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桑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桑叶制备叶绿素锌纳盐溶液,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得到结论: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性较好,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pH为4.00~11.00时的稳定性较好,但光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蔗糖、葡萄糖、食盐、柠檬酸)和一些金属离子(Al~(3+)、Ca~(2+)、Na~+、Mg~(2+))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无影响,而Cu~(2+)、Fe~(2+)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罗勒叶中叶绿素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经过皂化、酸化、锌代及其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罗勒叶叶绿素的最佳浸提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100%,浸提时间50 min,料液比为1:10,温度控制在70℃.而其制备的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性、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在弱酸、中性及碱性条件下较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和一些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无影响,Cu2+、Fe3+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莴笋叶为原料,利用萃取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结果表明,该产品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性较好,具有很好的耐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能力.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以甘蓝叶为原料,利用萃取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结果表明,该产品水溶性好,对光、热稳定性较好,具有很好的耐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能力.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不一样.  相似文献   

5.
于洁  石华 《食品工业科技》2004,(03):105-108
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理化、光谱、与聚乙烯醇染色后薄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锌钠盐能溶于水,在412、639nm处有特征吸收峰,在中性溶液中稳定,热稳定性很好,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性,光稳定性较差。一般的食品添加剂,如食盐、葡萄糖、抗坏血酸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含叶绿素锌钠盐的塑料薄膜具有一定的保鲜性,但失重率较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锌钠盐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理化、光谱、与聚乙烯醇染色后薄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锌钠盐能溶于水,在412、639nm处有特征吸收峰,在中性溶液中稳定,热稳定性很好,有一定的抗氧化还原性,光稳定性较差。一般的食品添加剂,如食盐、葡萄糖、抗坏血酸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没有太大的影响。含叶绿素锌钠盐的塑料薄膜具有一定的保鲜性,但失重率较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项研究以菠菜叶为原料,NaOH、ZnSO4劝辅料,乙醇、丙酮、石油醚为溶剂,经过物理、化学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  相似文献   

8.
以苦菜中提取的叶绿素为原料,经皂化、酸化、铁代、成盐制备叶绿素铁钠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质量。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结合优化工艺试验条件为:先在pH≈12的体系中,59℃下皂化90 min;再于pH≈2~3体系中,65℃下酸化60 min后,加入42 mL质量分数10%FeSO4溶液,铁代时间97 min;最后用10%NaOH-乙醇调节溶液pH≈12而成盐。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蚕沙制备叶绿素锌钠盐溶液,采用分光光度计对叶绿素锌钠盐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确定最大波长为412 nm。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锌钠盐水溶性较好、耐热性、pH为2.66~13.01时的溶液稳定性较好,氧化剂(H_2O_2)、还原剂(Na_2SO_3)稳定性较好,Vc对叶绿素锌钠盐有一定保护作用,但对光不稳定。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蔗糖、葡萄糖、食盐、柠檬酸)和一些金属离子(Ca~(2+)、Na~+、Mg~(2+))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无影响,而部分金属离子Cu~(2+)、Fe~(2+)、Al~(3+)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伟  李亮  刘德驹 《印染》2013,39(13):27-29
先对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再用叶绿素铜钠进行红外伪装染色。探讨染色温度、时间和盐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优化的叶绿素铜钠染色工艺为:叶绿素铜钠用量1%(omf),浴比1:50,40℃入染,升温至50℃,染色50 min,水洗,固色。经反射光谱分析,叶绿索铜钠染色棉织物在可见近红外波长范围内,与树叶有相似的光反射特性,具有较好的近红外绿色伪装性能。  相似文献   

