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食品工业科技》2006,(02):92-94
以分离、提取的姜酚为样品,采用HPLC测定姜酚的含量;研究了糖、明矾、酸度、硫处理等因素对姜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证实姜酚在pH7.0条件下最不稳定,不耐热处理,明矾、糖和二氧化硫都不利于姜酚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为比较姜酚及姜酚肟的抗氧化性质,以姜油树脂为原料,用真空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姜酚,并通过肟化反应制得化学性质更加稳定的姜酚肟。对比不同浓度姜酚、姜酚肟、BHT和VE的还原力、清除DPPH与羟基自由基能力及抗油脂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在浓度为0.2~0.8 g/L时,姜酚肟的还原力(吸光度值:0.23~0.37)低于姜酚(0.52~1.11)高于VE(0.19~0.29),姜酚肟对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5~89%和37~62%,低于姜酚和BHT,但与VE无显著差异。在浓度为50~250 mg/kg时,姜酚肟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的氧化诱导时间分别为3.39~3.57 h和1.71~2.07 h,虽均低于姜酚(3.57~3.83 h和1.90~2.16 h),但明显高于VE(3.06~3.49 h和1.53~1.93 h)。综上所述,这四者的抗氧化能力大小排序为VE≤姜酚肟姜酚≤BHT,姜酚和姜酚肟均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由于姜酚肟化学性质较姜酚更加稳定,使其在抗油脂氧化方面更具潜力。  相似文献   

3.
以6-姜酚肟为内标测定生姜及其制品中6-姜酚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一种以6-姜酚肟代替6-姜酚为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精确测定生姜及其制品中6-姜酚的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Diamonsil C_(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结果表明:6-姜酚在10.55~2700βg/mL、6-姜酚肟在10.43~2670μg/mL时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3和0.9998。6-姜酚的检测限为2.12μg/mL,6-姜酚肟的检测限为2.09μg/mL。6-姜酚对6-姜酚肟的相对校正因子为1.285,相对保留时间为1.728。6-姜酚肟的加标回收率为96.3%~102.2%,相对标准偏差<2.4%。用内标法和外标法测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测得鲜姜、干姜和姜酒中6-姜酚含量分别为1.86、3.04、0.115 mg/g。用6-姜酚肟做内标测定6-姜酚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生姜及其制品中6-姜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姜酚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姜酚是生姜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辣味物质。针对目前无通行姜酚测定方法的客观实际,概述了获取姜酚标样的主要途径以及文献中报道的一些姜酚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以超临界CO_2萃取6-姜酚含量12.82%的姜油为原料,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常压柱分离得到52%含量的6-姜酚分离物,之后再经过加压和减压的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纯度为98%含量的6-姜酚。对6-姜酚含量为12.82%姜油、52%6-姜酚姜油分离物及98%高纯度的6-姜酚,用ABTS法与FRAP法进行了抗氧化能力的实验研究及比较。结果表明:不论ABTS法还是FRAP法,总抗氧化能力与不同6-姜酚含量(P0.01)以及不同浓度(P0.05)之间均存在着较高的显著性差异,随着6-姜酚含量的提高,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提高,显示6-姜酚是姜油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随着6-姜酚含量的提高,特别是对高纯度6-姜酚而言,随浓度的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增加逐渐减小(FRAP法)甚至降低(ABTS法),表明姜油抗氧化过程中存在不同成分间协同抗氧化以及姜酚自氧化等复杂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姜酚对6种食品相关的微生物的抑制活性。姜酚对试验目标微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痢疾志贺氏菌、酿酒酵母和黑曲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在8.0到22.0μg/m L范围内,表明姜酚可以有效的抑制所有的供试微生物。通过时间-杀菌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姜酚可以有效延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志贺氏菌的延滞期。电子显微图证实了姜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氏菌和黑曲霉的外部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经过姜酚作用的细胞或菌丝可以在电子显微图中发现异常形态的改变,如:收缩、局部变形、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破坏、细胞质的损耗等。细胞形态的改变可能是由于姜酚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结果。DNA损伤试验表明在试验设定浓度下姜酚对于微生物没有基因毒性,姜酚的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生姜中主要活性成分姜酚的分离方法。方法选用D4020作为固定相,乙醇水溶液作为流动相,从溶剂萃取法得到的姜油树脂中分离姜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UV)与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分离纯化过程,讨论柱高、流速、上样量对姜酚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柱层析法分离姜酚的实验条件:柱高为25 cm,洗脱速度1 mL/min,上样量100 mL。两次纯化后姜酚纯度可以达到85.24%。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姜酚的纯度。  相似文献   

