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聚羧酸超塑化剂的侧链结构对其吸附分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了具有不同侧链长度的梳型共聚物,研究了MPEG侧链长度对梳型共聚物分子构象的影响,并通过总有机碳分析(TOC)和水泥净浆流动度测试,对制得的不同侧链长度的聚羧酸梳型共聚物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分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侧链MPEG长度的增加,共聚物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会急剧降低.在MPEG-MAA与甲基丙烯酸(MAA)共聚体系中,按一定比例同时接入不同长度的MPEG侧链时,共聚物会表现出特殊的吸附规律.当侧链聚合度nEO=22和nEO=43的MPEG以摩尔比为1:2在共聚体系中进行接枝时,共聚物表现出最佳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10℃、20℃、30℃环境下,聚羧酸超塑化剂在水泥颗粒上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10℃、20℃、30℃环境温度下60min后的吸附率分别可以达到47.2%、61.8%、66.2%。初始分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较高温度下分散保持能力有所下降。在不同温度下,聚羧酸超塑化剂在初始分散阶段的吸附量与分散性能直接相关,呈线性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的增加带来的分散性能增加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不同侧链长度比例对聚羧酸超塑化剂分散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n=18,29)(MAPEG)及其它烯类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分子结构含不同长度侧链的新型聚羧酸梳型超塑化剂,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链长的MAPEG混合比(投料比)对超塑化剂分散和分散稳定性的影响,测定了掺加超塑化剂的水泥颗粒的ζ电位.结果表明,不同链长的MAPEG的混合比对超塑化剂分散及分散稳定性影响很大.当MAPEG混合比n18民:n29=1:4处出现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的最佳点,在超塑化剂掺量0.4%、水灰比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235mm,120 min后流动度保持率为87%.吸附不同链长超塑化剂水泥颗粒的ζ电位在掺量0.3%~0.5%增加较明显,0.5%以上,ζ电位增幅不大.  相似文献   

4.
闫艳 《山西建材》2013,(3):16-18
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热方式、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溶液的滴加速度等因素均会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减水剂在水泥净浆中的掺量不同时,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将甲氧基聚氧乙烯醚(PEG)与甲基丙烯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得到具有聚合活性的大单体—甲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然后将其与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等在水相体系中进行共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良好分散效果的聚羧酸超塑化剂,并主要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热方式、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溶液的滴加速度、甲氧基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的分子量、以及链转移剂等都会对聚合反应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对目前国内外效果较好的几种聚羧酸高效减水剂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发现:本文所合成的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通过对净浆流动度试验和混凝土试验研究了该减水剂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该产品是一种用量少、分散性能好、流动保持性能好,与不同水泥的相容性好、不含甲醛的高效减水剂。折固掺量为0.3%,水灰比为0.29时,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280 mm,且60 min内坍落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7.
超早强型聚羧酸盐超塑化剂对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优化梳形共聚物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超早强型聚羧酸盐超塑化剂PCA-V.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环境温度越低,添加PCA-V后的早强效果越明显.在4℃低温环境下,24h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当于掺普通PCA-I超塑化剂混凝土抗压强度的500%以上,30h抗压强度相当于掺PCA-1的480%.  相似文献   

8.
9.
根据分子结构设计原理,设计并以水为溶剂合成了一种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接枝侧链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C)。论文采用红外光谱表征PC-C的分子结构,采用表面张力、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减水率和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含MPEG侧链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C的性能。结果表明:PC-C的分子结构上成功引入了MPEG侧链:PC-C不明显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水泥适应性良好;对水泥的分散性能高,分散性的保持能力随掺量的增加而得以提高;以及PC-C的减水率高,对混凝土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合理的假设预测了聚羧酸系减水剂(P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形态,并采用超滤膜法将自制PC分离成四种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分离组分F1(平均分子量为10万以上),F2(5万至10万),F3(1万至5万),F4(1万以下),通过有机碳总分析法及净浆流动度表征了该PC/分离组分的吸附量以及对水泥浆体的分散性。研究结论显示:PC分子呈卷曲状吸附于颗粒的表面,而非直线型,而且随掺量的增加这种卷曲程度逐渐增大;各分离液/PC对基准水泥浆体的分散性大小顺序为:F2F1PC0F3F4;PC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过程属于分级吸附,其中分子量较小的减水剂分子首先吸附到水泥颗粒的表面,而后是分子量较大的分子。  相似文献   