12.
首先利用两种方法提取艾蒿天然染料,选出最佳提取方法.其次,从色素的溶解性、光谱吸收、热稳定性、耐紫外光性能、耐金属离子性、耐氧化还原性6个方面研究色素的性能.再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预媒染色法对羊毛织物染色中温度、媒染剂量、pH值、时间对K/S值,DE值和Integ值的影响.最终得出此方法的最佳染色工艺,即在媒染剂量1.4...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然植物染料色素的提取存在提取效率低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通过采用亚临界水提取法对指甲花杆色素进行提取,达到高效绿色环保的目的。进一步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抗菌及抗紫外线实验,研究提取温度、时间和指甲花杆粉末用量对提取液吸光度的影响,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将提取液应用于羊毛织物的染色,测试染色后羊毛织物的K/S值、耐干湿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并对染色前后羊毛织物的抗菌及抗紫外线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 g指甲花杆粉末在140℃条件下经过提取15 min后得到的提取液吸光度最高,为最佳提取条件。在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50 min,染液pH值为4.0时对羊毛织物进行直接染色,染色后织物的K/S值为10,UPF值为468;该织物对微生物有一定的抑制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促染剂TW-NALD在沸染和低温条件下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结果表明:采用低温促染剂染色,可提高织物的K/S值;低温染色的色牢度达到常规沸染的标准;用低温促染剂沸染,能相应提高色牢度0.5~1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紫甘蓝色素在羊毛织物染色及功能整理中的应用,以7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紫甘蓝色素超声辅助提取的较优工艺,即料液比1:4,超声功率150 W,40℃超声30 min.色素直接上染羊毛织物,在染液用量16 g/L,pH 4,70℃染色75 min时K/S值较高.织物经氯化亚锡、明矾和单宁酸处理后...  相似文献   

16.
植物染料荆芥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人类对于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重视,研究开发具有环保、天然生态特性的植物染料来代替部分有毒合成染料,开发环保纺织品,对于羊毛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选用植物染料荆芥,用水煮法提取荆芥染料进行染色实验,通过改变工艺参数研究了浓度、温度、pH值、媒染剂等因素对染色质量的影响.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方案,并且对上染后的织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荆芥对羊毛织物染色的各项牢度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伶文  刘倩  张幸涛等 《印染》2013,39(16):16-19
以茄子皮为原料,用柠檬酸水溶液提取茄子皮天然色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探讨了该色素在羊毛织物染色中的应用。优化的提取条件为:柠檬酸5%、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50 min;茄子皮天然色素可以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经稀土后媒染染色后,上染率达57.9%。  相似文献   

18.
蛹皮壳聚糖的制备及在毛织物艾蒿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柞蚕蛹皮为原料制取壳聚糖,并用该壳聚糖预处理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壳聚糖预处理对羊毛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柞蚕蛹皮采用稀盐酸、稀氢氧化钠进行脱钙、脱脂肪制备甲壳素,采用浓氢氧化钠溶液脱乙酰基,双氧水脱色工艺,制备脱乙酰度90%的乳白色壳聚糖产品,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脱乙酰基工艺。结果表明,甲壳素脱乙酰基的最佳工艺为:氢氧化钠质量分数50%,处理温度100℃,时间9 h,甲壳素与碱液质量比1∶20;经壳聚糖预处理后,羊毛织物艾蒿染色的染色深度明显提高,皂洗和摩擦色牢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9.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dyeing processes using synthetic dyes, biological dyeing method has a bright future in the textile industry due to their advantages of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nd milder processing conditions. Biological dyeing involves the catalysis of phenolic monomers by oxidoreductases, such as laccase, to form the colorful polymers used for dyeing. In this study, wool fabrics were treated with laccase/phenol via a one- or two-step treatment, and polymers synthesized in-situ were used to dye wool fabrics. The K/S values of the wool fabrics were 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 conditions, including the dosages of laccase and dye precursor, temperature, pH, mediator type, and mechanical agitation. The surface of wool fibers was examin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yeing effect of the wool fabric samples using the single step processing method of in-situ color synthesis and fabric dyeing was better than those dyed using the two-step methods of color synthesis and fabric dyeing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color depth of the dyed wool fabrics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laccase, and also depended on other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dosage of catechol, temperature, and pH. Moreover, addition of mediators and adjustment of mechanical agitation also improved the color depth of the wool fabrics which were dyed in-situ.  相似文献   

20.
刘立军  黄鹏  邢帅 《印染》2020,(2):23-28
采用天然染料荞麦壳提取液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优化的荞麦壳色素提取工艺:粉碎目数100目、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144 min,色素的产率为4.36%。通过正交试验得到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条件:染色pH值5、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80 min。选择三种媒染方法和三种媒染剂分别对羊毛织物进行染色,测试染后织物K/S值、防紫外线性能及色牢度。结果表明,以硫酸铝钾作为媒染剂的后媒染工艺染得织物的K/S值较大,媒染剂的使用提高了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降低了UVA、UVB的透过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