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燥、磨碎的玉米胚芽、大豆和棉籽料坯,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提取获得毛油(70~90℃,1200Psi),分析了这些毛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和相应的机榨、浸出毛油加以比较。在Schll烘箱存放条件下(60℃),SC—CO_2提取的毛油迅速劣变,与机榨油和浸出油正常的氧化诱导期相比,SC—CO_2提取的毛油氧化稳定性差。研究发现SC—CO_2提取的毛油含V_E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了玉米酒糟(DDGS)毛油及玉米胚芽毛油中的脂肪酸组成、酸值、生育酚组成及含量、玉米黄色素含量、甾醇及谷维素含量,以及在120℃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玉米毛油的脂肪酸组成相近,DDGS毛油中生育酚、谷维素、植物甾醇、玉米黄色素平均含量分别达到1 475.7μg/g、814.1 μg/g、14.50 mg/g、247.7 μg/g,都较玉米胚芽毛油高,在DDGS毛油中未发现酵母特有的麦角甾醇.另外,DDGS毛油的氧化诱导期时间较长,氧化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3.
《粮食与油脂》2017,(9):22-25
采用己烷浸出和超临界CO_2萃取2种制油工艺提取盐肤木果籽油,并对其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浸出法与超临界CO_2萃取法相比,所制取盐肤木果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较低,不皂化物含量、甾醇含量、磷脂含量、维生素E较高,浸出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7.82 h,远高于超临界CO_2萃取油脂的0.61 h,说明浸出法制取的盐肤木果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好。2种工艺所制取盐肤木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别,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  相似文献   

4.
玉米胚预榨毛油和浸出毛油品质及综合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玉米胚预榨浸出生产中所得预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的品质及其脱色效果和脱色过程中营养成分的保留率。结果显示,预榨毛油比浸出毛油的色泽浅、维生素E含量高、酸价也较低;添加相同量的活性白土分别对两种毛油进行吸附脱色,预榨毛油较浸出毛油脱色率平均高出约4.6%;白土用量4%时,脱色预榨毛油的色泽基本达到玉米油国标中二级油的指标,而浸出毛油即使在白土用量6%时其色泽也很难达到二级油指标;经吸附脱色,预榨毛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保留率普遍高于浸出毛油,在白土用量5%时,预榨毛油较浸出毛油甾醇保留率高出14%,不同白土用量,预榨毛油比浸出毛油甾醇保留率平均高出约10%;白土用量2%时,预榨毛油较浸出毛油维生素E保留率提高约5.6%;两种玉米毛油所含维生素E中4种生育酚及4种生育三烯酚都存在,组分齐全;吸附脱色过程中γ-生育酚和β-、γ-生育三烯酚的损失较明显,其他组分含量的损失较少。因此,合理的玉米油精炼应将预榨毛油和浸出毛油分别进行适度精炼,以提高吸附脱色效果和营养成分保留率。  相似文献   

5.
摘译二则     
用超临界CO_2提取大豆油 现在我们一般多用己烷提取植物油,但是认真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却是一种比较好的催化剂,因为它的价格比较便宜,稳定性也比较高。下面是我们对SC—CO_2提取大豆油时提取条件的探讨,以及同己烷提取油所进行的比较。 在50℃下,用3,000~10,000Psig的压力,很容易的从粉碎大豆中提取到油脂。在这样的条件下,SC—CO_2拥有和液体一样的密度,同时它又和气体一样,很容易扩散,因此使它的这种性质有利于进行提取。提取的速度,在油脂达到90%以前,可保持一定,其后  相似文献   