11.
含聚醚侧链共聚羧酸类超塑化剂的分散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自由基共聚的方法制备了具有含不同聚醚侧链量和羧基量的聚羧酸系超塑化剂,对比了制备的超塑化剂分散性以及经时变化的差异,认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醚侧链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分散性的提高,随羧基量的增加聚醚侧链量的变化对超塑化剂的分散性影响不大;聚醚侧链数量的增加有利于超塑化剂分散能力的保持。本文并通过位阻斥力理论对其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分子设计角度,选择异丁烯聚氧乙烯基醚、丙烯酸和过硫酸铵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聚羧酸减水剂,并通过水泥吸附量和净浆流动度测试,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减水剂分散性和吸附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加热工艺下,合成的重均分子质量为55128、大单体转化率为8...  相似文献   

13.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OEGMA)为提供长侧链的大单体,以甲基丙烯酸(MAA)和甲基丙烯酸-2-羟乙基磷酸酯(PHM)为提供吸附基团的小单体,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磷酸基聚羧酸减水剂。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聚合浓度、链转移剂用量、磷酸基单体用量对合成减水剂重均分子质量、分散性的影响规律,得到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OEGMA)∶n(MAA)∶n(PHM)=1.0∶1.4∶0.6,反应温度60℃,聚合浓度30%,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总物质的量的2%,合适的重均分子质量区间为18 000~20000 g/mol。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凝胶色谱法研究了自制聚羧酸盐减水剂在水泥-水体系中的吸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基本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聚羧酸盐减水剂为梳状结构,吸附量较小,静电斥力效应较弱,其分散作用主要来自于吸附层空间位阻效应.  相似文献   

15.
概述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作用、类型、分子结构特点,讨论了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方法、作用机理以及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研究与实际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栋民  刘治华 《混凝土》2012,(8):55-57,61
在传统聚羧酸减水剂工艺的基础上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优化,系统地研究了侧链分子量及比例、聚合单体比例、引发剂掺量对水泥浆体分散性能和砂浆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传统聚羧酸减水剂中引入长侧链结构,并适当增加长短侧链比例、羧基比例以及引发剂掺量可以改善水泥初始分散性和经时损失,并且对砂浆早期强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与水和聚羧酸减水剂互溶,考察有机硅和改性聚醚型消泡剂的溶解性能。以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基础检测判定消泡剂的消泡效果,以及随消泡剂掺量的增加,对聚羧酸减水剂及其混凝土性能的影响。KD-01适宜掺量为0.05%,EY-18最佳掺量为0.2%。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经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一种含有阳离子基团的抗泥型聚羧酸减水剂(PC-K).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合成PC-K的最佳工艺为:n(AA):n(AMPS):n(DMC)=1.6:0.7:0.8,反应温度73...  相似文献   

19.
聚羧酸减水剂在脱硫石膏中的应用性能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木质素类、萘系、磺化三聚氰胺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这4种石膏制品常用减水剂对脱硫石膏分散性、凝结时间以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羧酸减水剂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对凝结时间及试块强度的影响较小.通过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可以获得高的减水率,从而降低了水膏比,提高了石膏制品的强度;对比掺加不同减水剂的石膏硬化体的晶型结构可以发现,掺聚羧酸减水剂的石膏晶体结晶性好且分布均匀;提高减水率可以缩短石膏制品达到绝干的干燥时间,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