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2.
超滤法生产的纯生黄酒非生物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截留分子质量为 30 0 0 0u和 10 0 0 0u的超滤膜对生黄酒进行过滤 ,定量测定了与黄酒非生物稳定性有关的几种物质———酶、蛋白质、多酚、铁离子、戊聚糖等 ,并且通过光散射实验 ,考查了超滤前后酒液中平均粒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超滤处理后 ,酒液中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都能达到去除的要求 ;蛋白质、多酚、铁离子、戊聚糖等物质的含量均呈减少的趋势 ;而且超滤处理后的酒样平均粒度降低 ,从而说明了超滤技术对纯生黄酒的非生物稳定性起到了一定的提高或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酒陈酿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陈酿时间的黄酒原酒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黄酒酒龄的延长,黄酒主要理化指标酒精度、pH值、总酸、总糖等指标没有显著变化;总多酚在贮存期间呈下降趋势,尤其贮存前6年,降低率达到了27.6%,阿魏酸、槲皮素和原儿茶酸是引起多酚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贮存期间,氨基酸尤其是苦味氨基酸也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也是贮存期间黄酒苦涩味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各种风味物质在贮存期间的变化规律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醇和酸含量在降低,而酯类、醛类的含量在增加.5-甲基糠醛作为啤酒的老化指标,在该研究中含量从初始的3.06g/L上升到了113.34.g/L. 相似文献
4.
5.
6.
7.
黄酒陈酿过程微生物酸败时常发生,给黄酒行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解析黄酒陈酿主要酸败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征是实现黄酒陈酿过程中酸败微生物科学控制的基础。该研究从微生物营养需求、糖分消耗、生长温度耐受、酒精耐受等4方面研究了黄酒陈酿主要酸败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发现黄酒酸败乳酸菌最易利用糖类物质,尤其是葡萄糖,可以利用部分有机酸,不会利用氨基酸;黄酒酸败乳酸菌酒精耐受性较强,在23%(体积分数)酒精含量的黄酒中仍然能够生长产酸;酸败乳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在较低或较高温度时,微生物的生长都受到明显的抑制;在低糖条件下,微生物利用还原糖产生的有机酸含量并不能导致黄酒酸败。研究发现,通过控制黄酒中的糖浓度、酒精度以及储存温度,可以有效控制黄酒陈酿酸败微生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陈酿是果酒生产的重要环节,对其风味和理化性质有着重要影响。该实验研究了3种陈酿方式(自然陈酿、冷热处理后陈酿和添加橡木片陈酿)及陈酿时间(30 d、45 d、60 d、75 d、90 d)对桂圆果酒酒精度、总酸、总酯、挥发性物质和高级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橡木片陈酿后桂圆果酒的总酯含量最高(0.35 g/L),较陈酿前增加了12.9%,并且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都高于其他两种陈酿方式;添加橡木片陈酿60 d时,桂圆果酒的总酯和挥发性酯类含量最高,分别为0.36 g/L和328.58 g/L;总酸、挥发性醇类和高级醇含量最低,分别为6.09 g/L、182.12 g/L和287 mg/L。因此,添加橡木片的桂圆果酒在15 ℃条件下陈酿60 d能促进果酒中酯类的生成,减少高级醇物质的含量,更有利于其典型风味的形成,是桂圆果酒适宜的陈酿方式。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陶缸贮藏红曲黄酒的溶解氧水平以及其对产品的陈酿效果,本文以玻璃缸为对照,分析了红曲黄酒在陶缸贮藏期间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及其对主要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陶缸贮藏红曲黄酒的溶解氧含量短期内迅速下降,而后缓慢上升,维持在7.60~7.62 mg/L的水平,其溶解氧的变化影响着产品非糖固形物、总酯等品质指标;在贮藏期间,受溶解氧氧化的影响,红曲黄酒的乙醇、总酚含量缓慢下降,总酸略微上升,非糖固形物及总酯的含量增加;氨基酸总量下降,且苦涩味氨基酸下降幅度较大,陶缸贮藏1年红曲黄酒的品质优于玻璃缸对照处理。以陶缸陈酿红曲黄酒,可使黄酒保持一定的溶氧水平,有利于提升陈酿黄酒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选用含糖较高的鲜枸杞,榨汁后用少量浓缩苹果汁调整成分,在10℃-11℃的温度条件下接种,缓慢发酵,当糖度下降为50mg/L、酒精度为11%~12%时,立即降温至0℃,并终止发酵。最后经超滤膜过滤、冷冻等处理使酒体澄清透明,并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制得浅棕红色的半甜型枸杞酒。 相似文献
12.
