane separa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7.
针对槽液熟化周期长的电泳漆品种,在进行电泳漆材料性能试验时提前将电泳漆中的乳液进行深度脱溶剂处理,除掉其中大部分的低沸点溶剂,可以有效缩短电泳漆槽液的熟化周期,在短时间内满足电泳漆的相关试验需求。  相似文献   

18.
张菊香 《涂料工业》2014,44(10):61-63,68
车身电泳漆膜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防腐效果和外观。采用化学方法、扫面电镜微观分析和能谱成分分析理化检测方法,对车身冲压件局部电泳不能正常成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产生缺陷的钢板表面含硅氧,阻止了磷化膜的形成,不利于表面涂装,导致电泳无法正常成膜。此次缺陷分析,为汽车厂和冲压件生产厂找到了一种方便快捷的钢板表质量控制方法,从而降低车身电泳缺陷。  相似文献   

19.
对涂装过程中发生的电泳"漆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最终消除了"漆泥"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坚  刘铮 《过程工程学报》2003,3(2):156-160
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了蛋白质在有机-水介质中的电迁移性质,并成功地进行了卵清白蛋白组份I和组份II的分离. 采用荧光分析和圆二色谱法考察了非水组份对蛋白质在溶液中构象的影响,并采用多通道流动电泳设备进行了制备规模的有机-水介质电泳过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