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汉英语码转换是校园社交中的普遍现象,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和社会功能,并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在中国的普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2.
语码转换是在同一次谈话中使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它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汉英语码转换是校园社交中的普遍现象,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汉英语码转换的形式和社会功能,并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在中国的普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双语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以顺应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汉英语码转换现象。研究结果不仅在理论上验证了顺应模型,也充分证明语码转换是一种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烘托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学好英语的重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调查访谈,从系统功能角度分析了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使用情况及原因,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合理使用汉英语码转换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语码转换类型的划分和对语码转换原因的认识,重点归纳了语码转换的原因.认为应当重视研究身在中国的外国友人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同时应将研究视野由大学扩展至中学和幼儿英语启蒙教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在精读课堂上普遍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并以此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的利弊.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有当老师给予学生及时而必要的母语,才能使学生感到放松和增强学生的自信.但过多地使用母语会给英语学习造成障碍.因此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7.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指在一个句段或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文章以蓬勃发展的城市休闲文化为背景,以杭州本地报纸新闻报道中的语码转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国际化背景下城市休闲文化发展在报纸新闻语言使用中的映射,同时分析了报章语码转换在构建城市社会文化语境中的语用功能。最后,对语码转换的适用性和规范性问题作了一些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话语里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以此拟从大学校园这一典型'言语社团'入手,分析大学校园交际中语码转换的条件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通过实例进而解析校园内语码转换现象独特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句法学视角的语码转换研究,关注两种语言在句内发生转换时两套语法规则的相互关系.介绍了Poplack提出的语法制约原则,Myers Scotton提出的"主体语言框架"模式和四语素模式,Bhatt提出的句法制约条件.认为语码转换研究目前还处于描述和解释阶段,需要加强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词查,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教师在精读课堂上普遍使用英汉语码转换,并以此作为一种教学策略的利弊.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有当老师给予学生及时而必要的母语,才能使学生感到放松和增强学生的自信.但过多地使用母语会给英语学习造成障碍.因此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  相似文献   

11.
Cooperative diversity based on rotation cod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In order to obtain coding gain along with diversity gain, rotation code was applied to cooperative diversity employing decoded-and-forward cooperative protocol. Different from the same two symbols transmitted in conventional repetition-coded scheme, two different symbols were transmitted separately in two successive timeslots in the proposed rotation-coded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this way, constellation spread in the available two-dimensional signal space rather than on a single-dimensional line in repetition-coded scheme, which was suppos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dditional coding gain. Under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model, upper bounds for the symbol-error-rate (SER) of cooperative diversity based on repetition code and rotation code were derived respectively. Both analytical and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cooperative diversity based on rotation code can obtain an improved coding gain (by about 2 dB) than repetition-coded scheme without the expense of power or bandwidth.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传统方法在特征提取上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Lempel-Ziv-Welch(LZW)压缩算法的未知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忽略未知恶意代码结构将其看成字符串流,依据事先确定的阈值限制抽取的字符串长度,以实现处理效率和性能间的折衷;将所抽取的字符串按照其类别建立符合统计特性的压缩字典,即正常代码和恶意代码字典;利用2个字典对待测文件进行压缩,得到不同的压缩率,依据最小描述长度原则将其归类为能取得最好压缩率的类别,达到检测未知恶意代码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ZW算法的检测方法对未知恶意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沌序列数目众多、相关性能良好、安全性强、保密性高以及逼近高斯白噪声的统计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加权算法的改进型Logistic混沌序列测距码.该码是通过对两个初值不同的改进型Logistic混沌序列进行加权处理、求和、量化得到的.采用基于相关峰旁瓣和Welch界两种测距码性能分析方法评估所提测距码在内的各种经典混沌序列测距码的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加权优化混沌序列的测距码不仅平衡性大大提高,而且测距码性能良好,同时增强了测距码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设计“公差框格子程序和基准代号程序”的方法,来解决计算机自动标注形位公差代号的问题.应用两个子程序能自动标注六项形位公差代号和八项位置公差代号,从而实现了技术图样中形位公差代号的自动标注.  相似文献   

15.
一种准正交混合扩频通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无线扩频通信频带利用率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准正交混合扩频通信算法及其实现方案.该算法利用扩频码码极性特点在同相支路上进行BPSK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传输,利用扩频码码相位特点在正交支路进行M元扩频传输.系统通过同相支路扩频码提取扩频码起始位置,继而利用两支路扩频码互补特点获取载波信息.系统实现不需要额外提供同步信息,系统的扩频码码集仅由一条扩频码在限定相位区条件下通过循环移位构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从差分码的编译着手,导出两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译码的差分系数矢量估计值关系式,据此可知,两天线差分空时分组码的译码过程不需要信道状态信息。通过仿真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差分空时分组码的译码性能比普通空时分组码的译码性能虽相差大约3dB,但在快衰落信道状态下仍可保持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适于对声码器输出码流进行前向纠错编码的半规则化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该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具有编、译码简单,存储量少,易于硬件实现等特点。同时对汉明码、卷积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在AWGN信道下的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表明,长度适合的LDPC码误码性能超过汉明码、卷积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同步OCDMA系统中的两种地址码,即内循环素数码和同步二次素数码,分析了它们的性能,并对它们的信号干扰比和多址干扰误码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同步二次素数码在码字相关性等方面优于内循环素数码,在OCDMA系统复用方面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木马文件特征码的手动和自动定位原理,介绍了借助特征码定位器实现木马文件特征码定位的两种方法。通过对两种方法特点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结论:手动定位和自动定位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木马文件特征码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二维条码PDF417码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剖析了条码技术的原理,并以留美人王寅敬(音)博士发明的PDF417码为例,介绍二维条码的特性、特点及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