8.
HPLC法测定泡姜中6-姜酚、8-姜酚、10-姜酚、6-姜烯酚和姜酮5种姜辣素的含量,并与生姜和干姜中5种姜辣素含量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Zorbax-SB-Aq型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醋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 nm;进样量10μL;流速1.0 m L/min;柱温30℃。在此条件下检测出泡姜中5种姜辣素含量分别为6-姜酚6.38 mg/g、8-姜酚0.87 mg/g、10-姜酚1.73 mg/g、6-姜烯酚0.33 mg/g和姜酮0.07 mg/g。结果表明,生姜经过泡制后,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均有所降低,但6-姜烯酚含量增高,并且产生了少量的姜酮。泡姜姜辣素含量的测定为泡姜风味化合物的研究及泡姜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生姜中姜酚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精馏技术从生姜中提取有效成分姜酚,研究了姜酚的溶解性、紫外吸收光谱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姜酚易溶于醚、醇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该物质在280nm处有特征吸收;姜酚对猪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相同添加量时,其抗氧化能力优于Vc、VE及合成抗氧化剂PG、BHA、BHT;与Vc、VE复合使用时,二者对姜酚的抗氧化性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干燥方法对云南罗平小黄姜干燥后品质的影响,以云南罗平小黄姜为原料、以6-姜酚含量为实验指标(采用HPLC测定姜中6-姜酚的含量),研究了红外干燥和热风干燥两种干燥方法对姜中6-姜酚含量的影响,同时与市售干姜药材(干姜片、炮姜及高良姜)的6-姜酚含量作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云南罗平小黄姜中6-姜酚的含量的影响不同,在干燥温度均为90℃的条件下,干燥至姜片水分含量为6%~8%时停止干燥,经红外干燥所得姜片的6-姜酚含量是4.69mg·g-1(干基含量),经热风干燥所得姜片的6-姜酚含量是3.77mg·g-1(干基含量),显然红外干燥对云南罗平小黄姜中的6-姜酚损失较小;与市售干姜药材相比,云南罗平小黄姜经红外干燥后,其6-姜酚含量较高,这表明生姜的产地、加工方法等对6-姜酚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分脉冲法和循环伏安法对姜辣素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姜辣素的良好抗氧化性源于其强的电化学活性;在pH4~9的范围内,姜辣素的电化学活性随着pH的降低而减弱;姜辣素的氧化峰电位Epa为0.16V,氧气的析出电势为0.39V,它与氧气作用时表现出还原性,通过得氧而发生氧化反应;姜辣素的循环伏安扫描曲线表现为准可逆反应。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姜油树脂与溶剂浸提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比较超临界萃取姜油树脂与溶剂浸提法的差异,本文分别采用了丙酮、乙醇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等方法,主要指标为萃取率和姜辣素含量,结果显示:乙醇法萃取率为7.5167%,超临界法和丙酮法比乙醇法萃取率低,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超临界二氧化碳法姜辣素得率为0.7155%,显著高于乙醇法和丙酮法。因此若从萃取率出发,应考虑采用乙醇法,若从姜辣素含量来考虑,应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法。  相似文献   

13.
乙醇提取生姜姜辣素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生姜姜辣素提取工艺,提高乙醇提取姜辣素的得率,本文采用Plackett-Burman(PB)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法对影响姜辣素得率的4个工艺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姜辣素得率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乙醇浓度、浸提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姜辣素得率的3个关键因素,浸提时间影响不显著;经CCD法建立的姜辣素得率预测模型极显著(p<0.0001),决定系数R2为0.96,乙醇浓度和料液比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2%、浸提温度54℃、料液比1∶57 g/m L,姜辣素得率的预测值为0.98%,与实测值0.94%的误差仅为4.10%,说明响应面法对乙醇提取生姜姜辣素的工艺优化是可行的。该结果可为姜辣素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uence of sulfur dioxide on heat resistance was measured in 0.05 M, pH 3.3 tartaric acid solution and in various fruit juices. In tartaric acid solution, as little as 5 mg/L SO2 had a detectable effect; 100 mg/L reduced D80 from 123 min to 6.1 min, and at the 100 mg/ L, temperatures as low as 65°C caused a lethality. In fruit juices, 100 mg/L reduced heat resistance by 50% or more. Raising the pH from 3.3 to 5.0 neutralized the activity of sulfur dioxide indicating that it was the undissociated, molecular form that sensitized the ascospores to heat.  相似文献   

15.
The volatile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the flavour of Australian‐grown ginger have been extracted using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Both fresh and dried ginger samples have been examined and the major effects of the drying process are a reduction in gingerol content, an increase in terpene hydrocarbons and the conversion of some monoterpene alcohols to their corresponding acetates. © 200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添加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的纸浆的电荷特征,是决定铝化物发挥功效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胶体滴定技术,从电荷分析的角度,比较了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的性能。研究了它们对纸浆pH值的电导率的影响;用量对纸浆电荷的影响;研究了pH值对添加相同量硫酸铝和聚合氯化铝的纸浆的电荷的影响;最后比较了两者的助留、助滤和施胶效果。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比硫酸铝更有效的阳离子聚集剂。  相似文献   

17.
葛庆丰  宋明军  顾林 《食品科学》2010,31(15):121-125
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方法测定姜油树脂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当姜油树脂中姜辣素与DPPH 自由基的物质的量比达到2.0 时,5min 后就检测不出DPPH 自由基;姜辣素与DPPH 自由基物质的量比为0.25 时,可以清除50% 的DPPH 自由基。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萃取法从生姜中提取姜辣素的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姜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利用微波辅助萃取从生姜中提取姜辣素,考察不同因素对姜辣素提取率的影响,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得到优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姜粉目数为80目,微波提取时间为100 s,提取功率为220 W,液料比为90∶1(mL/g)时,生姜中姜辣素的提取率可达到1.9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