6.
向生育酚正己烷溶液中添加不同方式预处理(105℃高温烘烤2 h和110℃、0.05 MPa高压水蒸汽加热5 min)并调节至一定水分含量的玉米胚芽粉,进行室温避光储存实验,监测储存过程中生育酚含量的变化,系统研究玉米胚芽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正己烷体系中生育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进行预处理的玉米胚芽调节至不同的水分含量,水分含量越高,正己烷体系中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降低的速度越快;105℃高温烘烤2 h和110℃、0.05 MPa高压水蒸气加热5 min都能有效控制正己烷体系中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含量的下降,使其保持基本恒定。因此,在对玉米胚芽制油前,需对其进行预处理,以防止其中的生育酚氧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冷榨法(CP)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SFE)提取长柄扁桃油,分析其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通过烘箱储存试验,以过氧化值(POV)为参考指标,研究了长柄扁桃油在65、50、40、30、20℃下的氧化稳定性;采用油脂氧化酸败仪(Rancimat)法比较了长柄扁桃油与其他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长柄扁桃油(SFEO)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冷榨法提取的长柄扁桃油(CPO);温度越高,氧化速度越快;长柄扁桃油的氧化稳定性要高于其他油。CPO和SFEO氧化均遵循一级化学反应,通过外推法得出CPO在20、25、30℃的货架期分别为194、127、84 d;SFFO在20、25、30℃的货架期分别为180、126、90 d,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在提取油脂的过程中,由于磷脂等类脂类物质进入油脂,而造成精炼车间的精炼成本升高,一级油得率降低,通过控制浸出毛油的含磷量可改善此问题。分析了磷脂在大豆中的存在形式及生产过程中影响大豆磷脂组分和结构的因素,旨在探索如何减少浸出大豆毛油的含磷量,提高一级油的精炼得率,降低精炼成本。  相似文献   

9.
以经破碎处理后的大豆豆瓣为研究对象,经加热软化后通过饱和蒸汽湿热处理,研究该过程对大豆豆瓣中磷脂酶D的影响,以降低浸出毛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大豆豆瓣的软化温度为65 ℃,软化20 min后,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优化饱和蒸汽处理最佳参数,发现豆瓣破碎为6瓣、饱和蒸汽温度为110 ℃、通汽时间为2 min时,大豆豆瓣的磷脂酶D活性为0.54(U/mg.min),此时大豆豆瓣中蛋白的氮溶解指数为87.2%,经萃取制得大豆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占总磷脂量2.3%,经水化脱胶油脂精炼率提高了0.36%。  相似文献   

10.
以经破碎处理后的大豆豆瓣为研究对象,经加热软化后通过饱和蒸汽湿热处理,研究该过程对大豆豆瓣中磷脂酶D的影响,以降低浸出毛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大豆豆瓣的软化温度为65℃,软化20 min后,采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优化饱和蒸汽处理最佳参数,发现豆瓣破碎为6瓣、饱和蒸汽温度为110℃、通汽时间为2 min时,大豆豆瓣的磷脂酶D活性为0.54 U/mg·min,此时大豆豆瓣中蛋白的氮溶解指数为87.2%,经萃取制得大豆毛油中非水化磷脂含量占总磷脂量2.3%,经水化脱胶油脂精炼率提高了0.36%。  相似文献   

11.
采用Schaal 烘箱加速氧化法对比研究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茶籽毛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并利用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测定4种抗氧化剂及其浓度对油样的氧化诱导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添加最佳抗氧化剂的油茶籽毛油与空白组(油茶籽毛油)及市售油茶籽油作对比,进行高温连续加热实验并测定油样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结果表明, 0.2 g/kg添加量的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氧化效果最佳,诱导期最长,为22.76h, 0.2 g/kg添加量的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次之,诱导期为15.65 h,但从抗氧化剂的安全性考虑,最终选择茶多酚棕榈酸酯为最佳抗氧化剂。高温连续加热的结果表明, 0.2 g/kg茶多酚棕榈酸酯的添加可有效提高水酶法制备的油茶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毛豆油经过脱胶、碱炼、脱色、脱臭的加工过程,能除去99.8%的磷脂、90.7%的铁、100%的叶绿素,97.3%的游离脂肪酸和31.8%的生育酚。加工过程中豆油磷和铁的含量变化相关系数为r=0.99;在毛油、脱胶油、碱炼油、脱色油和脱臭油中α-、β-、γ-和δ-生育酚的相对比例几乎是恒定不变的。在豆油中γ-和δ-生育酚占豆油中生育酚总量的94%。豆油的氧化稳定性顺序为:毛油>脱臭油>脱胶油>碱炼油>脱色油。  相似文献   