Prajongwate Satmalee & Sangunsri Charoenre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09,44(7):1367-1372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ageing of rice stick noodle sheet retrogradation, and to estimate the effect of accelerated ageing on the eating qualities of the noodles. Hardness was used as a textural index due to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instrumental and sensory evaluation. The hardness of aged shee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except at 30 °C ageing. Examination of cut surfaces of fresh sheets revealed a network formation, but the cut surfaces became smoother with ageing. Room-temperature ageing produced a rougher surface than did 0 °C ageing.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w-temperature ageing can accelerate retrogradation. Noodle sheets aged for 3 h at 0 °C produced optimal hardening; moreover, noodles from accelerated ageing had a textural quality similar to that of traditionally aged noodles.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ageing at 0 °C allows the ageing period to be reduced from 12 to 3 h without a loss in noodle quality.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不产生物胺的乳酸菌菌株,对黄酒发酵醪液及米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及与分离纯化,发现3株菌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但具有一定的生物胺降解能力。使用黄酒发酵液培养该3株菌,发现在2.50%Vol的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能正常生长;在8.80%Vol黄酒培养液中,菌株5-4和8-3生长能力明显弱于14-2-1;在15.70%Vol黄酒培养液中,3株菌均受到严重抑制。菌株14-2-1生长速率最快,繁殖最旺,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同时菌株产酸能力较强,产酸速率也较快,表现出一定的优越性,应用于黄酒酿造中,能有效降低黄酒中生物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压均质处理对低度白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均质处理能改善低度白酒香气的稳定性、组织和醇厚,最佳的均质条件为压力35MPa、流量800L/h,此时得到的产品具有较好的风味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首次应用国际公认标准递增必选三杯法(ASTM:E-679),分别由国家黄酒评委和青年消费者组成的品评小组对中国黄酒中的重要风味物质β-苯乙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香兰素及二甲基三硫进行嗅觉的觉察阈值与识别阈值的测定。获得β-苯乙醇,4-乙烯基愈创木酚,香兰素及二甲基三硫的觉察阈值和识别阈值。其中国家黄酒评委的觉察阈值分别为:871、77、26、0.08μg/L;识别阈值分别为3090、427、98、0.44μg/L。青年消费者的觉察阈值分别为:2042、229、79、0.10μg/L;识别阈值分别为8511、891、191、0.81μg/L。所获得的阈值与已报道的阈值明显不同,说明测定风味化合物在中国黄酒中的阈值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阈值对品评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人群的敏感性与性别、生长地域、年龄及嗜好等都有关系。这为黄酒的风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对企业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研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酒中生物胺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黄酒酿造原料、发酵剂和不同年份酒中的生物胺含量,并对传统工艺和机械化生产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剖析了影响生物胺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腐胺和酪胺是黄酒中的主要生物胺,糯米原料和曲中生物胺含量很低,检出的3种脂肪族生物胺(腐胺、尸胺和精胺)总量不超过6.01mg/kg;7种酒母中生物胺总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总量变化范围为16.43~87.72 mg/L;酒母中生物胺总量与总酸呈正相关,与酒精度和感官品质呈显著性负相关;机械化工艺和传统工艺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传统工艺比机械化工艺生物胺含量高;发酵过程中氨基酸逐渐增多,与生物胺含量变化无相关性;发酵醪中细菌总数在前期急剧增加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变化趋势与生物胺含量变化相同;陈酿时间对传统工艺生物胺含量影响明显,随着时间延长,生物胺含量降低,但陈酿时间对机械化工艺无明显影响。本实验检测的黄酒发酵醪及年份酒中生物胺总量范围为0.14~175.15 mg/L,不存在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单宁、硅胶和Polyclar R Brewbrite等澄清剂对黄酒混浊蛋白特异性去除的效果,并通过采用N-三(羟甲基)甘氨酸-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研究了黄酒混浊蛋白及不同澄清剂吸附蛋白的分子量、蛋白质种类及来源,并比较了澄清剂处理前后酒样隆丁区分和非生物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酒混浊蛋白的主要成分为类燕麦蛋白和二聚α-淀粉酶抑制剂,主要来源于小麦,几种澄清剂对二聚α-淀粉酶抑制剂都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处理后的酒样稳定性得到提高,其中以单宁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