13.
用单一溶剂和含5%(V/V)醋酸的溶剂在室温和60℃下浸出豆胚,后者较前者大约能多得11%的总类脂物,多得6~10%的毛油。(译者注:以上百分数是以浸出的总类脂物和毛油为基数。总类脂物指毛油、磷脂和其他类脂物的总和。)醋酸溶剂在室温和单一溶剂在60℃下浸出所得毛油基本相同。用醋酸溶剂浸出的磷脂是单一溶剂浸出的35倍,混合油滴干速率为单一溶剂浸出的2倍。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油、棕榈油、茶油和猪油为材料,以α-生育酚为研究对象,采用Rancimat法(110~130?℃)和烘箱法(120~180?℃)研究在加热条件下α-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抗氧化活性、损耗情况及其对油脂全氧化值的影响。Rancimat结果表明:110 ℃条件下,α-生育酚(200~1?000?mg/kg)能显著延长猪油、茶油和棕榈油的氧化诱导期(P<0.05),且添加量越大,油脂的氧化诱导期越长,而在大豆油中,α-生育酚则表现出促氧化现象,即添加量越大,大豆油氧化诱导期越短;烘箱实验结果表明:α-生育酚在油脂中的损耗率,与加热温度呈正相关,与其添加量呈负相关;180?℃条件下,α-生育酚(1?000?mg/kg)能有效抑制大豆油、茶油和猪油在加热过程中全氧化值的增长;而在棕榈油中,α-生育酚促进了棕榈油全氧化值的增大,添加量越大,促进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5.
刘振扬 《中国油脂》2005,30(9):21-23
介绍了以玉米为原料的酒精厂副产品玉米油提取的两种方法.一是从原料玉米中提取玉米胚芽,玉米胚芽经预处理、压榨、浸出得玉米毛油,毛油经精炼得精制玉米油或一级玉米油.二是从蒸馏后的酒糟(DDGS)中用溶剂浸出提取玉米毛油,毛油经进一步精炼得精制玉米油或一级玉米油.玉米油含有较高的亚油酸,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油,以玉米酒精厂的副产品加工玉米油可提高酒精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由小麦胚芽提取天然生育酚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热处理以钝化脂肪氧化酶,进行了小麦胚芽提取天然生育酚的实验和研究。用95%的乙醇水溶液浸出小麦胚芽,浸出液经脱溶、浓缩和精制处理,得到天然生育酚浓缩物,其生育酚总含量为2153.2mg/100g;用石油醚浸出小麦胚芽得到毛油,毛油经精炼得精炼胚芽油,在高真空和高温下脱臭得脱臭馏出物,脱臭馏出物经一系列精制处理得到天然生育酚浓缩物,其生育酚总含量为2067.6mg/100g。  相似文献   

17.
以富含α-亚麻酸的亚麻籽油为研究对象,测定多种微量成分(磷脂、油酸、β-谷甾醇、二酰基甘油)在stripped亚麻籽油中的临界胶束浓度,并研究反胶束的形成对亚麻籽油氧化稳定性以及生育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脂是形成反胶束的重要组分,其临界胶束浓度为125 μmol/kg;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微量成分对亚麻籽油的热稳定性无显著影响,但形成反胶束后则能显著降低油脂的起始氧化温度(约12%)以及氧化诱导时间(约33%),增加贮藏过程中氢过氧化物(约36%)、丙醛(约13%)和己醛(约200%)的含量,显示出促氧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生育酚的添加能抑制油脂氧化进程,但反胶束的形成使油脂中氧化产物浓度高于对照组,降低了生育酚的抗氧化活性。因此控制亚麻籽油中反胶束的形成将有助于油脂氧化稳定性,为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的稳态化控制提供新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微波处理大豆对油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微波对大豆进行加热处理,探讨了微波加热对浸出大豆毛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后水化大豆油中非水化磷脂的含量减少。游离脂肪酸含量低,但其氧化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模拟高水分蒸坯过程,研究蒸坯水分、蒸坯温度、蒸坯时间等因素对浸出棉籽毛油磷脂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水分蒸坯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坯水分20%,蒸坯温度95℃,蒸坯时间65 min,可以将棉籽毛油中磷脂含量降至0.87%,游离棉酚含量降至0.075%,有效改善了浸出棉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豆生坯浸出和生坯膨化浸出所得浸出毛油、豆粕、水化脱胶油的质量指标以及水化脱胶油脚的磷脂组分进行检测,对比评判两种工艺对大豆加工产品质量和油脂生产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膨化浸出毛油较生坯浸出毛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都明显降低,总磷脂含量升高,油色变浅;膨化浸出豆粕的残油量明显降低,粗蛋白含量增加,KOH蛋白质溶解度更趋合理,尿素酶活性降低,色泽、风味及适口性改善;膨化浸出水化脱胶油的磷脂残留量显著降低,油脚中卵磷脂、脑磷脂的含量提高;膨化浸出毛油的油脂精炼得率提高.大豆生坯膨化浸出较生坯直接浸出能够显著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